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审美活动来实现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修养的要点,没有这种修养,人的感情对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和高尚的东西都会无动于衷。”音乐审美教育的起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一、对音乐专业班学生进行审美感知力和表现力的培养音乐审美教育的起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主要表现为感知音色。节奏、旋律、调式、和声等音乐语言要素的美感,辨别各种音乐要素的美与丑,体验感觉音乐所表达感情方面的能力。具备音乐审美感知力,是音乐…  相似文献   

2.
美育可以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透彻的理解力。高校可以从音乐、文学精品、自然和人文景观中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 ,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3.
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从让学生感知音乐的本质、提高乐感、培养审美能力等方面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4.
现代平面设计软件的问世,使设计从传统的手绘模式中解脱出来。但不管现代设计艺术发生了和过去传统设计艺术怎样的偏离,仍然统摄在艺术这一整体之中。设计的难点不在于用手.而在于用脑.艺术的想象力是设计的第一要素。在现代平面设计软件的教学中,可从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和审美经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提倡学生在游戏中偶得意象这几个方面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力。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的专业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素质的培养,更是严格规范的专业化训练,《音乐欣赏》作为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以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教师应该积极拓宽自己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提高审美水平,掌握专业知识,感知音乐的魅力,从而获得关的享受.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主要是在审美欣赏中培养的 ,大体上说 ,主要是通过对课文进行审美感知阅读、影视的审美观赏和自然的审美感悟等获得的。审美感知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时 ,对作品的语言符号、意象等在头脑中的感知反映 ,从而获得审美的感悟。审美感知性阅读一般有语言的感知、形象的感知和情感的感知等  相似文献   

7.
美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音乐教育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内容丰富、形式有效的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等具有现实意义。在音乐教育中促进审美教育的有效性,可通过"用审美理念构建音乐课的诗意内涵"、"提升音乐教师的综合审美能力"、"让美育得到更好的延展"等三种途径去实施。  相似文献   

8.
学校的美育在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审美能力,严格意义上讲,各学科都有进行美育的任务,而艺术教育内容本身使得它成为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美术教育除对本学科知识、表现技法、形式美的传授之外,还包括引导学生对自然景物、社会生活的观察、审美欣赏与表现,通过美术教育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的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高中生进行一年以上系统的美育课教学,考察了审美教育对高中生审美欣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审美教育对高中生审美欣赏能力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能促进其审美感知能力、审美记忆能力、审美直觉理解能力、审美情感体验,审美评价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思想的建立,强调了基础训练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养成从感觉到知觉再到理性的分析与思维能力,理解、熟悉艺术设计的过程,以最终具备设计的能力。而在我们的艺术设计专业构成教学中,却总是强调学生基础训练的视觉效果、形式美丑等,忽视了在课程中对学生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能力的培养。当下艺术设计专业构成教学的改革,应将学生放到整个设计基础训练的大背景下,着力培养其从事艺术设计应有的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图形思维能力、运用造型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