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对西方企业制度进行创新,建立一种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相结合的,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工会组织作用的企业制度。这种制度一方面优化了企业资金营运条件,另一方面将经营者的责任和企业资产的增值状况联系在一起,是一种较为彻底的资金责任制,从而在根本上促使我国国有企业实现资金运行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李纯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3):25-30
中国的国有企业是一种独特的制度现象,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其制度变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行为较之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亦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初期国有企业之间“三角债”的出现和泛滥是造成当今中国社会企业缺失诚信的制度性根源。 相似文献
3.
共同治理是现代企业组织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国有企业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保值增值国有资产的必要条件,是激励经营者有效行使其生产经营决策权、管理权的根本保证,是确立劳动者的企业主人地位、激发其献身精神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4.
张成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44-47
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着“搞技改找死,不搞技改等死”的两难选择,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出现,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国有企业中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速度、路径不一致,制度成为技术创新的严重障碍。因此,想办法消除其制度障碍,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便成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监控是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国有企业监控手段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在运用产权理论对我国国有企业监控和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监控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现阶段的实际国情,提出了国有企业监控实现制度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淑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1):14-17,84
通过对国有企业现行治理结构缺陷的分析,认为在市场监控体系还很不完善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应着重于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方面的制度创新,主要包括对董事会结构的调整以及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的设计,同时也要加强市场治理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和现状为背景,应用经济体制效率分析的有关理论对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典型模式进行效率比较分析,以揭示国有企业制度效率的动态改进过程和明确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基本方向,试图为我国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启示。研究结果说明,我国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实质上是国有企业制度效率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动态过程。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与制度效率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制度效率是制度创新的追求目标和方向,而制度创新又是制度效率优化的动态表现和实现手段。因此,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实践必须以提高国有企业的制度效率为根本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8.
以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在剖析我国原国有企业财务制度缺陷的基础上 ,提出了对我国原国有企业财务体制通过重构合理产权结构、确立新的财务目标、根据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财务激励约束机制和完善金融市场等措施 ,实现企业财务制度创新 ,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高效、灵活、富有创造力的新型的财务制度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9.
杜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根据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不足的现实情况 ,必须加强国有企业制度创新 ,以制度创新推动技术创新 :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强化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 ;提高企业的创新管理能力 ;造就善于组织创新的企业家队伍 ;培育企业的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10.
胡梅玲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3):21-25
建国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以改革开放和2007年中央发布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为临界点,先后经历了三大改革历程。从60多年的变迁中,可以看出国企分红改革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在时代发展下,重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框架也有其必要性。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阻力,如现行体制的障碍、利益集团的阻挠等。文章认为正确认识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阻力,有利于从根本上突破改革的困境,寻找改革的正确出路,实现全民分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有企业步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互动过程的主要障碍有:投资与融资制度存在重大缺陷、单一的产权制度安排、企业制度创新主体错位、产权神话和科技情结。制度创新的原则以及国有企业步入两种创新良性互动过程的可能选择:建构自主的创新型的经济场域、重构公共科学和产业科学、实现股权的市场化与多元化、重建企业家任用制度与收入制度、营造竞争性的企业内部制度以及构造企业经营与创新的二元型组织。 相似文献
12.
13.
人力资本主要指凝结在人体中的知识和技能,人力资本存在形态有:个体人力资本和群体人力资本。企业中群体人力资本使得个体人力资本的价值提升、收益提高和风险降低,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应重视群体人力资本的制度保障机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及其与个体人力资本的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14.
吴承平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由于人们在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上认识的不一致,造成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严重滞后,这已成为当前改革的难点。本文通过对我们选择企业制度创新的原因分析,说明了国有企业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进行制度创新,采用公司制的企业组织形式,这是一种必然的、正确的选择,同时还具体分析了不同公司制企业的性质,并指出目前我国公司制企业成效不明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从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困境入手,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现代伞业发展思路——建立全新的企业制度和战略重组,从而可以根本上解决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进一步完善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以目前国有企业放活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为背景,认为提高国有企业改制效率必须要进行放活方式的创新,进一步提出了放活的约束、方式和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新制度经济学路径依赖角度,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现象及其产生原因。首先,对我国国有企业制度的初始安排、改制历程及改革的现实困境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其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现象及其产生根源进行分析,提出国企改革中的路径依赖主要表现为改革前期对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依赖、改革后期对改革前期及对传统国企制度的依赖,并且产生路径依赖的原因为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和非正式制度的安排;最后进行简要总结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松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101-104
通过对国有企业建国以来、尤其自改革开放至今体制演变进程及改革成效的回顾,认为国有企业改革成效不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的需求不旺和供给不足。运用制度变迁理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着重分析了国企改革的制度供求关系不协调的现实原因,进而提出政企分开,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市场机制,让国有企业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充分参与市场竞争是国企改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张佑林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1):79-83
本文将人口、制度变迁与工业化三个经济变量有机地结合起来,说明人口压力是制度创新的动力。正是在以大批企业家为主体的人力资本的推动下,形成了改革开放后我国东部沿海制度创新的浪潮,加快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提出了“人力资本推动下的制度创新增长”新模式,并主要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