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描写了哈密汉语方言音系的声、韵、调及声母、韵母的基本特点。提出哈密方言选择问句中有成句标识"呢"的选择问句格式为"主语成分+前项(谓语成分)+呢吗+后项(谓语成分)+呢?"无成句标识"呢"的选择问句格式为"主语成分+前项(谓语成分)+吗+后项(谓语成分)?"并分别描叙述了它们的分类和用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太原、汾阳、大同、长治、运城方言为代表点,讨论山西方言的疑问句①。山西方言疑问句的特点,一是特指问句的疑问代词和北京话不全相同;二是是非问句中的疑问语气词比较丰富;三是选择问句、反复问句句型和北京话有距离。文章按特指问句、是非问句、选择问句、反复问句的分类,逐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描写了山东章丘方言中语气词的出现位置及功能分布,并与普通话的语气词进行了比较.根据章丘方言反复问句末尾语气词的区别,推测普通语用于是非问句的“吧”应来自反复问句末尾的否定词,并认为章丘方言反复问句末尾的“(唯)”应是“么”.  相似文献   

4.
陕北方言反复问句的主要特点在于“、叻、哩”等语气词的使用 ,连词并不重要。由于所插入的语气词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 ,陕北方言的反复问句可以表示丰富多样的体貌意义。陕北方言还有一种特殊的反复问句“得 VP不得 VP”。本文对陕北方言反复问句的结构特点及其用法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云南方言"K-VP"问句来源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VP"问句是两种正反问句中的一种,这在江南一带和台湾汉语都有,在东南亚个别语言中也有.而这种问句的地理上分布在云南最为集中.云南方言的"K-VP"问句具有语言类型学的意义.云南绝大多数少数民族语言没有这种问句,云南周边其他省也没有这种问句,云南方言的"K-VP"问句是历史上汉族移民带来的.云南也有少数靠近外地的地区存在两种对立问句形式,而两种问句其时间层次应当不同.纳西语有"K-VP"问句,这也许是历史上受汉语方言的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涟源古塘方言与蓝田方言疑问句比较有一定差异.在表达疑问的手段方面,表疑问的常用语气词、疑问代词有差别.在疑问句内部小类的划分方面,古塘方言中没有典型的是非问句,而蓝田方言中有;正反问句和选择问句内部小类的划分有差别;疑问句式的使用频率不相同.经研究发现,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于古塘方言疑问句句末常用的"恩哪"在蓝田方言疑问句句中演变成了合音"喃"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方言中带宾语的反复问句具有方言类型学上的意义 ,但边缘方言的情况却是比较复杂的。如广西桂南平话 (横县 )的反复问句 ,有“V -neg -VO”和“VO -neg - (V)”两种反复问句在横县平话中共存 ,此外还有一种 :“VO -neg -VO”。它们在语法、语义及语用方面有着细微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问句逻辑又称问题逻辑,作为语言学与逻辑学的交叉研究领域,是现代逻辑的扩充型分支。"初等问句"是从结构上对疑问句划分的一种类型,开展"初等问句"的形式分析,不仅对建立疑问句逻辑形式系统,而且对问题的自然语言句法结构分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汉语中广泛存带有"对比焦点"的初等问句,可以结合问题的"问域"理论,从"问域"角度对初等问句开展形式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代汉语中含有"对比焦点"的初等问句形式分析的难题,也有利于现代汉语形式化研究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章丘方言的疑问句从形式上可以分为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反复问句和是非问句四种,这几种疑问句在功能上是互补的。此外,疑问句中的疑问语气词也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陕北方言的疑问句和普通话的疑问句不同 ,只有是非问句、特指问句和选择问句三种 ,且结构格式也不一样。是非问句通常用类似于正反问的“体标记 否定词”格式表示 ;选择问句是在选择项之间嵌入“是”字 ,并于选项末缀体标记 ;特指问句则表现为一系列不同于普通话的特殊疑问代词的使用。同时三种问句格式在语义、语用方面也和普通话的相应形式有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11.
重庆方言疑问句与普通话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方言疑问句与普通话疑问句存在着较大差异.文章拟从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反问句等五个方面来分析二者的具体差异,进而找出对应规律,为重庆人学习普通话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陕北方言的反复问句最常用的形式为“v neg” :其中动词的肯定式和否定式之间一般要附加一个语助词 ,即“v prt neg” ;有处所宾语时 ,往往把宾语提前到动词之前 ;在语义和语用上 ,它和普通话的相应形式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13.
关于疑问句的性质与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讨论两个问题:一、疑问句的性质。疑问句属于句子的功能类别,而非语气类别;“疑问”范畴属于句法范畴。二、疑问句的范围。疑问句的功用在于“发问”,“有疑有问”是主体,“无疑有问”也属疑问句,“有疑无问”为非疑问句。  相似文献   

14.
运用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对陕西方言都市剧《百家碎戏》中搜集到的1194条“把”字句进行探讨分析。发现关中方言对话中的“把”字句除了具有塞尔归纳出来的断定行为、指令行为、表情行为、承诺行为外,还有推测行为、断定兼表情行为、指令兼表情和推测兼表情行为,每一种行为在语法手段和修辞方式的选用上都有其特点,疑问句可以表达多种行为。关中方言对话中的“把”字句表示指令行为和断定行为时,与普通话对话中的“把”字句表达的行为有共同点,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15.
问方式的疑问代词常用“怎么/怎嘛”的合音形式“咋”、“作”、“啧”以及省略形式“怎”等,少数方言用“阿地”“得嗫”等。问原因的疑问代词有两套,一套是“怎么”、“咋”、“啥”、“甚”等,另一套是“(因)为啥”、“(因)为甚”、“(因)为什么”等,少数方言用“阿”和“争”提问。问程度的疑问代词在晋方言中一般用“多”,少数用“多来”、“多嗫”、“多待”等。“咋”是“怎么”的合音形式,“作”、“争”可能是近代汉语疑问代词“作”、“争”的沿用与发展,“作么”的产生时期应比“怎么”要旱。  相似文献   

16.
特指问句是指用疑问代词作为疑问焦点的问句。山西方言特指问句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疑问代词上,疑问代词在官话区和晋语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晋语区问人的疑问代词有单数“谁”复数“谁们”领格“谁家”等;官话区没有复数形式和领格形式,问人代词有“谁”或“哪”,还有很古老的“孰”。问物的疑问代词“甚”主要出现在晋语区;“什么”及其合音形式“瑟”“嗦”等主要出现在官话区,“啥”既出现在晋语区也出现在官话区。问处所的疑问代词在晋语区和官话区都是多以“哪”为词根构成,吕梁片的“阿”不应是“哪”脱落声母的形式,而应是来源于近代汉语代词“阿”。问时间时山西方言多用“甚”“啥”“多”“哪”和“什么”及其合音形式为中心,与“时候”“会儿”等构成疑问代词。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聊斋俚曲中的几个特殊疑问副词进行了探讨:一是认为疑问副词"难道"、"每哩"、"没哩"不表示反诘,而是表示测度,并考察了其历史渊源;二是对"可VP(么)"句式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可"具有测度、反诘、强调等三种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诗词描绘了祖国壮丽的河山,但他往往从社会、历史的高度出发,充满哲理性的沉思和奇异的想象,对人生的思考充满睿智,具有诗化哲学的特点。文章从自然、历史和人的关系上探讨了毛泽东诗词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19.
剑川白语与凉山彝语同属于汉藏语系,其疑问句的类型和表达方式有共性也有个性,在类型上,白语有是非问句、选择问 句、正反问句、特指问句四种,而彝语只有是非问句、选择问句和特指问句三种;在表达方式上,白语主要有语调、语气词、连词、 疑问代词和疑问结构,彝语主要有语调、语气词、连词、疑问代词和疑问结构、重叠,语气词是白语疑问句的主要手段,而重叠是 彝语疑问句的主要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