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思市冰河村,有12位老人为他们自己设计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从5年前开始,他们一起买地,一起请了一名建筑师,一起设计住房,一起买保险,最后当然是住在一起。他们说:“我们的出生是不能选择的,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家庭。我们都很衰老了,子女不跟我们住在一起。为了避免孤独和无助,得到关心和爱护,我们就选择年龄接近、兴趣相投的老人组成新的家庭——老人合作社区。”  相似文献   

2.
“儿女们都有自己的家庭,他们不可能时刻陪伴在父母身边。两代人之间在生活方式和思想上都有代沟,老年人跟儿女住在一起并不能得到精神上真正的快乐!”1月31日,一场特殊婚礼在位于成都龙泉驿区的再军爱心护理院隆重举行,两位75岁老人朱继喜和杨玉清在此宣布喜结连理,再次找到幸福。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你好!我居住的院子是个大杂院,里面有好几户人家,其中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孤身一人.他不是没有子女,但他的儿子不和他住在一起(不住我们院),而且根本不来看望老人,更不用说照顾了.老大爷自己有退休金,日常生活都是院子里的邻居们帮助照料,生病也是大伙儿帮着送医院.虽然大家自发、自愿地帮助这位老大爷,但他毕竟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越来越差了,大家都很担心他今后的生活.所以我想弄清两个问题:一是我们是否可以到法院告他的儿子,让他把老人接过去一起生活,二是如何为老人办理进敬老院的手续.  相似文献   

4.
随着“四个老人、两个独生子女,一个孩子”这种“4-2-1”家庭的增加,空巢老人的数量也随之上升.虽然不能和子女们住在一起,但宋淑英老人积极乐观的态度为她赢得了和睦融洽的邻里关系。养花种菜,锻炼身体,走访朋友,一个人的日子一样精彩,再加上社区和政府的照顾,老人过得幸福快乐而知足。  相似文献   

5.
婆媳关系难于处理,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常听不少老人抱怨:“我们为儿子媳妇操碎了心,而他们却毫不领情,真不知为什么?”59岁的李老太太也有类似的苦恼。一进诊室,只见李老太太一肚子怨气,刚落座就数落起儿子和儿媳不是:“我有4个儿女,把他们拉扯大不容易。3年前,最小的儿子也娶了妇,我心里像一块石头落了地。谁知子娶了媳妇忘了娘,老是嫌我嗦。管教自己的儿子多说几句,儿媳也有见。唉,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真是难受我是天天生闷气,晚上也睡不着,这3来身体都给拖垮了。最近一件事情更让人气愤,儿子的一件脏衬衣放在…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助于社会和谐氛围的形成,空巢老人是我国党和政府重点保护的特殊群体之一,如何为空巢老人提供完善的养老保障是我们亟须研究的一个问题。作者根据自己对空巢老人问题的相关研究,简单介绍了我国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存在经济供养不足、精神慰藉匮乏、身体健康医疗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别从政府、家庭、空巢老人自身以及医疗等方面提出保障空巢老人养老的四点对策,即: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提高家庭养老能力、提高老年人自我养老意识以及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期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我国空巢老人的根本利益,满足他们的需求,提高他们的晚年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7.
长时间以来,有一群离退休耄耋老人,晚年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在职时都是严以律己,书写了自己的清廉人生,现在丰衣足食。他们对社会和家庭都尽了责,剩余的时间属自己了。  相似文献   

8.
我与丈夫离婚后,因为双方都无房,只能还住在一起,户口也在一起。只是他睡沙发,我睡床。可是最近我们的住房要拆迁,我们和房管部门说,我们已经离婚,要两个一居室。但是,他们说我们仍在同居,谁知道你们是什么关系呀。所以还是给了一个二居室。离婚后仍同居的男女难道就不是单身男女吗?  相似文献   

9.
那时 ,老人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除了种几亩责任田 ,还承包了10亩荒山。冬天 ,老人和他女人不分昼夜在荒山挖树坑 ,开春后栽下了一棵棵桃树。栽树极累人 ,女人累得许多回直不起腰来。老人要女人歇歇 ,女人说 ,我不干活 ,你不更累?女人安慰老人 ,现在累一点 ,到时桃树挂果了 ,再在这里盖幢大瓦房 ,我们就不愁没儿媳妇……老人听了女人的话 ,干得更欢了。后来桃树成林 ,女人却永远地走了。儿子在城里成了家 ,一年难得回家一趟。老人把女人葬在桃林中 ,自己也在桃林盖了间泥坯屋。每天干完活儿 ,老人就在女人坟前坐坐 ,说上几句贴心话。老人的桃林吸引了不少谈恋爱的年轻人。桃花盛开的时节 ,来桃林谈恋爱的男女更多。他们一进老人的桃林 ,不是拥抱就是亲吻。老人想 ,自己年轻时与女人哪敢这么疯 ,一起走路都隔着老远的一段距离哩。唉 ,要是再年轻一回 ,那该多好!老人喜欢看年轻男女的亲热 ,他们的亲热常让老人想起与自己女人的许多甜蜜往事。可是 ,后来老人便不喜欢了 ,甚至有点愤怒了。不为别的 ,就因年轻人一点也不珍惜他的桃林 ,一些果皮、废纸、烟头和矿泉水瓶之类扔得满地都是 ,还折桃枝当爱情信物。这让老人的心痛得滴血。老人守着...  相似文献   

10.
劳桦 《老人世界》2020,(4):43-43
如今,独居老人越来越多,即使是和儿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白天儿孙上班、上学,也是独自一人在家,意外事故以及突发性疾病也常威胁他们的安全。因此,子女应经常检查家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父母筑道“安全墙”。  相似文献   

11.
重庆一对已经离了婚的男女为了照顾女儿的学习和生活,以同室而不同床的特殊关系住在一起达五年之久。2005年8月,当女儿成功地考取了北京某名牌大学后,男方却以他们没有复婚和自己已经有了新的女朋友为由,将女方赶出家门。生活无着落的她认为在共同生活的五年间的家庭积蓄也应该有她的一份,于是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引发我国首例“后婚姻同居关系”官司。为了孩子离婚夫妻携手组成特殊家庭肖明珍是重庆某纺织厂工人,1986年在“五·一”节的庆祝活动中与重庆某汽车制造厂的销售人员任科峰一见钟情,于第二年的秋天结了婚。1987年6月,女儿任子航…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导刊》2011,(11):18-19
如果说老年人是弱势群体,那么,失能老人则是弱势中的弱势。 刘起钎,95岁,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名誉学部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大学者,有一独生女儿。这样一位有身份、有地位,有孩子,也有退休费和国家津贴的老人,在失能老人照料呈现“有钱也做不到”的当下。在自己高龄失能.女儿年老体衰的时候,也只能蜗居在缺乏专业人士照顾的“托老所”。得不到有效的照顾,晚景凄凉。而在江西吉安县,我们看到更多的失能老人和失能老人家庭的无助。“一人卧床全家忙”成为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呈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解决老年人特别是丧偶老人的孤独和照料问题,己成为社会和家庭的一大难题。因此,老有所养、老有所伴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社会宽容的氛围下,越来越多的丧偶老人选择了“搭伴养老”,他们把“搭伴养老”、“走婚养老”和“代际婚姻’’等再婚方式作为自己继续构筑新家庭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女性天地》2005,(6):54-55
我与丈夫于1998年离开家多到广州打工。2001年起我丈夫在广州的另一个区打工,并与一个四川女子住在一起。为了躲避我,他们几乎每半年换一个地方居住.  相似文献   

15.
《老龄问题研究》2008,(1):25-30
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外转移,农村家庭结构逐步由“核心化”家庭向“空心化”家庭转变。这种“空心化”家庭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留守家庭”。其主要特征是子女都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这种家庭也称之为“空巢家庭”。而留在家里的老人、儿童被称其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据了解,“留守儿童”的“三缺”问题(即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已引起政府重视,但“留守老人”问题却尚未引起应有的关注。究竟“留守老人”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政府及社会给予哪些关心和帮助呢?为了寻找这个答案,本课题组在对全市作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花了一个月的时间,重点调查了平和县秀峰乡福塘村和坪土回村。调查方式主要采取进村入户的问卷调查和召开有村“两委”领导、老年协会领导、学校老师和留守老人代表参加的座谈会。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老人”负担很重,他们不仅自己生活无人照顾,有的还要为子女照看孩子,甚至有的还要耕种责任田。这种新情况所引发的一系列新问题,不仅关系到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而且关系到孩子的教育保障问题,涉及到家庭稳定与社会稳定。因此,我们建议,从现在开始,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关注农村“留守老人”。  相似文献   

16.
《老牛家的战争》是一部表现家庭伦理道德题材的电视剧,剧中,两个儿子与老父亲围绕存款、房屋产权等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大战”。这部电视剧播出后,老年公寓的老人们茶余饭后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剧情,为老牛呜不平,对他的儿子、儿媳争夺家产的行为大加谴责。还有的老人将剧中人物和自己及儿女对号入座,认为自己就是老牛,儿女对自己好无非是为了将来得到自己的房子。  相似文献   

17.
宋绍武 《老年世界》2011,(11):16-16
俗话说:养儿防老。可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的裂变,那种三代同堂传统的中国大家庭在大都市里早已鲜见。有的子女立业后另觅新居,尤其是年轻人,不习惯与老人住在一起;还有的异地创业或举家移民,照顾老人力不从心,鞭长莫及。都市独居的老人处境孤寂,有些老人相依为伴,或求助于邻居,或请保姆。即使与儿女同住,虽近在咫尺,可孝心却遥不可及。因此不少经济能力和身体状况尚可的老人投资“买”孝。  相似文献   

18.
日本:提倡"一碗汤距离" 在精神赡养老人方面,日本有套独特的办法.许多日本老人选择与子女住在一起,因为日本有一种社会习俗,即,只有父母与已婚孩子共同生活才被认为是正常的、能给人以安宁的生活形态.即使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为保证子女"常回家看看",日本提倡"一碗汤距离"原则,即父母和孩子两家之间的最佳距离是"煲好一碗汤送过去刚好不凉".新加坡:与父母同住有津贴 新加坡国会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赡养父母法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赡养父母"立法的国家.为了弘扬孝道,新加坡政府出台了不少明显带倾向性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刚到青岛恒星老年公寓时,我和大家都还不认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熟悉老人。在与老人们沟通熟悉的过程中,我特别留意了老人们的兴趣爱好、擅长事项等,结果发现其中不乏多才多艺的老人,公寓就像是一座老年大学,老人们在这里尽情追求和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但是,老人们虽然有爱好、有特长,却没有一个让他们展示才华的平台和相互交流合作的空间,大多数老人只能是孤芳自赏。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我从中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为了给老人们搭起一座沟通、互助的桥梁,我设计了一套工作方案加以推行。  相似文献   

20.
毛成宽  吕欢 《当代老年》2011,(11):26-27
在南京市建邺区滨湖街道兆园社区有一群独居老人,近日,他们悄悄地组织起南京首个“独居老人俱乐部”,在暮色之年活出一份别样的精彩。选择独居,对孤独说不家住露园的“独居老人俱乐部”主要倡导者杨惠霆老人今年74岁,退休前是一位电器工程师,14年前老伴因病去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