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茉园诗序     
郑君茉园。长沙世家。科第联緜鼎盛。君兄弟尤以才学著显。先业隆富。至君兄弟稍清贫。以家风樸俭。人但、知、其、贵、盛。不知、其、处、约、也。余虽生于长沙。而稀接故家。垂老游燕吴。始与君兄弟得相见。以余、好、为、诗、故、知、君、兄、弟、工、诗。又廿余年。与君同在蓟门。乃承以全集见示。起丁卯至甲寅。册八年中。游半天下。所至輙摅写襄。发挥、幽、愤。於骨、肉、友、朋、国、事、之、哀、乐。及山、川、景、物。使读、者、乍、悲、乍、喜。若与、同、游、而、相、唱、(?)、也。不  相似文献   

2.
上海李延昰、原籍南汇、字辰山、一字寒村、初名彦贞、字我生、一字期叔、明進士尚衮孙、大理寺右评事立中子也、负才善辩、有经世之志、年十七遭鼎革之变、甫二十间道走桂林、任唐主某官、事败为平湖右圣观道士、藉医活众、视疾不惮远、亦弗论报、或奉金即买书、康熙癸丑岁疾革、以所著南吴话旧录放鹇亭诗文集暨藏书二千五百卷、畀清检讨秀水朱彝尊、余物亦尽以赠友、越二日卒年七十岁、  相似文献   

3.
浣霞诗存序     
浣霞阁主。姓谭氏。名志学。清松江提督。湘潭青崖宫保五女公子也。髫龄失怙。奉母随诸兄侨居海上。延名师授读。心性灵敏。过目不忘。工诗文。善书画。名重一时。申江女校。重金以聘。循循善诱。准今酌古。道义为根。从游者闻风而起。趋向师承。淑慎其身。不尚浮华。屏除邪说异端。行孔孟之大道。以正人心而端风化世幻离奇。慈悲为念。自母失所依。行箧被窃。历年诗钞盈帙。亦归乌有。文字之劫。良可慨矣。时有论婚者。多显达。皆不之许。甲戌秋有同邑王湘绮先生高足弟子。周木崖才子。名教中端  相似文献   

4.
瓠盦诗存序     
予与涤荃交三十年。曩在京师。居湘潭馆。涤荃方主馆事。时时过从谈谐。与邑人为朝官者。话乡关情好。欵欵相对。脱略形迹。而国家尚安谧无意外之变。士大夫优游回翔。皆若有以自得焉。久之予罢归复于役蜀中。涤荃亦有桂林之行。一日忽以书抵予。寄示诗十数篇。予洒然欢嗟久之。盖涤荃之为诗始于此。予见涤荃之诗亦。始于此。也辛亥之变。先后返乡里。予居邑西南陬万山中。涤荃居县城往往数年不得见。遇事通笺。问亦间以诗唱和。而涤荃诗乃日多亦愈工。城中公事业丛萃。诸长老(?)。  相似文献   

5.
骆宾王诗序在初唐四杰中具有鲜明特色,取得了较高的成就:1.具有骈文的典型特征,为骈文诗序的格律化做出了贡献;2.描写景物雄壮开阔、气势磅礴,在写景中表达深沉的人生感慨;3.诗与序有明确的分工,避免了王勃"序重诗轻"的缺陷,为诗文交融作出了有益的探索;4.运用比兴、托物言情、感而赋诗的创作方法,有较深的意蕴。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2015,(11)
《诗序》尊废之争是清代《诗序》研究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在《诗序》的作者与时代问题上,清代学者表现出淡化作者而突出时代、忽略"所作"而强调"所传"的倾向。在《诗序》的性质与内容问题上,清代学者围绕"作诗之意"与"编诗之意"两个概念对《诗序》的性质进行了考察,对它到底是不是一部解释经典、体现圣人之意的著作作出了解答;围绕"著其世"与"白其意"两个方面对《诗序》的内容进行了考察,将之划分为历史阐释与价值阐释两个层面的内容,分别指向对历史之"真"的探寻与对价值之"善"的追求。这就极大程度地肯定了《诗序》的解经价值,对整个清代《诗序》研究的基调与倾向产生了重要影响。就清代《诗序》研究的性质而言,与其说它是《诗序》尊废之争的简单延续,毋宁说是对《诗序》尊废之争的深刻检讨。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在诗题制作、诗序写作和诗注运用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文章化、纪实化倾向,这表现了他诗歌创作中突出的政治意识和"诗史"精神,也是这位文人政治家过人才情和创新精神的体现。康有为的这种探索和努力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诗体形式也具有创新价值,他的这部分诗作还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仲元幼称圣童。下笔千言。早承问字。今又十年矣。以世变应广州陈博士孔教会支部之讬。居长沙府学宫。偶远湘潭。行箧留学宫。为友人席卷去。所注述文字并失。乃记忆存此卷。亦劫余也。特以见示。因为题此。古人笔迹流传一二足矣。不必以拾残。  相似文献   

9.
船山先生以明万历四十七年己未生。距今岁甲寅。几三百年矣。先是湘乡曾文正忠襄两公大刻先生遗书。而侍郎湘阴郭公复为先生建祠。构思贤讲舍。置书局。今学社在曾祠侧。即旧思贤讲舍地也。今年九月之朔。先生生日。社集释菜。敬瞻遗像。清酤始升。笾豆有严。既卒事。相与谭燕。分韵赋诗。逾月凡得诗若干篇。属绪钦为之序。蒙闇瞀陋。懼不敢承。无已。则绎先生之书。以达咏歌之志。其可乎。盖维天地定位。人参其间。其始浑浑冥冥。有圣智者出。为之彝伦纲纪礼乐刑政。自授时定历。则坏析畺。朝庙燕飨之仪。车服圭币之等。选贤造士之方。农桑井邑之制。林麓薮泽之殖。  相似文献   

10.
潘仁炎  吴振华 《江淮论坛》2010,(1):145-147,171
陶翰是盛唐时期典型的“诗笔双美”的作家,其诗序具有典型的“盛唐气象”。本文梳理陶翰诗序的基本类型,认为陶翰诗序具有诗的特征,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其诗序以独特面貌表现了盛唐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东岳论丛》2021,42(5):120-125
  相似文献   

12.
以顾瑛为核心的玉山草堂雅集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人雅集,学界虽不乏相关研究成果,但对相关诗序文献均未给予重视。文中从诗序这一独特视角对顾瑛玉山雅集进行观照,以拓展、加深对其认知:以诗序为据,梳理历次玉山雅集活动系年、场所、人员及主要活动内容;玉山雅集诸方面超越前代,分韵赋诗是玉山雅集文学活动的核心形制;玉山雅集诗序是折射元末文人心态及时代变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3.
旅鄂之次年、戊子,华中大学傅懋勣教授以马幼初先生茈湖精舍诗集见示,嘱为之序。读竟而喜幼初,洱源马东初先生哲嗣也。东初工诗,辛亥、壬子之交,与鹤庆蒋心月及余住碧鸡台下,相与唱酬无虚日。东初怀才数奇,以县令终,余未得临其丧。今获读幼初诗,悲喜交搏,不知涕之何从也。然东初有子矣!幼初既承庭训,又常从钱子泉(基博先生)问学,  相似文献   

14.
一《王梵志诗校辑》依据敦煌遗书二十七种不同的写本,以及散见于唐宋诗话、笔记小说内王梵志佚诗,经过点校、考释,整编成王梵志诗的全集,对敦煌写本王梵志诗来说,总算是离开了古董身份,公诸于世了。像这样系统地从敦煌遗书整编出诗人的全集,在敦煌学研究范围内还是不多见的。一九○○年,敦煌藏经洞发现近千年前各阶层人士手写的、总数达万件以上的汉文卷册,它们且多正、背两面兼写,举世命名为‘敦煌遗书’,这是我国极其珍贵的文化宝藏。其中除大量宗教经典及与宗教有关的各种文字外,余则属于民间和  相似文献   

15.
诗序是处于诗题与诗文本之间、与古典诗歌创作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滥觞于<诗经>的"诗大序"和"诗小序".真正文体学意义上的诗序创作源于魏晋、流于齐梁、盛行于中晚唐.不过,在研究界,人们对唐代诗序的关注却几乎阙如.实质上,走进诗序,那是一个与唐诗同样精彩且极富文化内涵的世界.佛学题材的诗序,是唐代诗序中的一个类别,据<全唐诗>统计,其数量约40篇,占唐代诗序总量的八分之一左右.不过,这数量不多的佛学诗序却真实地再现了从初唐到晚唐近300年间唐代文人与佛学之间密切的文化关联,以及文人们借佛学而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心路历程.这无疑是我们解读唐诗以及唐诗人所不应忽略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6.
在俊才云蒸的唐代文苑中,中唐诗人李益是一颗熣灿闪烁的明星,他以绝句名家,以边塞诗见长,在唐代颇享盛名。据《旧唐书》卷137<李益传>云:李益“长为歌诗……每作一篇’为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词。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之句,天下以为歌词”。胡应麟评唐人七绝以李益为盛唐以下第一人,认为“可与太白,龙标竞爽”(见》诗薮》卷六)。可是,对于这样一个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还做得很不够。益诗流传至今尚存一百六十余首,向来无人笺注;其身世经历,长期以来,论之者亦往往谬误相沿.社科院文研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  相似文献   

17.
张秀英 《学术论坛》2007,(3):169-173
《诗序》的编撰年代问题自汉代以来就为研究者所关注,且众说纷纭,迄今仍无定论。文章在认同《诗序》非出于一时一人结论的基础上,经考证认为,《诗序》说诗有文献可考的时间上限有两种可能:或为《文王》诗说资料,或为《武》之乐章义,这取决于《吕氏春秋.古乐》所言是否为周代史实。而《诗序》的编纂下限,至晚到东汉郑玄之前。  相似文献   

18.
《中文信息》2008,(4):118
当今世界,在大城市周围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为数不多,而在首都郊区建立的自然保护区,那就更是风毛麟角。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则位于北京市延庆县海坨山南麓,面积466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天然油松林为主的温带森木生态系统。区内保存着华北地区唯一的大片天然油松林,以及保存良好的核桃楸、椴树、白蜡、榆树、桦木等树种构成的阔叶林。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序是表述诗歌理论的重要载体,空前繁荣的诗歌创作总以独特的文学观念为理论支撑。唐代诗序阐述诗歌创作的价值取向,追溯诗歌体裁的历史演变,总结诗歌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确定未来诗歌发展的格局或憧憬未来诗歌的总体艺术风貌,形成一种唐代独特的诗史现象,因而对推进文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那逊兰保那逊兰保,1801年出生于蒙古地区,四岁时跟随父母进京定居.诗人自幼聪慧好学,七岁进私塾,十二岁能赋诗,十五岁通五经.时人说她是“惠性成”(歹凡)华绝出”的蒙古族女子.那逊兰保始学诗于外祖母英太夫人金棒(字韵香)之教.金是一位颇有才华的女子,著有《绿芸轩诗钞》.那逊兰保的老师归真道人更是一位有造诣的才女,著有《冰雪堂诗稿》.那逊兰保幼年时期开始在外祖母和老师的熏陶下,对汉族古典文学,尤其是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系统地、扎实地掌握了汉族古诗的格律、特点和表现手法.所有这些,为她后来的诗歌创作和自己独特风格的形成,奠定了牢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