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视角全面地探讨灾难情境下的人们的社会心态变化规律及其特点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生物学视角的研究成果表明,灾难后的心理行为变化源于人类前额叶的高级认知控制功能受到应激影响的条件下转变为由杏仁核所主导的快速情绪反应模式。心理学视角的研究分析认为,灾难后的心理行为变化可看做进化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理论双重意义上的心理原始化过程。社会文化视角的分析认为,灾难后的心理行为变化可看做一种社会文化心态模式从"平时状态"向"灾难应急模式"的转换。这三个视角的研究分析既有内在本质的联系,也遵循各自不同的逻辑,只有将这三个视角结合起来考虑,我们才能获得对于灾难后社会心态变化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2.
人类进化史也是人类战胜灾难的历史,在与灾难抗争前行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灾难文化体系,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创伤疗愈资源,发展出应对灾后心理创伤的预防机制、缓冲机制、复原与创伤后成长机制。以灾难意识、灾难解释、灾难应对为主的中华独特灾难认知体系预防着心理创伤的发生;灾难发生时,受集体主义价值观深刻影响的社会支持体系,从紧急社会救助、情绪调节模式、仪式供给等方面缓解着灾难的冲击;灾难发生后,理性的言语范式、伦理性记忆策略及灾难叙事模式等灾难文化传递体系进一步增强了个体心理弹性,促进着创伤后的复原与成长。  相似文献   

3.
从国家广电总局出台的"限娱令""限广令"政策视角,分析了"两限令"对以电视剧为主要营销模式的安徽卫视的影响。"限娱令""限广令"对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娱乐化"加以限制,并对电视台插播广告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以安徽卫视"第一剧场"为例,论述了政策出台后所采取的如加大独播剧的播出力度、创新广告形式等应对措施,提出了"限娱令""限广令"本质上是呼吁媒体回归文化责任,培养正确的媒介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为四维构成机制,即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和人格追求方式。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中,由于道德伦理情感的凸出,从而形成了以道德情感涵化心理结构中其他三维结构的道德伦理型结构模式。传统的思维模式具有经验伦理化的倾向,传统的情感模式熔铸出道德伦理化的价值观,传统的行为模式具有因循保守、注重实用的特点,传统的人格追求方式造成了两重化的道德理想。这种道德伦理化的文化心理结构,又由于道德伦理本身内在矛盾的制约,产生一些无法克服的矛盾,从而形成了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双重人格和多层面的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5.
译者行为研究是对译者借翻译活动参与社会的社会化过程(角色化)的研究,译者的角色化之于译文上的表现需要通过构建评价模式加以描写和解释,而"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具体化的产物。该评价模式与译者行为的研究和评价涉及一些概念,廓清其中容易混淆的一些概念,如"求真"、"忠实"和"求真-务实"、"忠实"和"忠实度(性)"、"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忠实"、"忠诚"和"原文"、"原意"等,纠正传统认识上的一些偏颇,有益于该评价模式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
"东"向作为文化和建筑中的重要方位,从原始时代至今一直得到人们的神化和敬仰。文章突破传统文化分析方法,在原始天文学基础上,从原始时空的测算过程中,推断出其成因乃源于原始时空测算技术。由于东向本质上具有原始时空特性,因此,正确理解与东相关的文化和建筑中的时空内涵,以崭新的视角重新认识方位对文化、建筑等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含有“标记于门而禳解灾难”情节的民间故事在文中被归纳、命名为“灾难禳解”故事。对这类民间故事的叙事结构与表达功能的分析表明 ,“标记于门”是门祭巫术的遗存 ,由巫术到习俗的变迁 ,反映出人类应对灾难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变化轨迹 ;灾难禳解类型的民间故事便以非历史的方式展现了人们对自身行为的解释渐趋逻辑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民间信仰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民俗文化现象,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行为与生活方式,一种思想观念以及具体行为实践的过程,民间信仰的产生和传播有自身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心理机制,与先民们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它反映了原始先民逐渐萌生的“天人合一”“万物有灵”的朴素生态意识,是一种原初性的生态认知,并被积淀为人类文化的生成因素,构筑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社会现代化与人的心理适应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现代化的进程是一个社会变迁的过程,会引起社会生活方式及社会关系等一系列变化,也必然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对变化了的环境适应不良常常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出现行为偏差。不重视心理调适,不提高心理素质,不增进心理健康就难以实现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前提与条件。文章论述了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心理的积极变化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心理适应的标准及改善适应,优化素质,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考察分析跨学科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考察了美国高校的语言与文化领域,对其"应用语言研究"和"文化课程系列"所采用的项目主导型整合方式加以分析,指出其跨学科特点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的学科宽度和层级跨度、学科资源整合上的联合与开放性、课程导向上的理论方法应用视野和专业领域视角下的文化主线意识。这些跨学科教育方式可为中国高校的相应学科建构和文化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以健康人的人格发展为研究内容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自诞生之日起,便为多门学科广泛应用。生态心理学是运用生态学的视角与方法,通过揭示人和环境的交互关系来研究、解释和预测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和心理现象的一种应用心理学研究新取向。将生态心理学的理论逻辑应用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从社会一有机体一生态的新视角诠释这一需要层次理论,以促进该理论对社会生态文明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2.
环境心理学主要研究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活动及生产行为等之间的关系。人是环境的一部分,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和相互渗透论分别解释了人的心理与环境的关系。佛寺选址、佛殿布局和佛像布局的最终意义是为了烘托出佛的威力,使佛在信奉者心中具有高大、威严、慈悲的形象。对信奉者而言,佛寺的一切布局都是外在于他的环境因素,这个外在的环境结合文化因素组成特定的心理场从而影响信奉者的心理和行为;而对佛寺选址、佛殿布局和佛像布局而言,同样也受到建造者社会文化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佛寺建筑布局体现出人的心理与环境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马凌诺斯基文化论思想中蕴涵着对制度研究的独特方法,即功能主义的分析框架,他指出制度是文化的基本单位,并将制度的文化形态分成物质的、精神的、语言的和社会组织几个方面。他从人的基本需要出发,论述了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且阐述了制度的功能就在于满足和维护人类的基本需要,繁荣人的社会生活。但是马凌诺斯基因受自然权利论思想和逻辑中心主义思想的影响,他的制度分析还停留在生物本原论的层面,也带有明显的心理学痕迹。  相似文献   

14.
农村习俗是其社会心理的反映与外显,它普遍地反映了民众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祈愿心理以及交往与游乐心理等,其特点为根深蒂固的稳定性、内涵丰富的区域性与自然纯真的淳朴性。农村习俗心理的本质,即乡村民众对自己所从事的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主观能动反映,并外化与表现为特定的社会习俗,其基本成因则在于生产方式的基础作用、生活方式的决定作用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等。引导与重塑造良好的农村习俗心理,重要的在于了解民心,引导民意;深入教育,引领民风;优化环境,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5.
“5·12”地震灾难心理援助的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参加“5·12”地震灾难的心理援助,认为目前存在以下问题:缺乏整体预案,援助行动显得无序;专业人员数量少,水平参差不齐;可持续性有限;民众对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存在认知偏差。建议:灾后心理援助应建立、健全分层有序的国家政府网络;加大对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升心理援助队伍的专业水平;着力于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可持续;专业技术要本土化.也要有所创新;借助各种媒体力量.普及心理防灾救灾知识。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社会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和实质所在。当前,人们心理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问题。要构建和谐心理,就必须重视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法制社会建设,建立和完善"安全阀"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社会成员心理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不但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也影响人们应对挫折与困难时处理心理问题的方式。因此,对心理治疗与民族文化适应关系的研究,有利于完善心理治疗理论。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及家庭结构变化导致研究生社会心理角色的某些不切合,心理认知出现偏差,社会心理成熟度有时偏离该年龄时段和学业时段应有水平。文章立足于党建工作能够促进研究生思想素质提升和价值凝立的基本事实,对研究生心理行为成长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培养和引导研究生成长为目标,提出以层级性教育与培养为党建工作着力点,并进行了研究生党建工作模式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9.
拓展训练在促进教师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然而鲜有研究者提出较为有效的具体改善措施。拓展训练是以受训者的亲身体验为核心的、对人深层次的心理施加影响的培训方式。它具有以项目体验为载体、以态度训练为主旨、以行为改变为方向等特点,对于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代鼓励民间自救和侠绅助赈。文学文本的记载表明,侠绅赈灾民俗记忆与传统美政理想关系密切,可成为官府的有力补充,讲究救灾捐助而又不伤及受灾主体自尊。赈灾需要孳生了神仙异人的民俗想象,而豪侠义士期盼也是对侵赈冒赈等恶劣现象不满的文学表现,实现获得救助的民俗心理显现。侠客与清官联盟的最大成效,莫过于帮助清官惩贪济民。仙道救急书写的对象化意义不容忽视,既是被灾者主体意识的迸发,也是单一生产生活模式的折射。御灾文学一再重申仙道救急中“法术”与神技的功能,也是大众期盼新生活的心理投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