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沿海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鉴国内外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结合沿海城市的实际情况及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通过对沿海城市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的系统分析,提出了沿海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与方法,同时构建了沿海城市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沿海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决策、管理和调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对农业生态旅游的界定与发展背景的研究,提出了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括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社会经济条件三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该指标体系对泰山农业生态旅游区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为我国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内蒙古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分析,促使本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内蒙古生态环境的现状,建立了内蒙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内蒙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和乌海市的评价结果为良,锡林郭勒盟为中,呼伦贝尔、通辽、赤峰、乌兰察布和巴彦淖尔市为差,阿拉善盟和兴安盟为极差。结果显示,内蒙古大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必须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控制超载过牧、提高植被覆盖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等政策,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生态环境的支撑,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农业生态环境的内涵入手,着重分析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诸多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县级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县级区域范围内,合理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地度量其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这三大领域是否达到均衡有序发展的有效方法。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完备性和均衡性、层次性等原则,设计出县级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框架图,同时设计出优选指标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县级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英国、美国等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学术界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进行的研究,提出了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包括经济发展要素评价、指标体系结构评价与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等模型。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年来甘肃省社会及经济发展现状,有必要以地、州、市为基本研究单元,构建甘肃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其中包含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3大方面共37项指标;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甘肃省14个地、州、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提出增强甘肃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力评价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严重影响了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农业环境承载力、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作为当前农业生态环境评估的动态发展研究。评述各指标体系的特点并对照、提出研究的问题及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质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间的关系问题,没有生态安全,系统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讨论了黑龙江垦区构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基本过程和方法,提出了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质量和保护整治能力三方面23项指标在内的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从发展循环经济、环境综合整治、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国土绿化、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垦区与地方合作共建、健全生态安全建设领导机制等9个方面推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开展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有利于了解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以地处三峡库区的重庆市丰都县为例,遵循代表性、完整性、可计量性等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及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选取坡度、高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自然损毁情况作为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GIS进行单因素的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再利用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和重分类工具进行土地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将丰都县划分为极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5个类型区。针对丰都县土地生态敏感性分区特点,建议通过土地利用结构和利用方向调整,减少极度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的分布面积,有效防控中度敏感区向高度敏感区的转变,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始受到关注,通过构建山东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20项指标以及海洋生产力、海洋科技和海洋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在2000-2008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山东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趋势是上升的,海洋生产力发展水平、科技水平,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海洋生产力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与根本保证,海洋生态环境则是加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6年的实际数据和2020年的目标数据,构建了以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为目标层,以生态经济、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生态制度为准则层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加权指数法构建了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定量模型,实证分析北海市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现状。研究发现: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整体情况较好,但生态文明建设子体系差异较大,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据此,提出转变经济发展观念以优化产业发展结构,重视生态文化建设以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以加强环保执行力度等对策,以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生态系统赖以生存的基础。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的设计,应以狭义金融生态环境为口径。设置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完备性、系统性、持续性等原则。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构成主要考虑经济发展水平、法制水平、信用水平三大因素。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通过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值的大小分级评价。  相似文献   

14.
以湖北省2001-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在生态足迹框架下应用能值分析理论,结合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万元GDP生态足迹和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等3项指标动态分析研究湖北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经过9年的综合整治与规划,湖北省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生态足迹分配程度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仍存在以下问题:自然资源供需不合理,湖北省生态赤字逐渐增加;自然资源组分结构变化明显,牧草地、化石燃料用地扩张速率过快;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虽有显著增长,但生态足迹整体分配不均;万元GDP生态足迹下降趋势明显,整体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虽呈现上升趋势,但现状欠佳。因此,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自然资源分配利用方式是促进湖北省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生产力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最新成果:其一,它强调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并举,在“协调”中培育生产能力,这是对以征服与改造自然为要义,在“斗争”中彰显生产能力的传统生产力理论的纠偏;其二,它强调资源、环境、生态并重,将生态环境作为潜在要素和内生变量纳入生产力范畴,这是对马克思自然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其三,它强调生态环境与民生相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产力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与价值目标,这是对生产力价值目标的当代拓展。  相似文献   

16.
企业生态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质量管理理念的产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向质量管理理论渗透的结果。在介绍生态质量管理理念产生的基础上,提出从环境、顾客生态满意度、职业安全健康和企业生存能力四个方面评价企业的生态质量管理,并设计了相应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建立图们江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提出用协调发展指数评价图们江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图们江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数从2002年的0.3714提高到2012年的0.5949,其协调发展水平从2002年的4级提高到2012年的6级,即由轻度失调发展水平提高到勉强协调发展水平,协调发展水平较低。建议加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人口健康均衡发展、发展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加强环境治理力度,来提高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发展县域生态经济是走出生态危机的现实路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县域生态经济必须引入绿色GDP的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道路。县级领导干部是否具备生态素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县域生态经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