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是孔子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教育及于平民,是民主教育的源泉,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从"有教无类"的含义到它对民主教育的深远影响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地阐述。  相似文献   

2.
刘丽芳 《决策探索》2013,(24):49-49
在教育领域追求公平是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早就拥有的理念之一。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主张,体现了古代人民朴素的民主教育思想。教育公平是一项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之下,教育公平观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不断的社会变革将教育公平这一思想一次次地刷新,使教育公平思想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一、教育公平的伦理学界说(一)教育公平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这句话曾被断章取义并被指责数十年,但在孔子及其弟子所处的春秋时期,却至少体现了孔子两方面的革故鼎新举动:一是打破官学的垄断,首倡私学并设坛授徒,"有教无类"《卫灵公》);二是冲决世职世禄的贵族世袭制藩篱,倡导"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  相似文献   

4.
两千年前,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对今天我国主要属于精英教育的艺术教育有着特殊的时代意义。我国现有的舞蹈院校教育,解放以来的六十年,沿袭着前苏联专业舞蹈教育的模式,重复培养出舞蹈技能型人才;而当今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却急需大量服务基层的复合型艺术人才。加快艺术教育体制改革,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实践舞蹈实用人才的培养,具有广阔的社会前景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勇 《科学咨询》2009,(2):15-15,20
2008年的金秋,重庆八中走过了七十年的光辉历程. 70载春秋的沉淀与积累,重庆市八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秉持"育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铭承"诚、勤、立、达"的校园精神,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相似文献   

6.
罗晓琼 《科学咨询》2008,(10):42-42
目前,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正影响着整个教育界的改革.其实,素质教育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长河的源头,如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曾在他的私人学府里设置了"六艺"的课程对学生进行了全面教育.但,千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素质教育始终未能成为教育的主流,而今天,我们再次强调的素质教育,更具有时代性,因为它是依据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对人实施全方位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民主? "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文,意为"人民的权力"或"人民的统治",也就是"政事裁决于大多数人的意志".当今的民主不单是运用于政治领域,也包括教育领域.民主为教育提供了一个奋斗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要求民主治校,建设民主学校.  相似文献   

8.
按照时下的说法,学生观可以以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一句话来表达:"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如果按照大教育家孔子的思想就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里的有教无类,不带任何阶级因素,这里的因材施教,是指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多多少少地学到点东西,成人也罢,成才也罢.正如胡锦涛所讲的那样,中国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人才和数以亿计的有一技之长的建设者.中国的未来正充满希望地注视着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反省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能正确对待挫折、勇敢面对现实,有一定的忍耐力,勇于负责,独立思考,不盲目冲动,能用适当的方法处理问题和危机,二十一世纪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简言之,我们要培养的不再仅仅是知识性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适应新时代竞争社会的人——心理上的强者.我认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观.  相似文献   

9.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愉快教学能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陈鸿斌 《科学咨询》2004,(22):14-15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民主"的界定是:①指人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②合于民主原则,英文"Democracy"一词既指直接民主,也指民主政府,同时也指民主精神,参与决策的权利.由此分析,教育民主就是充分弘扬学生主体精神的教育,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在活动中认识自我,调节完善自我,促进自我发展.对教师而言,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观,要求教师从"天、地、君、亲、师"的神化牌匾中走下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形成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的金秋,重庆八中走过了七十年的光辉历程。70载春秋的沉淀与积累,重庆市八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秉持"育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铭承"诚、勤、立、达"的校园精神,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相似文献   

12.
“礼乐成人、有教无类”作为厦门演艺职业学院的校训,不仅贯穿于学院的建立、办学理念、办学定位、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等各个方面。而且是学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文章以有教无类为切入点重点分析厦门演艺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国家,民主是预防专制和反对专制的一种普遍国家形式。但是,对于民主的认知却始终迷雾重重,正如英国学者Keith.Gran-am曾经说过的:"十八世纪以前,每个人对民主是什么都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但很少有人拥护它;而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每个人都拥护它,但对民主到底是什么却不再有那样清晰的概念了。"近代以来,民主一直被视为中国人实现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当我们在改革开放中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时,重新认识作为一种国家形式的民主,调适方向,矫正误差,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愉快的教学情境,创设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乐学、爱学、会学,有创见的学习风气.  相似文献   

15.
杨梅 《科学咨询》2009,(4):53-53
如何及早使学生能在绚丽多彩的书海里寻找正确的方向,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大教育家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启导无疑不是教育教学中有效的方式方法.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我总结出了课外阅读家长启导、老师启导、同伴启导的"三启导"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王存喜 《领导科学》2012,(33):37-38
孔子说:"《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这句话包含的一层意思就是交友里边有政治.作为一个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想通过交朋友处理社会关系、优化人际环境,乃至促进工作落实、助推政令畅通,不妨学一学孔子的交友之道. 多而不滥——择友有标准 社会越发展,交际越广泛."多个朋友多条路",越来越成为大众认同的交友观念.朋友越多越好吗?孔子的看法也是肯定的.孔子讲过人生"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其中有益的一"乐",就是"乐多贤友".可见,孔子是提倡广交天下朋友的.  相似文献   

17.
李迎春 《领导科学》2012,(23):51-52
宋人赵普说:"《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对孔子为政观的肯定,凸显了孔子领导思想的高妙.孔子一生积极从政为仕,虽身处乱世,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却积累了丰富的为政经验,凝聚在《论语》及其他儒家经典的精妙记述中,带给后人智慧的启迪.孔子说:"为政在人."作为领导者,知人识人是关键,孔子的观人术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时至今日仍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一、行为观人法 行为观人法,即从行为入手观察人.孔子的行为观人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言行是否一致.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是孔子从自身经历总结出的人生经验.在《论语·阳货》中,孔子反复强调:"巧言令色,鲜矣仁!"满嘴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满脸讨人喜欢的伪善神色,这种人的仁德是不多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善于伪装自己,表面上慷慨大方,实则吝啬小气;表面上正直清廉,实则虚伪贪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经说:"现在有些干部,台上台下不一样,人前人后不一样,白天晚上不一样,说的做的不一样,就是群众所说的多面人."领导者用人,如果只听信其表面言行,而不注重由表及里探求其本质,必然会导致用人的失误.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推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19.
按照时下的说法,学生观可以以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一句话来表达:“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如果按照大教育家孔子的思想就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里的有教无类,不带任何阶级因素,这里的因材施教,是指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多多少少地学到点东西,成人也罢,成才也罢。正如胡锦涛所讲的那样,中国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人才和数以亿计的有一技之长的建设者。中国的未来正充满希望地注视着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反省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能正确对待挫折、勇敢面对现实,有一定的忍耐力,勇于负责,独立思考,不盲目冲动,能用适当…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提倡的"乐教"与"乐学"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所谓"乐教",就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尊重关爱学生;所谓"乐学",就是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有幸福感、快乐感。今天,对孔子"乐教""乐学"思想进行回顾与借鉴,对提高我们当前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