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鞠巍 《江淮论坛》2007,8(5):28-34
“无知之幕”是罗尔斯正义论的核心概念,它兼具形式和实质程序正义两层含意。作为形式限制,“无知之幕”使契约主体处于公平的选择起点。相同的知识状态和同一的自我特性,使他们必将选择某种正义原则。作为实质内容,“无知之幕”使理性主体在如何分配由合作体系产生的社会经济财富时都将采取最大最小值原则追求共赢,从而保证结果公正。罗尔斯这一理论设计对于公正的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通过教育公平的实施、经济法的法律保障和生产力的大力发展,我们就可以锻造市场经济的“无知之幕”,保证市场经济的起点公正;通过采取按劳分配、共同富裕以及关注弱势群体政策,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分配结果的公正。  相似文献   

2.
“无知之幕”与“反思的平衡”对罗尔斯正义原则的辩护 罗尔斯提出“无知之幕”,以修正功利主义对“钝于禀赋”的忽视;而他再提出“反思的平衡”,不但是为了回应直觉主义的混乱,也意欲为自己的公平理论可能招致的驳难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与古典契约论比较的维度审视罗尔斯的契约论方法。罗尔斯的契约论与古典契约论有着明显区别:自然状态与原初状态、有知之约与无知之约、自然人性与公民属性、权力的合法性与社会正义,等等。尽管罗尔斯的契约论达到了当代契约论的高峰,但是,其仍是一个有待进一步质疑追问的开放性问题:他并未彻底否定功利主义思想方法;他的思想方法中含有相当程度的直觉主义的色彩;离开‘原初状态”与“无知之幕”,正义是否可能?  相似文献   

4.
"无知之幕"与"反思的平衡"对罗尔斯正义原则的辩护 罗尔斯提出"无知之幕",以修正功利主义对"钝于禀赋"的忽视;而他再提出"反思的平衡",不但是为了回应直觉主义的混乱,也意欲为自己的公平理论可能招致的驳难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5.
伦理视阈中的契约意指"合意"。当契约合意指向生存权、发展权等人类最基本的权利时,"契约一般"就体现为契约本身,从而形成契约关系共同体。正义是对人的本质的实现,目前对契约正义进行解读的契约自由理论、财富最大化理论和分配正义理论分别属于法学、经济学、政治学视角的分析。作为伦理学意义上的契约正义,指的是正义共相与契约世界的有机结合,是在由契约意识、契约行为、契约制度所构成的契约世界中所蕴涵的人实现其本质的价值追求。契约主体通过对理性的运用、对公平的追求,最后达到一种实体性的自由境界,实现人自身由单一物向普遍物的统一,契约正义也因此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6.
罗尔斯将传统契约论上升到更为抽象的水平,用以求证两个正义原则。本文认为,罗尔斯契约论方法较之于传统契约论的抽象性虽然具体体现在原初状态的预设、无知之幕的构建以及合理选择这三个环节之中,但对于其更为深刻的把握则在于对“反思的平衡”这一总体思维架构的理解。笔者对罗尔斯契约论方法抽象性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其现实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原初状态是罗尔斯正义理论中最重要和最有特色的方面。它是罗尔斯设置的一种选择机制,由选择环境和选择对象构成。选择环境包括中等匮乏的客观环境和无知之幕加相互冷淡的主观环境。其选择对象就是正义的两个原则。原初状态的设置是一种显隐互往的论证方式,一方面以显的方式强调无知之幕和相互冷淡的契约各方,另一方面以隐的方式表达自由平等的理性个人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的契约主义与政治哲学的证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明是政治哲学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自霍布斯以来,西方政治哲学提供了两种主要的证明,即古典契约论和功利主义。但是这两种证明都存在着巨大的难题。罗尔斯综合古典契约论和康德道义论的优点而提出一种新契约论,其基本思路是:对正义原则的最好证明就是自由、平等的人们之间达成的一致同意。罗尔斯的契约主义建立在两个基本概念之上,即“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本文最后讨论了内格尔对罗尔斯的批评。  相似文献   

9.
苗曼 《理论界》2022,(12):1-6
“公平的正义”,作为足以与传统功利主义相抗衡的另一正义理念,无论是其据以导出的逻辑起点“公平”,还是其所创设的经典概念“无知之幕”,都可以在康德哲学的视域内探寻出清晰的理路——正义是一个无法封闭于现象界的概念;而“无知之幕”,作为现象与本体之间永恒的幕布,也不完全止于方法论的意义。“公平的正义”作为一种程序性正义,在特定的层面上意味着正义的更高阶。  相似文献   

10.
布坎南的契约主义正义理论的分析架构借用了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的代表性设置.这类设置通过屏蔽关于个人身份和地位的信息,可以减缓可辨识的立宪利益之间的冲突.布坎南没有试图具体地预测立约参与者之间可能达成的协议会产生什么具体结果,而是只就选择规则的程序做出了规定性描述.布坎南的契约主义的正义理论不打算提出唯一的先验性真理,而是允许多元且都合理的价值观的共存.所以,布坎南所构建的契约论正义理论可以兼容公平与效率这两大我国转型期最重要的价值目标.这意味着,布坎南的契约主义正义理论可以为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无知的面纱”和“原初状态”的设计,罗尔斯最终推出了正义的两条根本原则。通过对无知之幕、原初状态这两个正义原则的分析,可以发现,罗尔斯对社会契约论的继承与发展是政治哲学从自由问题到平等问题的转向,是政治哲学在自由的基础上解决平等问题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罗尔斯把原初状态作为"正义即公平"的主要论证要素,对原初状态作了三方面的限制性假设:信息的假设,无知之幕;原初状态各方的假设,相互冷淡而又具有理性;选择对象的限制条件的假设。这三方面的假设都是以康德哲学的"目的王国"及理性的实践主体作为其理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思想史探讨正义概念的基础上,罗尔斯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在古典自由主义传统基础上和设定的背景中,超越古典契约论,从道德人出发,确定了正义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基本内涵。从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的理论预设出发,在两个差别原则和优先性原则中,罗尔斯向我们展示了理解正义概念的多重维度。作为现代自由主义代表的罗尔斯的正义观遭遇来自古典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批评,在此基础上,罗尔斯的回应也进一步丰富了理解其正义概念的维度。  相似文献   

14.
任荣 《云梦学刊》2007,28(2):64-66
现代公正社会应该是一个人人共享、普遍受益、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拥有良好社会调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科学发展观中蕴涵着对现代公正社会的追求。在现阶段,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加大经济发展速度,确立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理念,强化权利与义务意识,完善社会政策落实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作为从古至今在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乃至人们日常生活领域的价值判断,正义一直备受人们关注。从现实出发,对哲学视域下的正义理论进行初步探究,并对马克思科学的社会正义思想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坚持真正自由平等的正义原则。剖析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社会正义的一些困惑,使公平正义的理论更好地融入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莱拉是个总希望从生活中得到更多东西的吉普赛姑娘。然而,她的民族却是个天命不可知、天命不可违的民族。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莱拉不惜以生命抗争。莱拉追求人类自由和正义、向往独立、勇敢向恶势力、向命运抗争的精神将激励人类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愚昧走向文明,勇敢地追求一种更符合人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正义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临雅典民主政沽濒临崩溃、极端个人主义盛行的衰败形势,柏拉图把正义当作治疗社会不幸的药方。通过批评传统的正义观,柏拉图提出了贯彻内在性原则和政治性原则的正义理论:就个体而言,正义是使个人自我一致并达致完善的美德;就社会而言,正义是使社会内在和谐、完善的社会自觉。并且依柏拉图而言,正义有着专门的分类,即“四德”。  相似文献   

18.
农民政治认同的逻辑——以社会主义为对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孔德永 《齐鲁学刊》2006,3(5):139-143
政治认同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上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农民在历史和现实中形成了以生存伦理为认同的逻辑起点、以公正平等为最大的心理诉求、以自身的弱势地位为认同的主要障碍等为内容的认同体系。农民作为俄国和中国等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大的社会群体,他们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认同与否,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只有认清农民特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及其政治认同的逻辑,才能增进农民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度,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时代精神是反映并推动生产社会化和社会平等化的文明意识。社会民主主义将自由、公正、互助作为其时代精神的基本价值内核,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借鉴意义,但它违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并没有根本否定资本主义制度,在本质上是改良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