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也是儒家许多政治主张的创造者和开拓者,他有其自成体系的治国方略并且一生都在推行。他创立的以“仁、礼、德”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被后世所信奉和推崇。通过解读《论语》来对孔子政治思想进行宏观的把握与微观的分析,得出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为人以仁”“为国以礼”“为政以德”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 ,是治国从政、修身齐家的思想要求 ,仁道的实现要靠“克己”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则是对“仁”的实施方法的具体解说。孔子的这一思想虽然是对当时的执政者提出的政治规范和人格要求 ,但这一观念已成了我们民族的共同心理 ,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悠久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3.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畴,孔子的仁学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仁者爱人是仁的根本,克己复礼为仁是实现仁的具体举措,孝悌为仁之本讲的是仁的情感基础,杀身以成仁则是孔子仁学社会伦理责任的具体体现。孔子仁学思想是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心理学思想非常丰富,本文只是对“仁、知、勇”的分析,探索孔子的人格心理学思想。在奴隶社会里,“仁、知、勇”就作为奴隶主贵族上层人物的一种完善品格。当时,人格的核心是“忠君”,是臣对君的政治态度体系。到孔子时,其内容更充实,并把它推广到更为广泛的阶级、阶层中去,作为这些阶级、阶层的人格模式。这就使得后人得以通过剖析“仁、知、勇”的含义,探索孔子的人格心理学思想。孔子的人格结构——“仁”、“知”、“勇”“仁”孔子“仁”的含义既广泛又深奥。所以儒家学者称之为“众德之总”。(《六经  相似文献   

5.
“内圣外王之道”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其目的是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内圣”与“外王”作为两种不同的治理天下的手段,本来以“仁”和“礼”的思想形式统一在孔子思想中。但是,秦汉以来,在地主阶级上升时期中,儒学中的“外王”一面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发展,使...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战争观与其仁学思想密切相关,孔子仁学思想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爱人”之仁和“复礼”之仁。从“爱人”之仁出发,孔子反对战争;从“复礼”之仁出发,他又认可乃至支持维护礼制的战争。前者更多地体现着孔子的政治理想,后者更多地指导着孔子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通达以“礼”与“仁”为思想底蕴,以“中庸”为主要思想方法,既是对世事和人生透彻而睿智的认识,又是一种品格、一种境界。本文以《论语》述其要旨,从礼乐制度、个人修养、教育教学、治国理念四个层面来探析孔子的通达,以展示其高超、开阔的学识和气度,以及在当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九月二十七日,北京哲学会举行学术报告会,我校哲学系馮友兰教授在会上作了关于孔子思想的报告,对关鋒、林聿时同志《論孔子》一文(載《哲学研究》第四期)的主耍論点提出了不同意見。馮先生肯定孔子是奴隶主貴族轉化来的地主阶級的思想代表,也可以說是向地主阶級轉化的奴隶主貴族的思想代表;他的自然观是唯心主义的,政治思想是改良主义的。从这些总的前提出发,报告着重論述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报告第一部分是“作为一种道德的‘仁’”。馮先生指出,孔子的“仁”的主要內容就是“克己复  相似文献   

9.
孔子“仁”学可以浓缩为两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的本质是爱人,核心是忠恕之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道观念,这反映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修养和教育思想的三个方面:用教育来塑造君子人格,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以更好地参与政治,达到改革社会的目的,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构筑了孔子的社会理想.“仁”学思想因为其人道特质具有了超越时代的先进性,也因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孔子仁学及其道德教育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礼” ,而其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则是“仁”。孔子仁学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实行“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礼” ;二是以“仁”为道德教育的核心 ,是为了促使被教育者在维护“周礼”时完全出于心理上的自觉。孔子仁学在道德教育上有三个具体原则 :为人由己 ,推己及人 ,知、情、意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中孔子讲“《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曰‘思无邪’。”从汉代到现代 ,学术界对其中“思无邪”一语解释纷纭 ,因而也就妨碍了对孔子《诗》论的理解。正确理解《鲁颂·篇》“思无邪”的原意 ,结合孔子论述《诗经》的系统和春秋时期研究《诗经》的总体趋势 ,孔子说《诗经》“思无邪” ,是说《诗经》给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提供了广阔的应用手段 ,而这一点又进一步证明了孔子论《诗》系统的纲领是普及文化 ,运用《诗》提高“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其伦理思想的根本原则和最高道德规范。对孔子《论语》中仁学思想的剖析主要是探索孔子仁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仁学思想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孔子从"孝悌"的自然亲情出发,以推己及人为方法,进而把对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突出强调了仁的爱人精神。  相似文献   

13.
敬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观念。孔子将敬思想贯彻到亲亲之礼与尊尊之礼中,主张子女对待亲人应孝敬,下级对待上级应尊敬。敬不仅是普通人立身处世的原则,也是统治者必须具备的素养。敬与仁紧密相关,正是在敬的观照下,仁才得以发显流行。就孔子敬观念的发源而言,对礼之完美性的认肯,使孔子生发出对礼的敬意,并将对礼之敬转化为对仁之敬,最终实现了敬礼与敬仁的合一。孔子的敬观念能够渗透进现代管理中的家庭管理、职业管理、人际关系管理、环境管理、自我管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平小说写作的方向、价值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小说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它的强烈的关注现实的情怀、实实在在的生活的“含金量”和近距离的“纪实品格”。其《法撼汾西》、《天网》、《孤儿泪》、《抉择》、《十面埋伏》、《对面的女孩》都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 ,都有大量的现实素材做基础。张平的小说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问题小说” ,它不仅仅限于提出问题 ,而是要积极地干预现实 ,尤其重视对社会正面力量的褒扬和歌颂 ,充满了正面的激情 ,散射出积极的理想主义光彩。张平小说其实正代表着一种文学传统 :为人民代言 ,为老百姓鼓呼。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优秀的、源远流长的写作传统 ,如儒家的“文以载道”论 ,以《诗经》为开端的现实主义传统 ,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 ,杜甫的“三吏、三别” ,白居易的“惟歌生民病” ,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 ,赵树理的全心全意为农民写作、甘当“文摊作家” ,当然 ,还有毛泽东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和我们党后来的一系列类似的文艺政策等等。张平的小说创作正是这一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它的出现、成功 ,无疑是对文学领域那种远离“大众生活”的私人化倾向的有力针砭和拨正。代言传统小说 ,过去曾经步入公式化、概念化和庸俗政治化的歧途 ,而张平却未落窠臼 ,他的小说写作已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如自?  相似文献   

15.
古人曾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说明《论语》中有丰富的管理思想。其管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仁"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礼"为用的管理形式,及以"和"为目的的管理境界。这是儒家的德政管理,也是其治理国家的基本主张。  相似文献   

16.
贾谊民族思想最突出的一点,是强烈的"尊王攘夷"意识。他提出的"三表"、"五饵"之术,是儒家传统的"修文德"、"来远人"、"怀柔"四夷的民族思想的应用,但其中也参杂了法家"术"的成分;董仲舒继承了汉初以来的"和亲"思想,并从大一统思想出发,提出"王者爱及四夷"的主张,但这并不等于各民族完全平等,华夷仍有亲疏贵贱之分,这是与他的阴阳五行说相辅相成的;何休主张的"夷狄进至于爵",其前提实际上就是"用夏变夷"。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紧密的伦理关系。人是以文化的方式在自然中生存的,人类是自然界总体最先进的部分,代表着自然界总体向更高级的方向发展,其他物质群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人类对自然的保护是积极能动的,自然也以对文化的选择来实现对人类的制约,规范着人类发展的方向。维护自然是人类最高的自我实现,人类应该使自己的行动自觉遵从“天人合一”的法则,为科技注入伦理精神。这样才能解决人与自然的深层次矛盾,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性状态。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之论,既包含了对自然美的赞赏,又包含了对仁、智的精神赞美,是一种典型的山水比德观念。目前学术界习惯于将老子的道法自然和庄子的逍遥虚静思想作为山水艺术的思想根源,实际上除此之外,孔子的山水比德思想也是中国山水艺术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根源之一。本文探讨孔子的山水比德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对中国山水艺术及理论的影响。孔子的山水比德及仁知之乐思想和老庄的道法自然及天地大美思想共同组成了我国山水艺术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孔子创立的“仁学”,体现在政治领域就是“德治”。孔子德治学说源于对殷周以来“敬德”、“保民”、“明德”、“慎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孔子的德治思想体系中,“仁”学是德治的思想基础,重视发展生产,提升经济是德治的物质基础,以民为本是德治的基本前提,正己正人是德治的关键,德教为先则是实现德治的理想手段。孔子德治学说的合理内核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