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元群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252-253,256
在全球化浪潮下,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所出现的误解和冲突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困扰.从解释学角度分析跨文化交流过程,发现误解和冲突是理解过程中理解者视域和文本视域之间的对立所致,是理解的阶段性结果,因而也是跨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必须以积极、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以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吴颢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5)
"批判"既是一种研究视角也是一种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坚持主观和客观、行动者和结构的互动分析,这种分析视角使得传统媒介批判理论中的文化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分歧得到弥合.在新的理论视角之下,媒介批判理论应当使媒介具备批判并建构社会的力量,因而构建批判性媒介成为必然.吉登斯的建构主义学说为马克思主义媒介批判理论概念的模型化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把因果回路、概念模型、层次分析相结合,本文进一步明确了地区性媒介和全球商业媒介在构建批判性媒介体系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并在此基础上将反馈和互动融入新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口译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分别从文化,口译的特点及口译者的身份三个方面探讨了跨文化交流意识的重要性及其培养. 相似文献
4.
唐朝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1):115-116
媒介的影响力分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两种.二者虽有着各自的功能特征,但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传播学理论和传媒产业关注的重要问题.一般说来,社会影响力大的媒体,都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王爱英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2):178-180
人类的交流通常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而电影语言则是一种富有艺术性的国际语言,它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无疑担当起了跨国交流的文化使者的重要角色。“顾名思义,跨文化传播无疑应是文化、传播并重。”[1]我们认为,电影不仅让中国人了解外国,而且也让外国人了解了中国。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交往中转折话题时,我们要像开车转弯一样,事先打出左转或右转信号灯。很多老外感觉,一些华人交流时,转换话题太快、太突然了,有时没有一点信号和提示,使老外如坠云雾,搞不清楚对方到底要谈论些什么。转换话题太快,部分原因是由于中西方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另外一部分则是个人性格和社交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言红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6)
跨文化交流活动无时无刻不受到文化规律本身的制约,即文化交流具有互补性的同时也具有排他性.人类交流的过程可以看作交流双方展现自我的过程,但由于文化的差异,交流活动中的自我可能呈现不同的形态.从自我文化中的价值观、面子观和人际关系出发对跨文化交流进行探讨,有利于更清晰地了解英汉自我文化的特征与差异,求同存异,缩小心理及交际距离,跨越文化障碍,使话语交际双方得以更好的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卫红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21-24
从语言文化差异的角度 ,从语言、语用、价值观念等三个方面 ,用例证分析了汉语言文化和英美语言文化的差异及其成因 ,探讨了跨文化交流应持有的基本原则———文化平等观、语言平等观、克服文化的自我中心论 ,探讨了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一些措 相似文献
9.
陆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99-101
本文论述了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以西方文明代表美国和东方文明代表中国为例,从历史渊源阐述不同文化产生的必然性及由此而表现出的不同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层面的冲突和碰撞,最后指出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原则及如何避免文化冲突,以达到更和谐的文化共存。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个先进民族的现代化,都必然和它的传统文化相承传、结合。文章对壮英传统文化进行对比,探讨两种文化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差异,有助于弘扬壮族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取长补短,对促进壮族的社会经济发展进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自玲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4):126-127
采用后殖民理论来分析翻译和跨文化交流,可以看出隐藏在文化交流背后的文化的不平衡状态、翻译理论中的“西方文化霸权”和翻译策略中的后殖民性。在翻译中,我们要强调文化的民族性,弘扬民族的文化风格,从而达到真正的、平等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中西跨文化交流的困境在于:文化异质性带来的文化立场错位使跨文化交流出现对立;同一概念的不同认知使跨文化交流缺少对话的空间;不平等的文化对话造成强势话语的"独霸天下"。 相似文献
13.
马廷魁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6):106-109
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交流的纽带,是典型的跨文化传播,它连接东方和西方,由各种不同的文化元素共同构筑而成。媒介是丝绸之路交往的载体,它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丝绸之路跨文化传播。本文置丝绸之路于跨文化传播视域下,通过描绘丝绸之路跨文化传播中媒介形态变化的历史图景,试图审视其时间偏向媒介式微和空间偏向媒介崛起的过程,并挖掘媒介形态消长对于传播机制的影响,从而梳理出媒介形态转向与丝绸之路跨文化传播流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发展传播学视野中的媒介理论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文蓉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3):79-84
发展传播理论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围绕传播与社会发展问题兴起的理论范式。由于全球大众传播领域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发展传播理论经历了自身理论范式的转换,并面对全球化的新发展视野。重新审视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传播学视野中大众媒介的角色与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内环境以及全球化的语境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外民族志视角下的数字媒介研究成果丰硕,从媒介实践的角度探讨了其中的焦点议题与研究趋势.研究发现其内容领域可归纳为数字媒介实践的情境、数字媒介实践中的联结与聚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媒介实践三个方面.研究认为,国外民族志路径下的数字媒介实践研究所展示出的研究兴奋点,对于中国数字媒介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彭小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5):87-90
跨文化交流已成为全球化时代越来越普遍的活动。而由于长期闭关锁国之故,学界和民间对跨文化交流都还缺少足够的经验,对文化间交流的后果忧心忡忡,出于传统文化会由于文化间的交流而受到侵蚀的担忧,生发出强烈的文化保守主义态度。其实,这样的担忧并无必要,因为文化交流的趋势既无法回避,也不能改变。理性的、建设性的办法是建立和保持开放的文化心态,不以是否"中国的"为评价、取舍的标准,以便更好地实现文化间的良性互动与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7.
张庆梅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3):166-168
为了把握当今数字化时代媒介生态环境与广告传播的变革,运用尼尔·M·波兹曼(Neil M.Postman)提出的“媒介生态”理论与当前广告传播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认为以人为本的数字媒介生态正在形成,广告传播以此为背景,呈现出以人为本的娱乐化价值取向、定向多维传播模式和非线性创意思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19.
我们生活在符号的世界中,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文化的创造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符号的创造和运用符号进行的创造。符号形成了文化文本、信息和话语。从这个意义上讲,跨文化交流就是在努力认知不同文化规则的前提下编制和解读不同文化符号所组成的文本。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交流失误主要是由语法错误、语用失误和社交失误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在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TEFL)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可能造成跨文化交流失误的原因,从而避免交流不畅或者冒犯冲突。本文分析了造成跨文化交流失误常见的语法、语用和社交方面的案例,以帮助教师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