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是近现代中国研究蒙藏地区报刊中的一种综合性月刊。该刊从1935年到1937年共发行了7期。该刊得到了民国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该刊作者汇集了九世班禅、刘家驹等著名人士和学者,既刊载了大量具有极高价值的研究成果,又有许多时政性的论著,在近现代边疆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1935年2月,中央政府为"示怀远而固西陲",西陲宣化使公署应运而生。该公署宣传中央政令、宣慰信教民众、宣达抗日图存之道理,向民众传达了"五族共和"之意,增强了民族自强意识和民众凝聚力。在九世班禅大师的努力之下,西陲宣化使公署为民族团结、巩固边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促进和改善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3.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富有反帝爱国光荣传统的蒙藏人民和祖国各族人民一道,同仇敌忾,团结合作,为夺取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里着重谈一谈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尼玛抗战前夕在内蒙古不顾个人安危,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活动。 1923年冬,九世班禅因受亲英势力的迫害,毅然出走内地寻求国民政府的支持。其时,亲帝分子借十三世达赖实行“新政”之机,极力造谣惑众,破坏十三世达赖与九世班禅的关系。西藏噶厦政府还乘机强迫札什伦布寺多交“军粮”等税赋,继而从政治上、经济上施加  相似文献   

4.
1923年冬,九世班禅离开西藏,东来15年。九世班禅积极与国民政府联系,为西藏问题的解决做了诸多贡献。国民政府借班禅大师东来的机会,加快解决西藏问题的步伐,为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努力,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也存在一定的失误。  相似文献   

5.
九世班禅返藏受阻玉树期间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有关九世班禅大师的成长过程以及他在一生中所经历的重要事迹大家已研究得比较全面和系统 ,并对他的一生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受到了大家的认可。可是 ,在以上众多领域研究过程中也留下了一点缺憾 ,这就是班禅大师在返藏受阻玉树期间 ,有关他在玉树地区的活动及其它相关问题目前还没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这对全面正确地了解班禅大师的一生带来许多问题。笔者认为 ,九世班禅大师自 1 936年 1 2月 1 8日到达玉树以后翌年 1 2月1日圆寂于此 ,虽然在玉树地区仅生活了一个年头 ,但这一年是非常特殊的时期 ,因为 :从国内来看 ,这一年相…  相似文献   

6.
<正>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祖国西藏也遭受了英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在那民族危难之时,九世班禅为了祖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呼吁奔走,未尝稍懈。由于英帝破坏祖国统一和西藏内部团结的阴谋以及亲英分离势力对他的无端留难,使他在祖国各地颠沛流离了整整十五年,最后圆寂于返藏途中,壮志未酬。第九世班禅却吉尼玛从青年时代起就表现了反对分裂,拥护中央的正直立场和爱国热忱,是近代藏族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进步爱国人士。  相似文献   

7.
1932年,达赖、班禅系统之间围绕国民政府欲支持九世班禅返藏问题爆发了一场尖锐的攻讦。面对达赖、班禅系统的相互攻讦,国民政府在依照历史定制明确达赖、班禅政教地位的基础上,依据双方的"事实表现",一方面对支持班禅返藏采取了坚定的立场,另一方面也试图通过解释,以消除达赖系统的疑虑。由于噶厦在康藏、青藏战争中双双失利,加之国民政府采取了较为恰当的政策,达赖、班禅系统此次激烈的攻讦最终得以停息。  相似文献   

8.
九世班禅与十三世达赖失和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系统,同领藏传佛教格鲁派。清中叶以前的历辈达赖、班禅均能彼此相安,和好相处,各执领地。然而到了清朝末年,在多方因素的制约下,双方产生矛盾并不断升级,最终九世班禅与十三世达赖关系破裂。其矛盾演变结果,对近代西藏地方的发展和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关于喇嘛教传入内蒙古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与西藏发生关系,始于元太宗离阔台之子阔端,西藏的喇嘛教也同时为蒙古人所认识。但是在元代,喇嘛教主要活跃于宫廷之中,对于蒙古社会并未产生过很大影响,元亡后,喇嘛教便渐渐地几乎被蒙古人所遗忘。蒙藏关系中断了二百余年,到十六世纪后期,经过宗喀巴改革过的西藏喇嘛教格鲁派才再度传入内蒙古,此后,喇嘛教曾使蒙古社会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其影响的痕迹至今尚存。不少学者对于喇嘛教再次传入的原因、过程,以及社会影响都做过有益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有值得商榷之处。本文拟就其中几个问题作一探讨,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16世纪末,藏传佛教的一支喇嘛教(黄教)传入内蒙古。随着喇嘛教的传播,在内蒙古地区出现了翻译佛经,编写佛教历史和高僧传记以及研究佛陀学说等编纂活动。它构成了16世纪末至19世纪这一编纂活动的显著特点。蒙古历史编纂学研究家们把这一阶段称之为蒙古喇嘛史学史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时期。对蒙古人的喇嘛教史编纂活动,国外学者有所研究,也有所进展。可惜在国内,还很少有人做过系统  相似文献   

11.
九世班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的西藏领袖、伟大的爱国政治家、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他的名字犹如喜玛拉雅山一样巍然永存,他的事业如同雅鲁藏布江一样流唱千古。现就他的生平业绩评述于后。一、生于忧患、卫藏抗英  相似文献   

12.
《西藏政教始末》为九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尼玛(1883-1937,以下简称班禅大师)应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之请,于1934年3月19日前往出席总理纪念周之际在南京中央大学的演讲词。全文由其秘书长刘家驹(藏名格桑群觉,1900-1977)译出,辞极详尽。《西藏政教始末》演讲词于1934年3月23日和3月26日在《大公报》分两期刊载全文。全文内容共有13个部分。讲述班禅大师对国内政教政策的理解,以及阐释藏传佛教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宗教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传承。该文对于研究西藏政教及当时民国政府与西藏得关系,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清代很尊重喇嘛教,将黄教定为国教,把在蒙藏地区推崇喇嘛教,作为维护民族团结统治蒙藏民族的“国策”,实行“因其教不易其俗”的方针。为使这一方针政策有效地贯彻实施,清朝从开国伊始,就注意对喇嘛教的立法,将统治政策具体化、法律化,运用法律手段对喇嘛教进行管理。 清朝对喇嘛教的立法,在扶植、管理、改造喇嘛教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所以,这个问题应作为中国民族关系史和中国法制史的一个课题来深入研究。虽然近几年发表了一些清代关于喇喇教政策的文章,但大多将属于法律方面的问题,归结到政策中,没能从法律角度进行研究,本文拟就清朝对嘛喇教立法的几个问题作一浅陋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近代甘肃、青海社会环境相对和平,民国地方政府开始实施近代化管理,设立新式教育,着力佛学研究,甘青藏传佛教有了较稳的社会基础;并得到了明显的发展:首先是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支持,新增不少寺院,九世班禅也曾长期在此弘法,喜饶嘉措创办现代性僧伽学校,这一时期该地区还先后出现了达赖、班禅两位最重要活佛的转世灵童。其次,甘青藏学界两次进入西藏学习、交流,成为内地与西藏关系的纽带。最后,这一时期汉藏佛教交流进一步深入,在藏密东传的背景下产生了融合汉藏佛法的"法幢宗"。近代甘青藏传佛教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流与汉藏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喇嘛教是在公元七世纪中叶佛教传入西藏以后,经过与本教的长期斗争和互相渗透融合而形成的。它根据佛教的经典和教义,吸收了本教的一些宗教神灵和宗教仪式,并在寺庙僧侣制度等方面反映出许多西藏的特点,使佛教带上了地方色彩而西藏化了,因此被俗称为“喇嘛教”。喇嘛教不过是西藏化了的佛教。佛教能战胜和融合西藏地方的原始宗教本教,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喇嘛教,并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在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本着社会科学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学术研究也要放开搞活的精神,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以来,接待了九个国家十二名学者。他们是,日本著名女作家《浮华世  相似文献   

17.
清代二百多年对蒙古族的统治,以喇嘛教对蒙古的影响最为深刻。这种影响,远远超过元、明时代。清代不仅使喇嘛教盛行于蒙古,而且渗透到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进而起到支配的作用。因此,清代的喇嘛教政策,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一、清朝入关前的喇嘛教政策 清朝入关前,喇嘛教已由蒙古传入满州。据辽阳莲花寺大金“喇嘛法师宝记”碑文记载:1616年(天命元年)前后,西藏僧斡禄打儿罕囊素法师“不惮跋涉,东历蒙古诸部,阐扬圣教”。清太祖努儿哈赤为了利用喇嘛教笼络蒙古诸部,对于法师“敬谨尊师,倍加供给”,1621年(天命六年)8月法师死去,太祖为他修建宝塔。皇太极即位后,蒙古归附日众,他继续采取优礼喇嘛教的政策。对于前来的西藏喇嘛,如卫征囊素喇嘛,巩格林臣喇嘛等,均“赐宴赏赉有差”。1634年(天聪八年),皇太极平定了林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藏文《六世班禅传》为基础,解读章嘉国师与六世班禅大师之间的关系以及章嘉国师对六世班禅与乾隆帝之间联系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六世班禅东行起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公元1644年,清兵入关后,西藏即正式归入清帝国的版图。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达赖五世与班禅四世即遣使至京师,向清帝献金佛念珠。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达赖五世亲至北京向清帝朝贺,清廷封之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赐以金印玉宝,金册玉册,可见达赖喇嘛在西藏的地位是清廷所敕封的。清代初年,达赖五世圆寂以  相似文献   

20.
席力图召是内蒙古著名的佛寺之一,它创建于约四百年前的明代万历年间(蒙古土默特阿拉坦汗时代)。四百年来,席力图召共转世了十一代活佛,这些活佛都是由当时的喇嘛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