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光潜先生是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不仅翻译了大量经典美学作品,而且在翻译理论上也颇有建树。其翻译思想和主张是对其长期丰富的翻译实践的经验总结,对于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和翻译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翻译思想主要涉及翻译标准、翻译方法、可译性及翻译与创作的关系等。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探析朱光潜先生的翻译思想,以期能使学界对朱光潜先生的翻译思想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路华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1):67-70,78
朱光潜的翻译观中有其语言学思想的存在和体现,二者有着平行一致的密切联系。遵循“语言言意观”,即语言与情感思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因而推崇“信”的翻译标准和“字从文顺的直译”翻译方法。持有“语言发展观”,即语言具有渐变性、持续性,因而在讨论诗不可译、译文适度欧化、要避免一词多义的误译等时,他提出要注意语言的演变和其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3.
藏族生态伦理道德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秀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4):17-21
我国藏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藏族传统文化中总结与提取那些有利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道德思想,是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藏族生态伦理道德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了藏传佛教中的生态道德意识,如藏传佛教中的众生平等的思想、放生护生的思想等;藏族民间文化习俗中的生态道德意识,如藏族传统文化习俗中的生态法则、生活禁忌等.藏族生态伦理道德思想体现出了保护自然,珍惜一切生命、尊重和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与权利的特征,继承和弘扬藏民族的珍爱生命,善待自然的生态伦理道德,有利于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孙玉石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3):31-42
朱光潜从美学和心理学的视角,进入诗的阅读与接受、理解与欣赏的多方面思考,已经成为中国现代解诗学思想一份重要的精神遗产。他主张“诗不能用另一套语言去解释”,却又肯定小泉八云《文学导解》里的文本细读批评方法,这种悖论现象的深层原因是,一方面他认为“在粗浅的境界我们都是兄弟,在微妙的境界我们都是秦越。曲愈高,和愈寡,这是心灵交通的公例”,要完全消除解诗过程中心灵深处美学上的隔膜, 达到“彻底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他又大量地论述了诗的不可解性与相对的可解性的矛盾,并且相信能够在一种由“心灵的渗透”所产生的“经验重合”的思想中得到和谐一致的解决。基于这样的思想,在进入诗阅读的技术层面,他强调了两个思想:一是读难懂的诗,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背景”和“本事”,提高接受和感悟复杂文本的能力,完成对于作品的再创造。二是诗的接受和欣赏的成功与否,应看能否把“距离的矛盾”安排妥当,通过想象和联想看出事物、意象、词语之间所隐藏的巧妙关联,乃是接受复杂文本的一个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5.
朱光潜先后创办和主编过多种报刊,他认为报刊的主要功用是报道新闻和引导舆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一定的新闻自由是报刊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他主编报刊追求个性,注重整体设计,主张开门办刊,理论与创作并重。他要求编辑工作者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对工作极端负责,尊重作者劳动,编辑要在满足读者阅读需要的时候,对读者进行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6.
任雪山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2):33-38
<论语>是儒家经典,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它倡导敬畏天命,重生惜生,与自然和谐相处;它推行仁义礼智信,做事中庸,与他人和谐相处;它主张俭用节欲,寄情山水,完善人格,提升人生境界.这些思想,为我们今天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开创生态文明,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王杏玲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6):29-32
生态思想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侧重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性思考。《江泽民文选》中的生态思想植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改革的实践过程,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深刻思考的结晶。其生态思想既是当代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也是当今中国生态哲学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学习《江泽民文选》,探讨江泽民的生态思想,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阿苦有色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4(1):90-94
《理智与情感》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所著的一部影响深远的长篇小说。 生态女性主义在书中表征明显,深入 分析文本中隐含的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二元架构,作者试图用文学隐喻的方式来说明文化压迫和自然歧视具有同质性, 折射出她对女性与自然的深切现实关怀,作者寄寓的“理想国”是:打破二元对立的悖论关系状态,构建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 和谐平等、互相依存的新型关系。 跨过时间的维度,这样的“理想国”仍值得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9.
陈恒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1):30-34
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思想的创建与实践同他前半期的学术人生道路是紧密相连的,本文把他的"人生的艺术化"思想过程理解为两次创建和两次实践时期,以此来考察这一理论形成与发展的轨迹及各个时期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0.
卢梭生态美学观之现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伟萍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3):85-88
在自然——人构成统一生态系统的原则下,从自然生态和谐美、人性生态美这两个密切相关的层面出发解读卢梭作品中蕴含的生态美学观。卢梭对自然的独特阐释,表达了以自然对抗文明的生态审美旨趣和审美价值观。而他对人性生态美的向往与塑造,则体现了他对人类生命存在的高度关注,折射出卢梭深厚的人文情怀。对卢梭生态美学观的探讨和阐释,可从理论层面进而到实践层面为解决当今人们所面临的生存方式危机和精神危机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开拓一条新的追问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之路。 相似文献
11.
伍永忠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5):28-33
"美感经验"把朱光潜的美学与人生哲学贯通起来。朱光潜的美学探讨"美感经验"的心理机制及其"前因后果",属于科学;通过"美感经验"实现人生的解脱与超越,即所谓"人生艺术化",这是朱光潜的人生哲学。弄清朱光潜的美学科学与人生哲学的关系,有助于正确理解和评价朱光潜的思想,为当下的美学和哲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朱志荣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5):11-15
朱光潜前期的美学研究主要综合调和了弗洛伊德、克罗齐、尼采、布洛和立普斯等人的思想方法,在取舍折中中体现了科学精神和实证精神,反映了他的批判力和创造力。朱光潜以移花接木之法,使西方学术与中国传统学术相互参证,在比较和消化中创新。他的超脱思想正体现了审美的精神,且与现实互补统一。他还特别注意从感性生活经验和艺术实践中去探讨审美问题,使理论体系与感性体验融为一体,并使方法论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生观相联系,从中实现西方科学精神与中国传统人文价值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宛小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5)
近现代中国美学大家中,梁启超人生生活于趣味的人生观,朱光潜主张人生的艺术化,二者在理趣上是一致的。梁启超倡导的新文体和朱光潜对未来新文学的思考在方向上也是一致的。他俩都不偏废文言,而主张以生命情趣为本体,把白话文造就成一种既有文言的凝炼,又有欧思的畅达和谨严的文字。无论是梁启超还是朱光潜,他们的文学革命都是来自于生命情趣本体的外化,新文体和新文学都是人生生活于趣味和人生的艺术化人生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夏贵清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1):49-53
朱光潜不仅是公认的美学大师,而且还是臻于"化境"的翻译家,同时也是颇有建树的翻译理论家.他的翻译理论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翻译的性质,翻译的标准,翻译的种类,译者的资禀与修养,译者的条件和态度,翻译所使用的语言,等等.朱光潜的翻译理论以平实稳健为基本色调,对我们当前的"糟糕语言"具有十分突出的警醒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宛小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6)
朱光潜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产儿。他相信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始终贯穿于他美学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早期,他对"美是心物同一"命题的证论是建立在心理科学基础上的;中期,他的美学和语言科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后期,受马克思历史观的影响,朱光潜认为美学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朱光潜以科学精神为指导创立的融合中西、贯通古今的美学体系成为现代中国美学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6.
移情还是感应:朱光潜论“有我之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春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555-560
虽然朱光潜曾对立普斯的"移情说"作过一些批评,但他总体上接受了立普斯"移情说"的观念方式,并试图用"移情"来解释王国维的"有我之境"。朱光潜认为,"有我之境"是移情作用参与其中的艺术境界,而"无我之境"则没有移情作用,是诗人于冷静回味中得来的。他还认为移情是艺术思维、原始思维和儿童思维的共同特点。然而,当朱光潜对立普斯、王国维进行批评时,其论证上的脆弱和矛盾却提示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都只能用感应而不是移情来说明。 相似文献
17.
论朱光潜先生《谈美书简》的局限性——兼向国家教育部提建议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郑惠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5(1):10-13
虽然"拨乱反正"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好事,但以此为出发点的"美论",却仍然很有可能以"政治的逻辑"替代"学术的逻辑"。一本书的价值不单取决于该书的客观属性,而且还受到了价值主体的需求和接受水平的制约。既然《谈美书简》是"新课标"向中学生推荐的读物,那么,就应该对其接受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书简》不适合高中生们阅读,建议国家教育部修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外读物的建议"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从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角度来确定生态协调,这是以"天人合一"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在这种生态思想中,天人合一学说,既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基本点,也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崇高的生存境界。正是在对"天人关系"的阐述中,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尊重生命和保护环境的思想,在生态日益恶化的今天,这些思想为我们的环境保护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