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运熙先生的治学历程有三个阶段。他学术上的贡献,主要集中在文学史与批评史两大领域。他对汉魏六朝乐府的研究,填补了文学史研究的空白;他主编的三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和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是该学科领域的重大创获。实事求是是他治学的基本特色,在治学方法上,他注重实证,注意微观与宏观、文学史与批评史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蒋维崧研究是山东书法乃至中国书法研究的重要内容,徐超是山东书学研究的重要代表.徐超用“清”字概括蒋维崧为人、为学、为艺的特点,奠定蒋维崧研究的基调;记录并阐述了蒋维崧书法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基本理念,推动学界对于传统书学重新认识与研究.《崧高维岳——蒋维崧和他的书法篆刻艺术》是徐超进行蒋维崧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徐超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擅长在丰富完整的资料陈述和演示分析中揭示蒋维崧的艺术特点及深层原因,并试图从现代学科发展建设角度阐释传统书学研究的特色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对联艺术》是徐超教授"转岗"后的第二部专著。2010年,徐超教授告别了执教生涯,但他退而不休:先是撰著、出版了《崧高维岳——蒋维崧和他的书法篆刻艺术》,后修订再版了《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书法教程》,继之撰著、出版了《对联艺术》。对联源远流长,有关对联的出版物更是层出不穷、纷繁多样,或汇集,或注释,或鉴赏,或书写,或理论探讨,亦或兼及其中二三个方面,多达二三百种。它们各有所长,又"各执一端",见仁见智。在前人  相似文献   

4.
钟肇鹏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学者。他从40年代开始学术研究,很快就崭露头角,受到徐复观先生的推许。在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钟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字训诂功力,谨严的治学态度,在校雠目录、中国哲学史、道教等领域都卓有建树。钟先生另有学术论文百余篇,散见于各种学术刊物上,值得庆幸的是经钟先生亲手选编,将其中较有学术价值的97篇论著编为《求是斋丛稿》,现已由巴蜀书社正式出版了。这部文集有百万字之巨,分为上下两册。论文各以类从,厘为《校雠目录学论丛》、《哲学史论丛》、《道教论丛》、《文史杂著》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5.
<正> 《文史哲》编辑部要我再写点读书经验,我实在没有什么可写的,只好介绍一下我所闻见的前一辈学人的治学经验,作为个人和爱好史学研究的青年同志们的参考。前几期《文史哲》的“学者谈治学”栏里曾介绍过陈垣先生和顾颉刚先生的治学经验。他们二人也是我的及门业师,对他们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也知道一些。以我看,陈垣先生治学十分谨严,丝毫不苟,方面也很广,无愧是一代大师。顾颉刚先生治学不如陈先生谨严,方面也不如陈先生广,但他对于学术的忠诚,推动学术开展的努力以及自己所下的苦功,也大有值得后人学习之处。这里着重介绍陈先生过去的一些事情。  相似文献   

6.
曾敏慧 《云梦学刊》2006,27(3):10-11
陈平原先生在当今一代的学者中是出类拔萃的。参读余三定老师《博取杂用,守旧出新——陈平原治学述略》(载《云梦学刊》1994年第1期)及一些资料,觉得陈平原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离不开他的“人间情怀”。陈平原先生的学术追求、学术思路、治学方法、治学精神是学术界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这一代人认真学习、思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一、学贵自得的创新精神 从汤一介治学的范围来看,很容易给人一种家学渊源的感觉,因为其父汤用彤先生就是一位久负盛名的国学大师,其力作《魏晋玄学论稿》和《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至今仍是研究魏晋玄学与佛学不可不读的经典性著作。但汤一介却不是简单直接的子承父学,相反他却一贯坚持独立思考,力图提出一套新的观点来。汤一介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一开始就受到极“左”思潮的干扰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当时,日丹诺夫关于哲学史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的看法是哲学史研究的指导思想。汤一介也曾一度信服这样的教条主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美学研究——访刘纲纪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87年3月30日,笔者拜访了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刘纲纪先生。刘教授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出版了《“六法”初步研究》、《龚贤》、《黄慎》、《书法美学简论》、《美学对话》、《美学与哲学》、《艺术哲学》等专著,目前正与李泽厚共同主编多卷本的《中国美学史》,在美学界颇有影响。作为刚刚涉足于美学领域的青年人,笔者想通过这次采访学习刘教授的治学经验,并借此机会请他谈谈对目前国内学术动态的看法。以下便是我们之间的谈话——  相似文献   

9.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海章先生是国内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老专家。解放后出版的主要论著有《中国文学批评简史》、《中国文学批评论文集》。黄先生九十高龄,仍孜孜不倦地钻研祖国文化遗产与培养后学,他的学问与品德久为学林所敬重。最近,我们就治学上的一些问题访问了黄海章先生。我们请黄先生谈谈他的治学道路。黄先生谦虚地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我自1923年起就开始从事教育工作,至今已有六十多年了。我谈不上什么贡献,不过对科研和教学工作,自问态度还是认真的。解放前,我主要从事文学史的教学,我最初研究先秦诸子,对唐诗也下过些功夫,曾开过《诸子通论》、《唐诗概论》、《中国文  相似文献   

10.
陈寅恪是著名的中古史与文化史专家。他对于中古史实的考证,诗文证史方法的创获,史学研究方法上的探讨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使他成为继王国维之后的又一位史学大师,其影响一直延伸到当代学者的研究与思想过程中。近几年对于陈氏学术思想与成就的介绍和研究的论著纷呈迭现,几乎成为与“钱学”不分轩轾的又一学术景观——美籍华人汪荣祖教授著《史家陈寅恪传》(台北联经出版公司84年版),就陈氏的生平与学术成就做了较全面的叙述与评介,是为继陈氏弟子蒋天枢先生《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之后最为详实的传记。刘梦溪先生《中西体用资循诱——谈陈寅恪先生的文化态度》一文就陈氏中国文化本位论思想中包含的文化底蕴做了辩证深入的阐发。卞僧慧先生的《试述陈寅恪治学特点》一文则对陈氏治学特点与成就做了生动具体而又较为全面的评介。傅璇琮先生在《一种文化史的批评  相似文献   

11.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这段时间是我学术研究的最佳时期。”谈起他的治学道路,蒋孔阳先生十分感慨地讲出了这句发自内心的话。的确,近年来是蒋先生学术研究上的丰收时期。集中阐述他的美学基本观点的论文集《美和美的创造》、研究西方美学史的力作《德国古典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方面的论文集《形象与典型》等著作相继问世,他还撰写了大量很有价值的美学和文艺理论方面的论文。蒋孔阳先生对美学和文艺理论的研究有着深厚的功底。尤其对于中国和西方的文学、美学和文艺理论有很深的造诣,早在五十年代,就已经  相似文献   

12.
余江 《文史哲》2002,(2):86-88
陆侃如先生在屈宋研究、文学史研究和古代文论研究中,都曾处在全国学术界的领先地位,他一生有两大特点:追求进步,严谨治学。  相似文献   

13.
傅璇琮先生作为当代学者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在数十年的学术研究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与学术个性的思想体系,其来源,一是以丹纳《艺术哲学》和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为代表的西方文学理论与文学史观;二是中国传统治学方法,尤其是以王国维、闻一多、陈寅恪为代表的前辈学术大师的启示。其学术思想体系一是以历史文化的综合研究为主体的方法论,二是关于古典文学研究总体设想的学科论,三是关于研究者自身素养及治学态度的主体论。  相似文献   

14.
吉川幸次郎先生与世长辞一年多了。我以深切怀念之情,把吉川先生的遗诗《访昭陵》送到《人文杂志》发表,追忆和先生相识的经过,以及与先生诗、书往还的友情,作为对先生的纪念。 吉川先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日本的文学博士、著名的中国文学研究家。他生前在京都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又是日本中国学会理事。他毕生致力于中国文学的研究,著有《支那人的古典及其生活》、《中国文学入门》、《元杂剧研究》等。他特别喜爱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也善于写诗,并有研究杜甫的专著《杜甫私记》。这些作品,在日本曾经广为流传,影响所及,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林悟殊 《西域研究》2001,5(1):103-108
蔡鸿生先生的《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199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后,即受到学界的好评。①本人作为蔡氏的门生和同事,对这部专著的成书过程及著者为人风范、治学精神、治学方法自然有较多的了解和体会。撰写本文,不过是在诸家评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个人学习的心得,与青年学者交流。所言未必尽然,有望方家赐教。 一、本书选题的意蕴 学习隋唐史的人,都知道九姓胡和突厥这两个民族,其曾对隋唐中国有过重大影响。在以往的教科书和断代史专著中,九姓胡与突厥不外是隋唐史的一个附属部分,轮廓式的介绍有之,深入阐发则阙如。其实,这两…  相似文献   

16.
《书坛“东北虎”——王立民》一文对王立民及其书法做了恰如其分的评价:“他于北碑师承有路,沿李瑞清开创的,胡小石、游寿等前辈踵事而成的高古浑厚的金石书派,脚踏实地,一意孤行。”1国内的书法界确是这样认为的,沈鹏先生深谙王立民对游寿个案的系统研究,在《游寿书法集》序中称他是“游寿最忠实的学生”2。王立民的艺术实践引起当代书坛关注的重要原因,是他对金石书派的成势和源流的探索成果斐然;对华夏二千余年的行书书法论点的归纳整理;尤其是对文字学研究的新近突破。一王立民在其《行书论》中的观点精辟独到,尤在主流传…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论左健(一)陶渊明雅好读书,把读书作为安顿精神、提升人格的本质需要。他不仅博览群书,融汇贯通,而且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读书命题。其《五柳先生传》曰: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先说说他的...  相似文献   

18.
陈丰,江苏海门人,1931年生,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多年来,著述颇丰,除经常有文章在海内外发表外,已出版十余部著作。其中《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国现代散文史稿》等在学术界颇有影响,深受国内外学者好评。 《我的读书生涯》是林非同志几十年来读书心得的总结,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功底,宽阔的视野,这里既有读书方法,又有治学经验,尤其是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严肃的学者对人类生活的深沉思考和对理想社会的执著追求。本文用散文笔法写来,朴实、自然、真挚、亲切,体现了作者所一贯主张的反对虚假、浮夸,倡导真实、自然的文风。编者相信,读者会从中受到裨益。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冯文炳先生是“以‘废名’出名”的作家,是一位颇有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的小说家。早在一九二二年秋,他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就已经开始从事小说创作。那时的作品大多收在他一九二五年出版的第一本小说集《竹林的故事》里。后来,他更以废名的笔名陆续写了四本小说,有一九二八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桃园》、一九三○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枣》,以及一九三二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桥》和《莫须有先生传》。至于连载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史主线问题,长期聚讼不已。1980年代以来,以范文澜、胡绳为代表的传统派的观点,受到了来自黎澍、李时岳等人的挑战。黎澍、李时岳学派的观点“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史的主线”,在辩论中占了上风。事实上,这两派各自的观点,都有与史实相抵触的地方。对中国近代史主线的探讨,应该在坚持历史唯物论的前提下,回到历史本身,在考证史实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理论分析。已故邵循正教授的研究成果,是一笔宝贵的学术财富,值得借鉴。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林华国先生,长期从事义和团运动、与中国近代史相关的史学理论、历史哲学的研究,是中国近代史主线问题论证的亲历者,他的专著有《义和团史事考》(最新修订版名为《历史的真相——义和团运动的史实及其再认识》)和论文集《近代历史纵横谈》,在学术界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