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手机媒体成为青年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手机媒体的优势,充分认识手机媒体教育信息的及时传播、分众式的信息传播等对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探索手机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当前,手机直播成为风靡一时的全民时尚,对手机主要使用群体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现实挑战和发展机遇.通过对手机直播环境的分析,联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观照,着力阐明“手机直播+”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范式、新挑战和新选择,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手机直播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全员语境,它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限制、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情景体验、扩大了思政教育的受众范围.因此,要着力探索“手机直播+”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主要包括打造优质的直播平台、选择恰当的直播内容、改革直播付费模式、完善直播评价反馈机制以及加强对直播市场的监管等.  相似文献   

3.
牟向东 《理论界》2004,(4):200-200,207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仅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空间和途径,而且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我们必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占领新阵地。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第四传媒的互联网的出现,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开辟了新的阵地。它使大学生的思想更加解放,视野更加开阔;为大学生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树立新观念,提供了更大的便利;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意识的觉醒;网络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为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思想状况,促进师生双方的沟通,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网络的应用,极大地增强了思想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作为一种快捷、方便、高效的信息传播媒体 ,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良莠互现的网络信息同时影响了大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高校非但不能限制大学生走进网站 ,还应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手段和机制 ,引导大学生积极探索学习网络信息技术 ,使网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  相似文献   

5.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韩金山 《理论界》2005,(5):175-176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针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诸多新动向、新特点,本文着重阐述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问题.  相似文献   

6.
微博因操作简单、传播便捷、信息海量等特点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方面有突出优势,可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高校可依托微博,构建"微课堂"、"微阵地"、"微客服"、"微督导"等"四位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学微模式、思想引领微模式、成长服务微模式及规范养成和舆情监控微模式。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网络行为的教育与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互联网的两面性,讨论了其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当前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进行了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建立网上思想工作阵地,运用校园网对大学生开展丰富生动的思想教育,同时加强网上信息的引导和监控,对大学生网络行为进行教育与引导。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高校需要迅速转变教育观念,开拓新的学生工作方式和渠道.辅导员博客因其具有改变交流方式、增强师生情感、促进资源共享、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性等优势成为当前高校辅导员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工作的新载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利用辅导员博客的优势建立三位一体的博客管理模式,班级信息管理机制和进行后台管理的方法可以不断提高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机制.这不仅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高效的信息传播手段,而且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新兴的网络传播媒体,微博以其传播便捷性、内容简洁性、交流灵活性等特点备受大学生青睐,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了挑战。可通过微博这一交流平台,从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技巧、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发挥意见领袖作用等方面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相似文献   

10.
手机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在手机媒体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文章认为应从提高当代大学生自身科学文化水平和手机媒体素养、创建高校手机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营造健康的社会手机媒体环境等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手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G背景下,手机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呼唤观念和载体的更新。梳理和总结基于手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可以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载体思维空间,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与手机网络的快速发展,高校校园手机报普及率越来越高,并逐步发展为广大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全新平台.研究以重庆市为例,对高校校园手机报进行了系统对比,分析了高校校园手机报的栏目内容设置情况,在总结已有校园手机报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校园手机报栏目内容规划流程图,为校园手机报的内容规划提供了一个实际参考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网络圈层化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伴随着大数据算法推荐技术、多元开放的网络环境、大学生异质化心理的影响,大学生群体因相似的兴趣、需求等群体认同的价值观在网络空间集聚分层,形成一个个封闭、独立的网络文化圈层。这种网络圈层化现象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同时给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主阵地,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从而对网络圈层化现象下的大学生群体进行有效引导和针对性教育。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微阅读”成为阅读新常态。高校手机报作为“微阅读”的重要形式,已成为广大学子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但实践中,“微阅读”也存在传递途径单一、内容失于宽泛、受众互动不足、媒介素养欠佳等问题。为此,应当从平台拓展、内容建设、互动沟通和媒介素养培养等方面着手不断完善高校手机报的传播运作,进一步提高其传播影响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5.
熊剑峰 《云梦学刊》2014,(4):128-130
以智能手机为接收与交互终端的移动新媒体已经越来越广泛深入地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在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握契机,创新方法,充分利用新载体,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掀起了风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变革并树立智慧教育观、智慧教学观和智慧学习观。人工智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空间一体化、大规模个性化成为可能,在增强实效性、提升获得感、实现“三全”育人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人工智能冲击思想政治教育者地位、大学生主体性缺失、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困难和引发法律与伦理危机等挑战。为实现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智慧发展,应加强制度建设、加快构建智慧校园、树立数据思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精准构建学生数字画像。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由现实环境和拟态环境共同构建,网络拟态环境是拟态环境的时代产物.随着网络拟态环境在高校的广泛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网络拟态环境信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大众化消解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权威,传播内容的碎片化、非主流性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传播参与的自由性、交互性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的对话概率.通过夯实优化网络拟态环境的"硬实力"、强化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建构丰富多元的校园网络场域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脱离大学生生活实践的现象。思政教育者需要从厘清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概念维度入手,需要从教改理念、实施方式、内涵建设和统合机制四个方面着手突破,需要从五个结合的路径策略着力打磨,建构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生活化”范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特点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有益尝试和重要方法。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五级网络建设,建立运行机制、发现存在问题,寻找应对策略,对于规范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网红作为一种极具时代性的新兴文化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双重影响.在网红现象的裹挟下,去中心性易引起教育主体的地位边缘化,泛娱乐性易致使教育客体的思想紊乱化,高交互性易引起传统介体的实效弱化,泛商业性易导致教育环体的境况复杂化.同时,网红现象也强化了教育者的主体素质、调动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增进了教育介体的时代感并增强了教育环境的互通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革新教育主体的育人理念与方式,增强教育客体的自我约束力,运用网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多方力量优化教育环境,以增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