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成玄英重玄美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玄英双遣双非的重玄美学以“空”代“无”,解决了老庄滞“无”在美学思维方式上造成的偏颇,他所构造的重玄妙境作为最高的审美境界、人生境界反映了修道者的终极追求,而圣人的“妙契重玄”更是大道"圆融无碍"之美的具体展现。作为宗教学家,成玄英在他的美育思想中也始终贯彻了重玄之思。重玄美学不仅是对传统道家、道教美学思想的发展创新,对后来道教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玄"及与"玄"相关的事与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哲学中最常见的用语——"玄"作探讨。认为"深奥不可知、微远不可见、幽昧不可测"的"玄"之字义与"玄"之字形—(■)(葫芦)有关,并在此基础上对"玄"之字音和写法作了界定。文章还对与"玄"相关的事情作了梳理,并分析了物象世界产生"玄"事的原因。文章最后对与"玄"相关的理论作了阐发,提出置"玄"(悬)法和览"玄"法。其中梳理了若干个结合两极对立的览"玄"法,认为如能将人我、身心、有无、正反、悬漩等融合统一,倒是有可能览玄知化的。  相似文献   

3.
以双重否定为特征的"重玄"思想,是继魏晋玄学之后兴起的道家哲学。它虽继承了魏晋玄学"辩名析理"的思维方法,在本体论上却是对魏晋玄学的扬弃和超越。"重玄"学的形成和发展与佛学有密切的关系,是佛学特别是中观学派与道家思想之间的一个纽结。隋代和唐初,"重玄"思想成为一股时代思潮,最终结束了魏晋玄学,而出现"重玄"学与佛学并行的思想文化格局。因此,研究"重玄"学有着两重意义:既可以进一步了解魏晋玄学如何按自身的逻辑向否定自身发展,又可以进一步揭示佛学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深层特点。  相似文献   

4.
生存论哲学主要是围绕着人的生存而展开的研究,其核心是人的生存方式的问题。在生存论视域下对成玄英的"重玄"思想进行审视,发现:成玄英对"玄"的界定,以及通过"遣有去滞"、"和光同尘"的认识方法对"玄"的形而上追问,达到"人"与自然、道与德、境与智的冥合,从而超越了主客关系,寻求主客未分的前状态,又"处染不染"而回归现实。无疑对人的生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成玄英是唐代治“重玄”道学的杰出代表,其综众家之长注疏《老》《庄》,深发“重玄”之妙论,“不舍仙家之术,更参释氏之文”,既言修身治国,亦云非有非无。在修炼观上,则主张去躁归静,性命双修。在道教思想理论和道教修炼理论两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科玄论战"是现代中国文化、思想史上一个富有象征意味的文化事件,"科玄论战"的背后隐藏着科、玄两派对现代化过程中理性与价值效用认识的分歧.在论战中,科学派高扬科学的大旗,促进了科学意识的普及和科学教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启蒙作用,但科学派将科学奉若神明.显现出"科学万能"的意愿.玄学派对于科学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但他们对全盘西化的警醒、对科学、理性、知识应用于人生之域有限性的强调以及对人文价值的重视对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发展无疑同样具有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7.
8.
道教重玄学是一种兼有宗教和哲学双重身份的学说,其产生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艰难曲折的过程,并对道家和道教产生了空前的影响。通过梳理成玄英《庄子疏·内篇疏》的一些思想及诠释方法,指出其对重玄学的重要贡献和对道教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世俗化指宗教面临外部环境的冲击,而在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它反映了宗教自身的调整功能以及宗教和外界的交互作用,在本质上意味着宗教神圣性的弱化。印度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和中国佛教为佛教世俗化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和良好的土壤。“人间佛教”对佛教世俗化作了某种程度的修正并成为新时期佛教发展的主流,但如何合理地把握出世和入世的关系在新世纪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0.
牟宗三先生对道家与天台宗圆教的义理进行过深入阐发,认为以王弼、郭象为主的道家玄义固然圆融,但其中所含的道家式的圆教,还没有达到天台宗以“存有论的圆”作根据而发挥出来的圆教内容,即只能说是主观的作用的圆,而不能说是客观的存有论意义的圆教。顺着牟先生的思路,道家与佛教的圆教之比较可以从玄学与天台佛教的互证角度展开:从王弼以“无违”来体会自然,通于郭象的“与物冥”之义,这就可以开出回应外物的作用,而无为就含无不为;又从庄子注中的逍遥义,论证郭象的相关诠释已经表达了对一切存在的不同情况都加以肯定的存有论之圆“具一切法之义”;于是郭象所表达的道家式的圆教,其内容虽然不若天台宗之丰富,但是二者在义理层次上是相同的,通过玄学的内容,可以帮助了解天台圆教若干重要的说法。  相似文献   

11.
《释氏源流》是明代流传甚广的佛学著作,又是百余年来被人忘却的古籍。它记录了佛教东传的曲折过程,廓清了佛教的本质和教义,并从佛教本位出发,极力将儒教、道教纳入佛教的体系,强调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释氏源流》对于把握中国佛教史,了解历代僧人为传播佛学付出的艰苦努力,进而研究佛教的文化价值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佛教的基本教义否定了神创论,集中讨论了人生问题,由此形成了佛教忽视神灵和灵魂的存在,注重人生自我解脱的信仰表现特征。佛教在处理神和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和迫求人生解脱的途径方面别具一格,它否定了神的万能,否定神凭其恩典救助世人的观念,倡导一种依靠人的自身觉悟获得解脱的自救论。但是,佛教的本质属性与其它宗教并无二致。  相似文献   

13.
中唐以后直至宋初,佛教在士人知识分子的揭露批判声中,日益暴露出其弊端。为了补偏救弊,为佛教争得更大发展空间,北宋僧人契嵩在融合儒释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他选择以“孝”为突破口,对佛教的孝道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力图找到佛教与儒家思想的契合点。契嵩的融合儒释,一方面表征了他对佛教世俗化和民间化的贡献,另一方面也张显了他思想的入世归儒倾向。契嵩入世归儒的思想和实践对宋代士大夫知识分子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宋代士人礼佛参禅画卷涂抹了重彩一笔。  相似文献   

14.
韩愈、孟郊诗歌都以险怪著称,然"韩孟"的佛道诗各有独特的艺术风貌韩诗尚"俗"和"实",孟诗则尚"雅"和"虚".这种迥异的艺术风貌与"韩孟"各自的宗教观、审美情趣以及表现技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佛教所要实现的超越,既不是基督教的"外在超越",也不是儒学的"内在超越",而是无所执着、一切不住的"不在超越"."不在超越"是对世出世间的一切二元对立的超越,它不但超越了"凡",而且也超越了"圣",此之谓"超凡越圣",其中的"越圣"也叫"超佛越祖",是指对作为佛教之"终极实在"的佛的超越,这是佛教之"不在超越"的根本特色,因为其他一切宗教都没有也不企求去超越自己的"终极实在".  相似文献   

16.
佛教基本教义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急剧变革的列国时代 ,它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反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的情绪和要求 ,其基本教义有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三法印。佛教教义从人生多苦观入手 ,寻求人生解脱之道 ,它否定了婆罗门教创世神说 ,但继承了因果报应、业报轮回的传统观念。佛教终究是统治阶级麻醉人民意志维护自己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唐初统治者立足于社会政治经济所采取的兼容并蓄、一切皆可为我所用的灵活务实的宗教政策,一方面为唐代的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儒释道三教为排次第,积极向政治靠拢,又相互借鉴,各教的世俗化日渐明显,儒学的统治地位得到巩固并进一步发展,佛教的中国化基本完成,道教也空前发达。  相似文献   

18.
详尽考述了该寺的修建过程,寺庙的布局及佛事活动。通过对佑安寺的始建时间、创建人及其盛衰过程的考述,分析了佑安寺对东部蒙古的重大影响和它所折现出的民族、宗教内容,以期对东部蒙古藏传佛教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网络中常用的否定标记"毛"为研究对象,根据否定对象的不同,将"毛"的否定用法分为命题真值否定和言语行为否定两类.结合微博语料,考察了"毛"表示否定义时的具体话语形式、话语条件以及情感倾向,探究了"毛"成为否定标记的原因和过程.认为"毛"成为否定标记与网络谐音造词密切相关,其否定义源于它的疑问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