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从张炎《词源》论姜夔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后人多以"清空骚雅"说姜夔词.然"清空骚雅"究竟是何义,则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其"清空骚雅"可用九个字概括,那就是:意之清、境之空、风之雅.  相似文献   

2.
《词源》论词不惟主张"清空",还兼及"意趣"之说。所谓"意趣",与传统诗学批评中有"兴趣"、"情趣"等概念的内涵大抵相近而略有区别。《词源》独创"清空"论词,而以"意趣"做补充阐发,借鉴了诗论中相近的审美范畴来进一步发明词作的"清空"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评价白石“有格无情”。然白石之“无情”,实则为“深情”,白石“深情”却看似“无情”,与他个人身世经历有关,同时也是他清空骚雅的词学风貌的主体规定性所在,与其推动词的复雅的创作实践,与其诗教观和美学思想的实践和追求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姜夔是宋代词学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词人,他集前代词学之大成,开后世词风的先河。他清空骚雅的词风对南宋后期江湖词派影响很大。对于这一派词人而言,姜夔无疑具有开宗立派、示法后人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5.
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郑文焯,词学造诣极高,在晚清词坛独树一帜。他以白石、叔夏为法,追求清空澹雅以致耆卿"疏宕"的美学趣味。他继承白石幽韵冷香、骚雅峭拔的词风,大抵体现在自立新意、用事合宜、遗貌取神、波澜开阖、淡而丰腴五个方面,又有所拓展,主张清空应是意趣、骨气的圆融,"文""质"的并举。  相似文献   

6.
南宋格律词派代表姜白石主要以“清空”词风著称于世, 但其“骚雅”风格亦为人所提倡。本文主要从“对家国兴亡的关爱”、“抑郁不得志之情”、“倏忽人生的忧患”等三个方面对其作品的“骚”意进行深入具体地分析, 以期弄清姜白石在提升词学地位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白石词以清空骚雅为主要艺术特点,本文不论词风,而从其作品本身的内容入手研究词人丰富的人性内涵,词人深情、爱国等等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8.
张炎的清雅词论包括“雅正说”、“清空说”和“师途说”。“雅正说”主张脱俗倡雅 ,认为康柳的艳词和辛刘的豪气词都不是雅词。张炎所倡导的雅词 ,实质上是雅化了的婉约词。“清空说”强调“词要清空 ,不要质实”,这导致了张炎的“清空说”虽有独见 ,却有偏见。“清空”和“质实”各有长短 ,因此 ,创作清空词要先质实后清空。张炎的“师途说”,包括师从对象和作词途径两个方面。张炎认为 ,师从对象不应仅以周清真为师 ,应由数人组成一个词人系统 ;作词的途径是 :以周、姜、史、吴为则 ,立意追求典丽、骚雅 ,用笔追求句法、字面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之际的同光体诗派在词体观念上一方面主张词体要上通骚雅,蕴有寄托,要能反映风人之旨,起到教化民众的作用;另一方面保持词体的独特性,要能蕴藉含蓄,清空骚雅,以最大程度彰显词体言情功能.他们注重词的音乐性,主张按乐律校词、填词,并给出明确的学词途径和研治词学的方法.在词作审美上,他们既推崇南宋词之骚雅,又歆羡五代、北宋词之神穆,既喜爱婉约空灵词风,亦兼容豪放旷逸词境.与晚清四大词人相较,同光体诗派的词学观念更为通达,已明显显现现代词学的雏形.  相似文献   

10.
舞席歌场时有击碎唾壶之意──论姜夔词所蕴含的爱国情感肖向明(娄底师专中文系)姜夔号白石,南来一大词家.他的词风早有千秋定论:深知白石的张炎概括之为“清空”、“骚雅”、“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杨慎在《词品》中亦称白石“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  相似文献   

11.
胡文英《屈骚指掌》,是清代一部考证务实、见解通达的重要注本。胡文英虽为官从政,生活却“食贫居贱、辛苦流离”,尽管其窘迫之因与屈原有异,然亦可想象胡氏彼时境遇与屈子被放逐后“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之相通处,冥冥之中引领他在《楚辞》中找到了情感寄托之地。受考据之风熏染,胡文英注《楚辞》之方法与体例多与梁启超所概括的清代朴学之特征相符。又胡氏著有《庄子独见》,其释《庄》的方法,如“时文之法”、“空言之法”、“微探之法”、“品读之法”、“自得之法”等对治《骚》多有影响。文章从胡文英的生平、所处时代及著书三方面,挖掘其关联性,继而揭示《屈骚指掌》成书之背景。  相似文献   

12.
马其昶是清代解说屈赋的殿军,又开启了近代楚辞学研究的新声。博采众说是《屈赋微》的重要特色之一,其总体特点是能够广泛采择汉代以来,尤其是清代学者注评《楚辞》的诸家专著或文集笔记中语,将其重新熔铸,折衷已意,由博反约。这一特点贯穿于《屈赋微》中韵字的订音与辨音、字词句的释义、章句篇旨的阐释等多方面,其目的在于务使韵字合韵、字词句义明晰、章句篇旨达意。  相似文献   

13.
屈大均以光大三闾之业为己任,其《骚屑词》多"香草美人",表明其对屈骚精神的仰慕及追随。在词风上,《骚屑词》既有"要眇宜修"的婉约词作,也有不少"豪气轶生马"的词作,还有倾向于南宋骚雅一派的骚雅词风。屈大均词的屈骚之风即其词之最主要品质。  相似文献   

14.
明清易代之际的时代环境与屈原所处的时代环境极为相似,王夫之自身又有着与屈原相似的人生境遇与人生理想,高洁的人格品质,因而其词作中表现出浓厚的屈骚情节,体现在词作主题中所蕴含的爱国精神和高洁的人格操守,以及意象的选择和比兴手法的运用。王夫之将屈骚情节融入词作之中,使得明词境界得到拓展,也为后代词派开拓了先导之路。  相似文献   

15.
《离骚》是《楚辞》中最瑰丽、最重要的一篇抒情长诗,被誉为《楚辞》之祖。而汉后诸籍,也常将《楚辞》径直称为“离骚”。历代研究者认为,此种现象为艺术上之假借。但笔者通过对《楚辞》的成书过程的考查和对有关历史资料的重新爬梳,认为“离骚”一词,不完全是用借代的手法以篇名来代指集名,而可能是一部真实存在之集名。且《楚辞》的形成,亦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之过程,并在汉代逐步完成了由个人别集向地域流派总集的转变。极其可能的是,在汉初刘安时已经存在一部名日《离骚》的诗人别集,并一直沿用《离骚》之名,直至《楚辞》最后成形即刘向编辑《楚辞》。  相似文献   

16.
选本之盛是清代词学史上引人注目的现象,清人将词选本作为体现自己词学思想的工具,对词坛风气走向产生了重要作用。清代词学史上的词选大致有三种:宋人所选唐宋词选、新编历代词选、当代词选。清人对各种词选之于词坛创作风气的作用高度重视,将词选作为词学批评的工具和词学理论的载体。在清代词史上,几乎每一个流派的出现,每一种思潮的兴盛,都与相应的词选有关。词选是清代词学理论的重要形态,在清代词学史上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的角度解读李清照的词,其艺术特点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含蓄蕴藉;借物隐括身世,倾吐心曲.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清雅"一词溯源辨流,认为南宋词坛以姜夔为首的词人创作群体致力于追求一种与世俗社会迥然不同的高雅的审美趣向,与前代诗人追求清雅的艺术精神及佛教徒崇尚清雅的思想颇有暗合之处。此外,历代词论家也多以"清"、"雅"二字来评价姜派词人的词风。文章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将之命名为清雅词派。对于清雅词派的发展流变、成员构成、审美趣向、词学发展史的定位,文章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在“经学”盛行的两汉,《离骚》被称为“经”具体始于何时,其被称“经”的含义又为何,在治骚领域中始终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认为称《离骚》为“经”始于王逸,唐五臣对“离骚经”三字加以具体解释;并进一步论证了王逸称《离骚》为“经”是受到经学注释体例影响,是为了突出《离骚》在《楚辞》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宗经与慕骚——骚雅词的抒情精神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宗经"与"慕骚"是骚雅词的精神内涵,自晚唐五代以来,词在发展过程中兼容会通,深受诗教雅正传统观念的影响,并吸收楚骚怨慕精神,不断开创拓新,延续了传统诗学比兴递嬗,托兴深微的通变与创新,成就"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抒情精神,展现骚雅词博通之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