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翻译的本质是译学研究的根本问题,许多有影响的翻译标准和定义已经明确揭示出:"忠实"、"对等"是翻译活动,特别是以客观性和准确性为基本特征的科技翻译的本质标准.分析林业文献翻译的现状:新词翻译望文生义、老词新意的翻译落后于时代、专业术语类别混淆不清及遗漏和拼写错误等现象极为严重,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促进中国林业文献翻译逐步走向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卞之琳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立足忠实,辨证地吸取传统的翻译理论,从文学翻译的角度提出了"信""似""译"的翻译思想.他指出翻译就是"译",不该是"创作";翻译不仅要忠于内容,而且要忠于形式;但是,绝对的、百分之百的忠实是不可能的,文学翻译的艺术性所在,不是做到和原作相等,而是做到在本国语言里相当于原作.他的诗歌翻译很好地实践了他的翻译思想,忠实再现了原作的风姿与神韵.  相似文献   

3.
谈直译     
直译是翻译中重要的方法之一,优点很多。它可以帮助外语学习者理解原语的语言特征;还可以忠实地表达原文含义、忠实地再现原文的形式和体现原文的风格又可以丰富译入语的词汇。但直译亦有弊端,容易造成硬译、望文生义和语言表达不生动,不同语种的词汇、修辞及表达方式构成了各自不同的语法结构;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社会文化;以及译者在翻译中体现出来的本民族语言的功底、专业知识熟悉程度和翻译的态度这一自身修养是影响直译是否正确性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旅游景点介绍材料的英译一般不是语言层次的忠实。目的论翻译理论认为,这种翻译的不忠实性是旅游宣传材料的文体特性、语言、文化和审美需要的必然选择,基于文化资本、旅游资源输出和吸引更多游客的特定目的,"不忠"式的变译实践和方法论正在名正言顺、光明正大地成为一种新的翻译研究范式。变译方法是景点资源翻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英汉翻译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包括很多技巧。其中重复技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翻译技巧。它是指在翻译时为了明确、强调或生动的需要重复一些关键性的词来更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思想内容的方法。恰当地使用重复翻译技巧,会增加译句的明确性、生动性、自然性,会为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安徽对外宣传以及旅游翻译做得并不够,许多相关旅游资料中频频出现翻译失误.文化在入境旅游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旅游翻译中的文化性失误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也就愈加恶劣.不顾及译文的功能和文化的差异,一味滥用拼音翻译景观名称、生硬地死译文化特色词、非充分翻译、盲目地忠实于原文都在文化性翻译失误之列,对其进行深入梳理及探讨有助于提高旅游翻译质量,有助于拓宽旅游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献的翻译讲究忠实于原著,但过分的忠实会导致死译或硬译。文章从词的理解、内涵、词义的引申和隐含以及句子的逻辑顺序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达到科技翻译的神似。  相似文献   

8.
准确理解原文是做好翻译工作的根本。怎样才能准确地理解原文呢?一条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能望文生义,而必须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初学翻译者往往把英语中的词看成可以脱离上下文加以理解和翻译,因而认为英语中的某个词在一切情况下完全相当于汉语中的某个词,就象数学中的恒等式那样:A=甲,B=乙,C=丙……。实际情况远不是那样简单,除了科技名词和有些数词之外,同词同译是行不通的。稍不注意,就会误解原意,轻则给人们提供  相似文献   

9.
为了把英语译得通顺达意 ,我们需要运用一些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以便忠实顺畅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本文介绍了增词和减词这两种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对使用这两种翻译方法的原因及目的进行了阐述 ,并就这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0.
在翻译“忠实”原则里,人们主要强调的是对于源语国文化和翻译文本的忠实。然而,翻译作品的受众是译入国的读者,读者具有最终的裁判权。因此,所谓“忠实”应当把对于译入国文化的忠实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予以考虑。对译入国文化的忠实,主要体现在文化认可、句式习惯、审美感受、情感体认等方面。只有达到既对源语国文化的忠实,又对译入国文化的忠实,才是成功的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11.
游记是游者的见闻纪录,是旅行者对异域文化体验的归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古至今,中国始终是韩国最为关注的大国,本文通过韩国古代和当代游记的比较,揭示不同时代韩国人的中国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韩国与中国关系的发展,韩国人对中国文化认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中的多样性与统一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存在着理解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问题,必须正确解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总是多样性的,其根据在于理解本身,在于理解的条件性、历史性。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又有统一性,有统一的理解目标,有统一的衡量理解正确与否的标准,各种理解之间有这样那样的共性。理解统一性的根据也在理解本身,在于理解的对象性和对象的可理解性。理解的多样姓中包含着统一性,理解的统一性表现于理解的多样性之中,通过多样的理解而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13.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理解与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理解与解释的关系是人类科学活动的基本关系,它包括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次.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论关系表现了人类从事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活动的不同特征,理解与解释的认识论表征着人类科学活动的内在矛盾,而作为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的理解与解释的本体论关系,则构成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活动的共同根基."理解与解释"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致和辩证统一,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思想或原则.  相似文献   

14.
在诠释学意义上,文本的意义被理解为一个“理解事件”,是文本语言信息与读者个体经验的交流,除此之外,读者的“理解”还应受到既有批评成果的制约。文本的意义应该是阅读者在解读文本时所产生的全部思想内容。当然,这“全部的思想内容”并不是读者自由思想的结果,而是读者个体经验与积淀在文本及其相关批评中的历史经验的交流与融合。由试验可知:1)如果不给予任何附加信息,读者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是最模糊的和最宽泛的;如果只给予作品的本事信息,则读者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是最明确和最狭窄的;而当给予大量的批评信息时,读者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就变得异常丰富和富于思辨性。2)批评家的观点可以帮助读者知识结构的提升,开拓作品阅读时的想象空间,但无助于改变读者既有的好恶感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中敌对的对立观念已经成为观察、理解和处理对立物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观点。由此在所有形式的社会关系方面逐渐出现了日趋混乱和崩溃的局面 ,人们的社会生活也日益感受到难以承受的不幸和痛苦。所谓敌对的对立观念是指 ,把对立的事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为相互敌对关系。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很好地表达了对立的事物之间的对待关系。所谓对待的对立观念是指 ,把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为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关系。阴阳学说以“阴”与“阳”来表达了自然、人和社会当中的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的相反相成的关系。相互之间的真诚的尊重是建立一切健康的和创造性关系的基础。对待的对立观念能够为改善现代社会中的混乱的和尖锐的各种关系提供新的观念 ,能够为我们的心灵和社会中播种和平和爱的种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外交政策分析(foreign policy analysis,FPA)是从国家层次上来理解世界,不同于从体系层次来理解世界。很多国际关系研究者指出该研究领域对理解国际关系现实的重要意义。本文先综述外交政策分析与国际政治理论的联系及外交政策分析主要理论流派的观点。随后讨论近年来外交政策分析的理论进展给研究者们更全面地理解国际关系和外交决策提供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关键是在坚持“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前提下 ,深化对“使用价值”、“生产性劳动”等基本范畴的认识。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讨论要摆脱几个误区 :一是科技人员的劳动创造价值并不等于科学技术或先进设备创造价值 ;二是不要把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商品的总价值 ,同该国同期的国民生产总值等同起来 ,国民生产总值是价格范畴 ,而不是价值范畴 ;三是要把劳动价值论与分配理论区分开来 ,对“按要素分配”的肯定 ,并不意味着承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这一观点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对本雅明翻译观的解读,既不能当作现代翻译研究所关心的技巧问题,也不能将本氏的前后文本割裂开来,必须从语言批判—接受之维—解构诠释这样一个思想轨迹入手,注意它的转向和转变。只有把本雅明翻译作为隐寓,才能剀切地认识到他对现代性危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经济实践是人的本质的表征形式。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经济实践。人的本质的多重性 ,如人的自然本质、社会本质和意识本质等 ,不仅导致了人类经济实践的矛盾 ,也影响着人类对经济实践的理解。对人本质的理解与对经济实践的把握是一致的 ,实践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该建立在对人的本质的研究方法之上。我们对历史的社会形态的经济实践的理解与把握 ,以及对我们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实践的认识和发展方向的展望 ,都必须以对人的本质的把握为核心  相似文献   

20.
早在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已经对人类历史运动方式作出了描述,到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又完整提出历史时段理论,他们都对历史运动方式进行了概括.本文尝试用图表来表示他们的思想,结合一个历史案例,以便把历史运动的规律性——历史运动机理及其内在规定性清晰地表露出来.本文以清末新政失败为例子,分析结果使我们对历史运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主客观因素对历史运动的影响作用在历史运动机理图中不再是笼统的,历史运动机理图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历史运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坐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