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兵团农牧团场内部审计工作始于 1985年。十多年来 ,兵团审计工作紧紧围绕农牧团场的工作中心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不断强化审计监督和服务职能 ,为维护财经法纪 ,加强廉政建设 ,促进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 ,随着兵团生产的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使得农牧团场的审计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显突出 ,阻碍了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不利于促进农牧团场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一、存在的问题(一 )审计机构不健全。依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兵团审计工作实施办法》的要求 ,农牧团场应建立相…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西藏农牧特色产业的发展历程,阐述了西藏农牧特色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发展西藏农牧特色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青海大学农牧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研,分析了青海省农牧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社会客观原因和毕业生对待择业、就业的主观因素,对如何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以来伴随诸多农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农牧特色产业地位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促进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加快推进西藏新型农牧业现代化步伐,就必须合理估计西藏农牧特色产业的优势,在发挥优势上求突破,在做足特色上下工夫,在做强产业上求发展,共同构建有利于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建设的农牧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建设现代农业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屯垦戍边的必由之路,而兵团农牧团场人力资源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随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的加快,兵团农牧团场人力资源现状仍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兵团农牧团场人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可采取以下对策:发展团场教育,培养后备人力资源;强化职工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素质;调整产业结构,平衡人力资源结构;引进人才资源,充实人才资源数量;建立系统的考核机制,确保人力资源质量.  相似文献   

6.
经过几个世纪尤其是近一个多世纪的变迁.北方农牧交错带由长城一线北移西进,农耕范围逐渐向草原深处推进,使蒙古族的经济文化类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尊重自然规律,又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北方农牧交错带及其以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战国秦汉以来,我国北方逐渐形成了以“龙门—碣石”为界的农牧分界线。魏晋南北朝时期,农牧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由于各民族进入中原的时间略有不同,“汉化”的程度差异很大,再加上战乱,这一时期北方农牧经济格局的演变经历了漫长而反复的过程。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雄踞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开始进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受到冲击,牧业开始向南推进;随着西晋的灭亡,游牧民族如潮水般涌入内地,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然而,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进入中原的游牧民族转而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农业又重新占据优势并向北推进。这种变化为隋唐时期北方经济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大夏国农牧经济交相辉映的特点,在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区具有农牧经济并存物质文化特征的小区域中具有典型性。草原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性的复合文化,有具有突出特色的游牧文化,也有局部区域的农耕文化,还有适应某个地区经济交融而形成的农牧结合的文化。大夏国的物质文化正是第三种类型中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9.
河西地区水资源现状与农牧业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原则是农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决策要素。河西地区粮食作物 (主要指小麦、玉米 )种植面积应限制在一定生产规模 ,主要满足本地区需求 ,最好不要将河西地区作为“商品粮基地”。而应该将发展草、蓄产业基地、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基地和高标准制种产业基地的“三基”农牧产业作为河西地区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近现代时期是青海科技发展相对较快的一个时期 ,但远未达到人们常说的科技近代化或科技现代化。以下从三个方面作一简单叙述。  一、进入近代后青海科技的缓慢发展  青海地域广大 ,跨农、牧两个生态地区 ,近代以前农、牧两区的划分趋于定格 ,农牧经济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科学技术也以传统的农牧科技为主。科技水平不仅比中原、东南沿海地区落后 ,而且发展缓慢。至于第二、三产业科技尚无从谈起。鸦片战争后 ,国门洞开 ,西方许多近代科技相继传入我国并有了某些发展。但偏处西北一隅的青海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并未立即感…  相似文献   

11.
燕、赵、秦三国为了自保修建了南长城或东长城;同时为了区分农业社区和牧业社区修建了北长城。中原地区的分裂状态与兼并战争是产生燕、赵、秦三国南长城和东长城的根本原因。中原势力的发展和农牧界线北移是产生燕、赵、秦三国北长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北宋时期,由于疆域的狭小与传统的畜牧业基地的丧失,官营牧地不得不集中在黄河两岸的中原地区,农牧争地的现象非常严重。北宋前期牧地较为宽广,宋政府采取了委派官员定期检校,加强牧草与棚井等基础设施的管理措施,基本上能满足国马放牧的需求。北宋中后期由于保马法与给地牧马法的先后施行,财政危机,以及统治者贪图眼前利益,将大量牧地租赁给佃户,牧地遭到了严重破坏,到宋徽宗时期几乎荡然无存。不可否认,农业的强势威胁则是牧地萎缩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和逐步完善,经济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管理中,引入经济手段,体现生态资产的价值,将是今后环境脆弱地区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选择。基于对生态资产价值及其核算方法的分析,结合我国典型环境脆弱区———东北农牧交错区的特点,通过对生态资产价值的核算,生态资产价值化的对策应是:逐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资产价值内生化。  相似文献   

14.
清至民国毛乌素沙地南缘典型水利灌溉区的成因和特定的地貌类型、土壤状况以及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水利灌区的形成过程中,生产方式因地理环境的变化、移民规模的变化而有所变动,随之,农牧边界地带逐渐向北移动。此外,在当地社会各阶层的介入下,长期引浑淤灌,将位处城川和安边之间的近五十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沙荒碱地加以改造,提高土地质量,适度的农业技术的抉择并未带来农业生产的衰退和自然环境的恶化,反而对于沙地的扩大化起到一定的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认真贯彻《条例》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选拔兵团农牧团场干部。  相似文献   

16.
江林昌 《学术研究》2023,(6):113-121+178
百年考古表明,五千多年前中华文明在长江南北、黄河上下、长城内外八个农牧文化区内同时起源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相当于历史学上的五帝时代近一千年长时段里,表现为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影响的“多元并行”发展格局。到五帝时代晚期,出现了周边文化向中原文化区汇聚的新现象。到夏商周早期文明近二千年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巩固了“多元一体”格局。“多元一体”发展格局深刻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国观”“中国观”“天下观”等重要哲学思想的形成。这些思想既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具体展现,也是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青海大学     
《学术界》2015,(1):256+334
青海大学前身为青海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60年11月青海工学院与青海农牧学院、青海医学院、青海财经学院合并为青海大学。"文革"初期青海大学被撤销。1971年恢复成包括工、农两大学科在内的青海工农学院。1988年更名为青海大学。随着高校布局结构的调整,1997年10月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并入,2001年1月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  相似文献   

18.
传说时期是指夏代以前的时期,又称英雄时代。据史学家考证,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相传炎帝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末”,教民播种五谷,开创山地耕作,黄帝开辟平原农业.“艺五种”(黍、稷、菽、麦、稻),探索农业生产的规律。尧舜时,“授时”、“平水土”。“教民稼穑”。大约在5000—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初期,先人们在原始的经济形态中分离出农牧经济,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经济和狩猎经济维持生存,而是有计划地按农时耕种和收获,出现了农业和牧业。这是我国农业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法治思想渊源久远。即便在少数民族中,也蕴藏着不少的法治思想。《福乐智慧》就包含有相当丰富的法治思想。喀喇汗王朝时期,社会逐步从游牧社会向农牧社会过渡。游牧社会是较为松散的,人们的社会关系大多靠传统与习惯来调节。那时,并没有建立法制的迫切需要。农牧社会已高出于游牧社会。多数人已定居,出现了人口较密集的城镇,各种手工业、采矿冶  相似文献   

20.
哪里有分工,哪里就有交换。西藏早在2000年以前就出现了农牧间的大致分工。①农牧区自然条件差异决定的产品差异,以及剩余产品的出现,使交换成为可能。生产力水平低下,产品不能完全自给,决定了农牧民必须靠盐、畜产品及手工业制品与粮食进行交易才能勉强维持生计,这就使农牧产品交换成为必要。这种交换一开始就是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一种补充,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渊源流长的民间农牧产品交换过程中,与藏民族的生产条件、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相适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交易场所、交易方式、交易渠道。这种传统的农牧交易对现代农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