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漆艺与拓印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演变,现从拓印艺术入手,综合拓印和漆艺的历史、起源、技法等方面考量,分析拓印与漆艺各自的艺术特点,阐述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并提出二者相互融合的艺术创作,为未来漆艺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新思路、新技法。  相似文献   

2.
周榕清 《东南学术》2013,(4):108-113
我国漆艺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它的"物化"产品——漆器、漆画、漆塑等漆艺产品的形式丰富多样并且极具创意。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传统的漆艺业在经济的推动下也开始谋求文化创意产业化的发展道路。针对当前中国漆艺业存在的一些缺陷,漆艺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化要从漆艺业生产商、销售商以及政府部门三个层面进行路径上的探索和调整创新。  相似文献   

3.
王艺寓 《中文信息》2022,(2):260-262
众所周知,漆画是以天然大漆为主要媒材、配以多种材料为辅的绘画,辅助材料可选择的种类极为丰富.通过金、银、铜、铝、螺钿、蛋壳等多种材料,配以雕、镂、嵌、填、晕、金等技法运用,制造出独特的画面效果和特殊的肌理效果,从而构成漆画独特的艺术语言.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的交流速度更快,范...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明起源的考古线索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古巴比伦、埃及、印度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但是,中国的文明史,有历史文献明确记载又被考古资料印证的约自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代始,算起来距今仅有三千六百多年的历史。约在公元前二十二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夏代,是我国早期的奴隶制国家,中国绝大多数历史学家向无疑义。但因为没有真实可信的历史文献记载,而且考古学又没有发现夏代的历史文献和文字,所以夏代往往被看作是传说时代。有鉴于此,中国文明起源问题更是历史学和考古学家必需探讨的最重要课题之一。著名的考古学家夏鼐先生于1983年到日本讲学时,曾专题谈论这个问题,讲稿后来被日本整理成书。他在书中指出:“我们根据考古学上的证据,中国虽然并不是完全同外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夏代,这已为考古发掘材料所证实,无可置疑了。据我考察,二里头文化属于夏文化,唯其第四期已进入商初,其前身来自郑洛类型和三里桥类型的中原龙山文化。这种中原龙山文化的晚期当已进入夏代。夏代已发展到文明社会,这是大家公认的。据此,我们就可以考察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了。这里想从历史和考古的结合上略抒己见,就正于高明。  相似文献   

6.
秦汉漆器纹饰形式表现多样并有鲜明的特色,在纹样的组合形式,表现手法和色彩多方面。对中国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各门艺术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漆艺本为世界漆艺源头,为世界文化作出巨大贡献.随着社会的变迁、现代工业的冲击,漆艺在传统器用层面的光环褪却甚至消失.从根本上看,漆艺的兴衰发展受制于现实社会经济文化等历史条件的变化,漆艺的革新传承也体现着时代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嬗变.因此,在回归传统、回归自然的现代漆艺复苏的重要契机之下,如何在传统漆艺中注入现代元素,使漆艺以一定的兼容性和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是我国漆艺文化产业化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文史哲》2019,(6)
<正>中国,在古代自称为"华夏"。"夏"是中国渊源长久的历史记载中所确认的最早王朝。关于夏代的认同,一直是中国古代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中非常基础的观念。不过,随着中国传统王朝统治的解体和西方社会科学模式的传播,关于夏代的有无和相关记载的真伪,成为了近百年来中国学术史中最为敏感而难以平息的争论之一。最近几年,关于夏代有无的讨论再次在中国掀起热潮。得益于一系列早期遗址的田野考古和"清华简"等  相似文献   

9.
现代岩彩画由于太倚依赖重来自日本的技法和现代构成而缺乏中国绘画精神,也因此阻碍其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文章从认识岩彩画与中国绘画的承继关系入手,分析了岩彩画和写意精神结合的可能性并提出融会写意精神和技法重组这两大要素的“岩彩写意画”概念。在此基础上,又从实践出发来谈到了岩彩画与写意精神的具体结合及岩彩写意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西艺术精神交流的载体除文学、绘画、音乐等纯艺术品之外,漆器也是重要的载体.这种不易被人察觉的工艺品的大量输入,曾使路易十四、路易十五及其情人蓬巴杜夫人十分痴迷.由于贵族们的仿效及推广,中国漆器艺术很快对当时法国的宫廷艺术和贵族审美趣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漆器对艺术上"路易十五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也促成了"中国风格"热潮的兴起和罗可可风格在法国的盛行与繁荣.通过对中国漆器艺术曾对法国宫廷艺术产生过重要影响这一事实的呈现,文章指出:中西文化交流必须要"送去"和"拿来"双向发展,我们一方面要把优秀的文化送出去,另一方面又要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化为我所用.关于这一点,中国漆器艺术在"送去"问题上给了我们借鉴的经验.相反,当前一味地强调"拿来"的倡导者及所谓先锋的、现代的艺术家们"拿来"的东西则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