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胚胎和诞生地。以此为起点,20世纪出现了两条不同的发展路线:一条路线从属于政治,在革命的风暴中曲折发展;另一条路线则脱离政治实践,转向文艺学、美学自身的研究。前者以列宁、毛泽东为代表,后者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代表。面对时代的挑战和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发展中出现的种种复杂现象,我们必须汲取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使其在发展中具有更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正确地认识与对待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一)从对文艺理论中的基本问题的解决来看,前者具有后者不可比拟的先进性;(二)从两者发展轨迹的特点来看,前者具有后者所缺乏的自我更新能力;(三)从对经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作用来看,前者具有指导作用,后者仅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文艺学研究的反思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中国文论经历了自古代文论系统到西方文论系统再到马列文论系统这样一个由不断否定而趋向新阶段的辩证发展历程。这种格局的形成,与本世纪中国经济和政治上的社会转型与文化和艺术上的嬗变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在反思历史时,对本世纪中国文论尤其是对居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存在着的诸多失误、缺陷和问题,以及不同观点与学说之间相互对话与论争的合理性、必要性应有清醒自觉的认识,但这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使其趋向新的境界,达到新的高度,不能以否定其历史成就与理论价值为代价。至于跨世纪文艺学的未来发展前景,无论从中国现代文艺理论的历史走向还是从其功能定位来看,都应该以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主体依托和目标归宿。这样一种理想状态的理论系统应该是民族性、现代性、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欲达此目标,文艺学研究应该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既有成果,尤其是从其对文艺性质的基本规定性出发,以民族的生活和文艺实践为理论生长点,并在广泛吸取中外古今文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理论综合。  相似文献   

4.
批判地吸收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成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创新应当有开放意识 ,应当理解“全球化”的文化语境 ,在引进、吸收西方当代文艺学成果 ,“洋为中用”时 ,主要应当吸收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成果 ,可以批判地借鉴西方复兴马克思主义的某些思路。其一 ,是发掘马克思思想中长期被遮蔽、未能注意和吸收的思想点 ;其二 ,是把目光注视到资产阶级的当代文化成果 ,提出要像马克思当年吸收黑格尔辩证法一样 ,接受当代资产阶级的文化成果 ;其三 ,是把目光投入到现实社会之中 ,试图用马克思的原理和当代伟大的思想成果 ,去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问题和艺术审美问题。我们还应该时刻关注第三世界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人类正在走近21世纪的门槛。在这世纪之交,世纪回眸与展望正在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这是人类性的辞旧迎新心态的表征。我们已经经历了20次的世纪之交,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对西方人的时间意象如此敏感。它仿佛造成一种新的现实,似乎我们正处在一个临界点上,将要告别世界、迎接新生活。这种奇妙的世界性的幻觉具有深刻的文化心理根源。因为20世纪对于人类来说是灾难最为深重的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旷日持久的东西方冷战以及时刻笼罩头上的核威胁等等,都给人类的心灵留下严重的创伤。在中国,从八国联军的炮火惊醒中华民族的帝国梦之后,…  相似文献   

6.
文艺学的学科反思与身份重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艺学的学科反思与其身份重建紧密相关,存在着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两种思维方式。本质主义坚持文艺学中的权威性、科学性、经典化,主张在文艺学内部进行调整,拉近与现实的关系。反本质主义则主张重新定义文学性、文学自主性,并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境下反思文艺学的学科性,主张从文艺学外部重建历史化、地方化的文艺学。二者皆有可参借之处。  相似文献   

7.
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的学者把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划分为原典形态、承传形态、阐释形态和创新形态。这种划分对于从知识谱系学角度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是有意义的。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在19世纪末叶(1883)去世,而恩格斯虽然多活了十来年(1895年去世),但是仍然没有看到20世纪的来临。可以说,20世纪是马克思身后的世纪,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承传形态。而且,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只有面对新情况作出新的阐释和创新,也才有可能成为承传形态。从这样的知识谱系学的观点,可以提出一些值…  相似文献   

8.
前所未有的讨论文艺学方法论的热潮虽然过去了,但讨论的问题并没有完满地解决,不少的争鸣文章使我们深深感到,如何正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学方法论,如何科学地看待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学方法与种种新方法的关系,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当前的讨论来看,我们认为,无论是所谓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的一派,还是直接或间接地以种种  相似文献   

9.
文艺学的学科反思已经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学术热点,存在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两种思维方式。本质主义坚持文艺学中的元理论、科学性、经典化;反本质主义重新定义文学性、文学自主性,并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境下反思文艺学的学科性。在重建文艺学的思路上,一派主张在文艺学内部进行调整,拉近与现实的关系;一派则主张从文艺学外部重建历史化、地方化的文艺学。  相似文献   

10.
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当代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当前,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正面临着来自西方各种文艺思潮严峻的挑战,它们的批评主要集中于人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的地位问题上。我认为这确实是文艺学所应该研究和回答的重要课题,也是传统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之所在。所以,要回答这些挑战,就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从人的问题研究入手。 人的问题在西方历史上其实从古希腊起就已经开始关注,镌刻在德尔斐神庙墙壁上的神谕“认识你自己”以及普罗泰戈拉提出的警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实际上就反映了人在当时思想家心目中的地位。但自从亚里斯多德把哲学研究的对象明确地规定为世界的“本原”和“基质”之后,对人的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在哲学中也就渐渐地被淡化了,哲学也就成了一门只是关于知识的学问。到了近代,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开始从自发而走向自觉;反映在哲学上,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也就一跃而成为认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笛卡尔提出的“我思故我在”的口号,表明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人在认识中的地位的形成和确立。但是,由于受了古希腊以来哲学上的知识论传统的影响,加上笛卡尔本人又是一个数学家,这就使他对人的主体性问题不可能得出全面而完整的认识。人是什么?按照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当代艺术本质研究所涉及到的根本课题,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基础。对此,在思想方法的最高层次,现有主张的思路大多偏于两种倾向:1.只是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框架出发;2.只是从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框架出发。由此,在艺术本质结构最高层次,他们所把握的艺术本质内涵只能是认识论的、本体论的,或者形式论的,仅仅具有形而上学性质的抽象内涵。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基础应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的实践观及其方法论,它是从上述两种关系框架的内在联系,亦即从实践之所以发生和发展的本源关系出发去把握艺术本质的,由此,在艺术本质结构最高层次,它所把握的艺术本质内涵最终是以生产为手段,以人为目的的价值论的具体实践内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代艺术本质研究应当实现历史性转移,其目标是紧贴现实,走进实际历史进程,建立一门与市场经济时期相适应的新文艺学。  相似文献   

12.
机遇与挑战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已走过了近一个半世纪。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它先在西方的欧洲和俄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后又在东方的中国,经历了辉煌的年月。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有鲁迅和霍秋白,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40年代,毛泽东写下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一光辉的历史文献。50年代以后,在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长足的发展,但也经历了种种曲折,受到种种干扰和破坏。80年代和90年代,由于拨乱反正,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可以说,在今天,在这世纪之…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界限是解决当代诸多文艺学问题的关键。通过与非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比较 ,可以将这一界限划定为 :以意识形态为理论基础、以实践逻辑为内在逻辑 ,以历史、总体性、物化和批判的观念为基本观念 ,以文艺与人类日常生活的解放为基本问题。由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不是僵死的固化形态 ,而是发展的理论过程 ,所以 ,这一界限也不能完全绝对化。  相似文献   

14.
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我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始于80年代初.本文回顾了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程与现状,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世纪之交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卢卡契1923年发表《历史与阶级意识》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撰写了大批有份量的理论著作,并形成了文艺学不少分支学派。面对这一重要的文论现象,西方文论界早已在进行认真的研究。美国知名文艺理论家韦勒克为《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百科全书》撰写的“文学批评”条目中,称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简称西马文论)与心理分析、神话批评三足鼎立,为当今“真正具有国际性的文学批评”。认真研究西马文论的产生、发展及理论得失,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当代文艺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人",无论是集体的,还是个体的,都是指普遍的、一般的人,因此,马克思主义人学承认人有普遍的、一般的本质,即共同人性.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考察文学艺术的本质和功能提供了一种视角,而且是更加贴近文学艺术自身的视角.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指导当代文艺学建设,就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文学艺术活动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眼点,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文学艺术的最终目标.首先,应当从马克思实践存在论的高度,认识作为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基本人生实践的文学艺术;其次,文学作为人学,其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的、想象性和情感性的对象化和确证;最后,文学艺术的功能不仅仅是审美、认识、教育等,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及其美学文艺学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有活力学的与说理论体系。但是二十世纪后半期以来它渐渐地显得困窘了。我们都还记得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美学热”的浪潮。在这股热浪中,与哲学的“异化热”相应的是美学的“人化(自然的人化与人的本质对象化)热”,随即影响到文艺学上的“人道主义热”,到1985—1986年以“文学的主体性”之争为尾声。当然作为其“间奏”有科学主义、心理主义、结构主义,1987年已有《太多的结构主义》(《文艺报》)问世,似乎都到了划上一个句号的时候。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况是,主体论的争论业已流产。心理主义的文艺学推行者以《大地与云霓》这样修辞手段来重复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种种新潮的观念和方法的汇聚与展示的集中地域,当代中国的文艺学思维在近些年来可以看作呈现出一种现代性重建的趋势。当然这种现代性的重建,并非是在一个理论话语的主题的意义上展开——在这一意义上,即便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后现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基础再说曾簇林随着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多方位、多视觉研究的深入,作为其完整体系的构成框架和作为其理论形态的概念范畴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陆梅林同志更以《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论纲》(《文学评论》1994年第4期)对此作出了全方位...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深刻影响人们的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日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进而影响人的文化生活.现代技术日益成为文化发展的助推器和文化传播的加速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文精神的缺失、大众文化的泛滥以及虚拟文化的流行,成为影响当代中国文化多元化的重要因素.在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中,如何有效应对技术理性对中国文化的冲击,是需要加以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