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区域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一直是区域经济学应用研究的核心。综合全省情况,佳木斯市虽然处于沿边开放带,但是其口岸作用弱,佳木斯市主导产业不明确,缺乏区域经济长期、整体的发展战略,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佳木斯市经济的长期发展。本文正是通过区域经济理论与佳木斯市产业发展实践的结合,提出了构建绿色农业、旅游业和资源回收产业的发展框架,探寻佳木斯市经济发展的长久之道。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基本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亭亭  贺文 《河北学刊》2002,22(3):72-75
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高层面的区域战略目标、管理机制并未真正形成。为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朝着一体化目标迈进,促使该地区经济系统中整体优势的发挥,本文提出了京津冀地区应在四个方面率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3.
茂名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中,要加快发展步伐,争当东西两翼发展"排头兵"。这就要充分发挥茂名人力资源、石化、农业、地理区位、环境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把握机遇,利用广东省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区域经济新格局加速形成的有利条件,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更为活跃的角色,在改善发展的基础条件、增强发展动力、突出发展主导产业等方面努力,同时,抓好协调和保障工作,这样,完全有条件把茂名建设成为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粤西经济强市"。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天津有加快发展的机遇、条件和可能,而要加快发展,首先应确定发展战略。作者从天津自身具有国际大港和工、商、科、贸综合优势的基础条件,以及未来国际、国内环境的发展趋势出发,认为天津应把外向型经济作为战略方向,并提出了从东到西创建港口带、临港工业带、金融商贸带、科学技术带、城郊经济带等5个产业带的长远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5.
医学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但在体系构建、管理体制、资源配置、发展速度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滞后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医学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行为体系应向市场化、国情化、国际化、系统化迈进.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两轮十分严重的区域经济冲突,每一轮冲突都加剧或引发了几乎所有的重大宏观与微观经济问题。这两轮区域经济冲突的基本线索是:重复建设(即盲目引进与重复布局)→原料大战→市场封锁→价格大战。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制度建设、区域规划设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在内蒙古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双  张雪梅 《理论界》2014,(11):35-40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央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于构筑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利用这一国家新时期开发战略,通过推动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海洋经济合作平台、构建区域性科技与治理支撑网络、强化海洋生态保护等,借势"海上丝绸之路"开发开放建立跨区域的发展平台,推动天津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海洋经济的合作和交流,能够进一步加快天津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大庆积极学习和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振兴东北讲话精神以及省市有关经济振兴发展的相关战略部署,并在经济转型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与人才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此,对人才战略作了一个简要的概述,并分析了大庆市实施人才战略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从人才供应链、核心岗位、培训中心,以及智囊团等四个方面着重分析人才战略在大庆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旨在为大庆后续的经济转型及产业创新布局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透过中心地理论浅谈天津的区域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南方的企业已经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当地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比较高,竞争十分激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环渤海经济圈已处在中国第三次经济改革浪潮的浪尖上.本文试通过区域经济的中心地理论,探讨天津应如何定位才能在中国经济的第三次大潮中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0.
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南方的企业已经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当地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比较高,竞争十分激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环渤海经济圈已处在中国第三次经济改革浪潮的浪尖上。本文试通过区域经济的中心地理论,探讨天津应如何定位才能在中国经济的第三次大潮中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京津冀区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京津科技竞争力、人才竞争力全国第一;京津冀区域内传统产业比重大,急需改造升级;而京津冀环境和制度竞争力则有待进一步提高。北京长期实际上定位不明确,制约了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区域必须实行“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京津应该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河北省应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发展现代化的重化工产业和制造业。京津冀经济技术的合作领域:以天津滨海新区发展为契机,实现京津冀区城内的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京(廊坊)津塘高科技产业带是京津冀经济合作的重点,河北省可以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中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以首钢搬迁河北(?)妃(?)为启动点共同建设环渤海重化工工业基地,将河北省建设成京津能源供应基地(包括火电和风力发电),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实质性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2.
王惠霞  高红真 《河北学刊》2006,26(4):192-194
当代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和人才开发一体化已成大势所趋,积极推进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进程,加速共同发展战略选择,并以一体化的新思维对河北省人才战略内涵和实战进行创新,进而为人才流动创造良好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智力向河北流动,为河北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产业梯度转移与错位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纪良纲  晓国 《河北学刊》2004,24(6):198-201
区际产业转移是区际商品和要素流动之外的另一种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方式。整合京津冀地区的存量资源 ,积极推动京津冀形成基础设施衔接、支柱产业配套、新兴产业共建、一般产业互补的梯度开发模式与分工协作体系 ,是推进京津冀一体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也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人力资本流失对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已经是中国经济的热点.但是,河北省的经济在此进程中却表现得落后于京津两地,即不存在经济学上所阐述的经济趋同现象.本文从新经济增长理论入手来分析京津冀物质资本及人力资本的流动及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河北省今后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前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求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合作重点,因此,科技协同与合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突破点,其为整个区域发展提供创新驱动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发挥空间溢出效应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天津面临很多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京津两地是我国科技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加强京津科技合作,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对发挥科技带动天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课题组基于近几年围绕科技创新政策研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与河北省人才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作为全国区域人才合作的一部分,其对于河北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促成三方人才开发一体化的过程中,河北做出了许多努力,由于京津合作愿望并不强烈,加之经济、文化思想的差异和行政区划的分割,使这一合作的实质性进展并不大。尽管如此,人才开发一体化仍是大势所趋,合作已成定局。本文对河北在三方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中的基本状况进行理性分析,即看到优点,更分析劣势,从而提出河北人才发展策略的基本构想和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三省市的社会保障一体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对三省市的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历史借鉴基础上,必须重视法律建设、顶层设计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可以使各县(市)明确自身在全省的相对位次。文章以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为切入点,探讨了河北省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炼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提高河北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凤娜 《理论界》2014,(10):64-67
近年来,酸雨、雾霾、光化学烟雾等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现象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解决区域发展与大气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势在必行。因此,面对京津冀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应立足于京津冀区域整体发展的视角,从建立合理的区域主体机构、信息共享和监测机制、科技平台、"五个统一"工作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建立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都市圈--正在崛起的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杨连云 《河北学刊》2005,25(4):57-64
大都市圈崛起是世界各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也是当前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都市圈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来自对聚集经济效益的追求.中国三大都市圈中长三角、珠三角已经崛起,在全国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份额.京津冀都市圈虽然改革开放相对落后了十几年,但是由于其非常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全国第一的科技竞争优势,只要其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京津冀都市圈的崛起将势不可挡,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