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教育对伦理精神的培育既涉及教育本质、功能、作用的基本理论,也关系到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一是教育在原初意义上培育伦理精神二是教育在人性基础上培育伦理精神三是教育在家庭伦理基础上培育社会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2.
《新学术》2007,(4)
大学之大,在于精神之立。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培育大学精神,构建和谐校园活动中扮演着引领者、组织者和实践者的角色,应充分发挥其在基层的政治引领作用,要通过基层党组织强大的党建功能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及师生在培育大学精神、构建和谐校园活动中达成思想上的认同、目标上的统一、行动上的一致,实现高校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力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3.
以自身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程是当前高等教育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高等教育在科学发展过程中,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发展造就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培育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体;通过高等教育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上的和谐发展,推进社会和谐进程,以及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和谐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与精神之源,就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完成这一任务的基本途径和选择.  相似文献   

4.
张照彬 《兰州学刊》2010,(1):164-166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人类双翼,使人类不仅可以探索自然的玄奥,还可以思考自身的价值和命运,它们在最高境界中是共通的、融洽的,人为地将它们割裂开只会给人类精神带来残缺。作为一个完全人应当是二者在精神天平的平衡与融合。我国高校教育中若要培养完全人,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插上彩凤双翼。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是实现科学发展与怎样实现科学发展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理论建构上的与时俱进与理论发展上的一脉相承是科学发展观理论品格的本质规定性,立党为公与执政为民、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科学发展观内在价值取向的本质规定性,在发展主体上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挥人民群众作用的统一、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实践特质的本质规定性。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使经济社会纳入良性发展运行轨道的科学理论。作为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西柏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西柏坡红色旅游发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协调发展的和谐精神融入其中,充分展示红色教育基地的内在价值和教育功能,彰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探索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实现西柏坡红色旅游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于实现西柏坡红色旅游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使经济社会纳入良性发展运行轨道的科学理论.作为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西柏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西柏坡红色旅游发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协调发展的和谐精神融入其中,充分展示红色教育基地的内在价值和教育功能,彰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探索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实现西柏坡红色旅游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春 《南方论刊》2008,(11):109-11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大学进行精神教育、构建大学生价值世界的过程。作为精神教育的“大学之道”的三部分内容和人的价值世界的构成部分的三个层面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结构关系,这就注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任何社会实践活动或科学研究活动都应该具有审美特性,这是由人类活动的审美本质所决定的。科学既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也是审美反映,科学理论本身的美在一定程度上是检验一种理论真的直观标准。美是推动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精神动力。科学精神实质上是审美精神的具体表现。教育理论作为科学理论之一,也是对教育活动的审美反映。审美精神推动教育理论反映教育实践活动的美和建构系统、完美的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人文的综合是人类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的基本逻辑和结构。从马克思、恩格斯到毛泽东、邓小平.再到江泽民,都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科学精神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科学,是对人类人文精神的不断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命名,规定“以人为本为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度自觉,是二者的完美结合,实现了逻辑和结构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医学是科学,也是人学,医学的发展是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过程,医学教育要克服传统医学模式中重视科学轻视人文的现象,积极探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途径,培养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精神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2.
孙玉忠 《北方论丛》2003,3(4):12-14
科学精神是科学中提炼、升华出来的科学理性成份,具有真、善、美三种精神价值。客观唯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第一要义,科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极大地张扬了理性与真理的精神。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灵魂,是科学不断追求真理的根本保证。在科学精神与人类明的进步中,创新和求真是互动的双翼,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3.
关于高校图书馆员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员必备的素养,大学图书馆馆员应该具有严谨、务实、探索、思辨、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友善、关爱、谦逊、宽容、进取的人文素养,才能影响和改变读者并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学生科技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可以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积累科研经验。分析高校学生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加强高校学生科技工作的对策,对于更好地指导大学生科技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能够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嘉庚精神能够凝合高校科研管理队伍,培养和塑造高校科研工作者,提升高校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为此,应当进一步弘扬嘉庚精神,更新科研管理理念,建立激励机制,提升科研氛围,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推动高校新一轮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试析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较之以往的发展观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它鲜明的科学性。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表现为:以人为本凸显了发展动力和发展目的定位的科学性;全面发展凸显了发展布局规划的科学性;协调发展凸显了发展原则梳理的科学性;可持续发展凸显了发展视野调整的科学性;统筹兼顾凸显了发展方法选择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高校科研与科研管理工作现状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我国高校科研及科研管理工作取得了不小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调整、解决的问题。"职称科研"、"膨化学术"等现象一直为世人所诟病;重管理、轻服务,用同一标准来评判不同层次和类型高校的科研成果自然有失公允。强化高校学术组织职能,调整、优化高校学术组织模式,强化、细化高校科研评价机制,倡导、培养诚信精神,是做好高校科研及科研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人的发展视域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新夏 《晋阳学刊》2006,3(4):64-68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由于缺乏深度的哲学——人学思考,在这一关系的理解上存在着一些误区。由根基处阐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须从人的发展视角入手。马克思哲学不仅设定了人的发展的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人文诉求和人文意义,而且确立了与之相关的科学认识。建构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理解并确立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应以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为导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极大地向社会渗透,其负面效应也日益突出,科学的伦理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前,科学共同体已成为科学研究和发展的主体,在科学的认知过程和社会互动过程中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伦理学的视角来看,科学共同体是一种伦理实体,其伦理性的品质特征是伦理精神,它既包括又超越于作为其成员的科学家个体的道德精神,实现了“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科学共同体伦理精神的建构对解决当前的科技异化问题具有关键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文化对于科学发展乃至对整个社会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因此它应当作为科学思想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以考察。通过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关系的简单比较,可以看出科学文化是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现代文化,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