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温权  孔妍 《北方论丛》2016,(4):118-124
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克尔凯郭尔的宗教哲学突显出特有的人-神辩证法理路.其中,绝对个体的内在性生存、上帝以绝对它者的身份对信仰的介入,以及千年王国的最终实现,分别构成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辨证法的开端、动力与终点.它们作为彼此统一的三个向度,在信仰层面为个体的生存与自由寻找神性的支撑.进而,在人与神的对话过程中,为个体脱离理性的狡计提供超验的依据.因此,克尔凯郭尔的人-神辩证法毋宁是关于个体自由的否定性博弈.  相似文献   

2.
张亮 《人文杂志》2002,(6):10-15
本文是对阿多诺《克尔凯郭尔 :审美对象的建构》一书的深度解读。在阿多诺看来 ,克尔凯郭尔的生存境界学说是对黑格尔意识理论的唯心主义继承 ,它所宣扬的牺牲与其说是出于信仰的真诚 ,倒不如说是出于理性的狡计。克尔凯郭尔的生存的政治就是海德格尔的存在的政治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对阿多诺《克尔凯郭尔:审美对象的建构》一书的文本学解读。在阿多诺看来,克尔凯郭尔首先是一个哲学家,其无客体的内在性概念的本质是唯心主义,这一点是由克尔凯郭尔自己的生存境遇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杨玉昌 《学术研究》2005,(10):28-33
本文对慧能的"自性"和克尔凯郭尔的"主体性"做了一个比较研究,认为慧能和克尔凯郭尔分别通过将"自性"与佛,"主体性"与上帝直接联系起来,赋予了个体以终极性的意义.慧能的"自性"与克尔凯郭尔的"主体性"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由此决定了个体在中国和西方的觉醒及其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5.
从人生哲学的角度,对克尔凯郭尔的哲学观进行探讨,即对克尔凯郭尔孤独个体的哲学的讨论。通过对克尔凯郭尔思想中的“孤独的个体”、个体存在状态及对存在理论和人本主义的影响等方面的阐释来展现其独特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对阿多诺<克尔凯郭尔审美对象的建构>一书的文本学解读.在阿多诺看来,克尔凯郭尔首先是一个哲学家,其无客体的内在性概念的本质是唯心主义,这一点是由克尔凯郭尔自己的生存境遇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克尔凯郭尔对理性与信仰关系的处理集中表现了他对启蒙理性的反思和批判。克尔凯郭尔一方面批判理性对信仰的僭越和冒犯,认为信仰的悖论是一种为个体内在激情所保证的真理;另一方面则从哲学激情与信仰激情的差别和联系中找到理性与信仰的融合与汇通之路。克尔凯郭尔以信仰统合理性批判了黑格尔将信仰理性化的思路,指出了黑格尔哲学在理性思辨至上、忽略个体生存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黑格尔的批判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克尔凯郭尔从内在激情视角对理性和信仰的统合对于克服价值虚无主义、反抗忽略现实生存的抽象思辨具有重要的启示。由于他主要是通过个体内在激情的迸发来实现理性与信仰的融合,因而与黑格尔一样陷入唯心主义,从而未能找到理性与信仰得以统一的现实基石。因此克尔凯郭尔的启示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视角下进行批判性汲取。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5,(3):25-30
克尔凯郭尔的哲学是在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中产生的,他对黑格尔哲学的体系、方法、历史哲学与宗教哲学等给予了彻底批判与颠覆,表达了对黑格尔哲学思辨抽象与忽视个人的不满。作为对黑格尔的反叛,克尔凯郭尔将哲学思考的重心转移到了对单个的人、对个体生命的体悟和沉思,开启了在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存在主义之先河。研究克尔凯郭尔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能够使我们在一个更宽广的视野中把握黑格尔哲学的遗产以及存在主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梁卫霞 《兰州学刊》2004,(4):100-102
间接沟通是克尔凯郭尔整个生活和著作中一以贯之的原则,是他全部思想的一个浓缩或"代名词".他生活和思想的"间接性"引发了许多的"克尔凯郭尔问题",同时也赋予后来的研究者们自由的空间和丰富的想像力,对他的思想作出多元化的诠释.间接沟通在克氏那里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效果,但它却影响了后来的诸多学派.  相似文献   

10.
信仰观是克尔凯郭尔哲学的重要内容。他在批判当时的正统神学和近代思辨哲学的同时 ,提出了宗教信仰的三个特征 ,即信仰的个体性 ,信仰的无思性 ,信仰是人类最高的激情。他认为 ,信仰就是个体带着天生的原罪 ,通过自己的自由选择 ,弃绝理性 ,最终皈依上帝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11.
孙晓波 《理论界》2006,(9):174-175
论文分析了尤金·奥尼尔的早期作品《毛猿》。在解读该文本的众多方法中,本文采用了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中萨特的存在主义。奥尼尔在早期的生活中深受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认为“上帝已经死了”。萨特(继克尔凯郭尔、尼采、海德格尔之后非理性主义思潮中的又一代表人物)将文学和哲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将哲理浪漫化,将文学哲理化,把存在主义引申为一种自由的学说。并阐述了文学的本质,分析了文学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克尔凯郭尔并未彻底抛弃主体形而上学知识,而是以文化批判和有效性划界的方式对其进行反思。在克氏看来,主体形而上学的问题不在于知识内部,而在于知识与现实的联系时的知识越界及其引发的个人精神危机。以此为切入点,克尔凯郭尔批判了知识越界的表现,进而分析了其根源和原因。他力图表明,越界早已成为西方哲学人类学的思维方式,人们应该借助西方宗教核心思想中的绝对悖谬,重新划定观念与现实领域的边界。  相似文献   

13.
宋国栋 《兰州学刊》2007,(6):25-27,77
作为存在主义的先躯,克尔凯郭尔通过对思辨哲学的批判来建构自己的关于"个体的人的存在"理论.他对思辨哲学的批判大致集中在三个方面:个体生存与哲学逻辑的对抗;生存个体对普遍性的置换;"主观真理对"对"客观真理"的颠覆.  相似文献   

14.
克尔凯郭尔的苏格拉底情结,始于1841年他的学位论文<论反讽的概念>,这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在这部著作中,他详尽地剖析了苏格拉底的反讽概念及其主要特征.在<论反讽的概念>中,克尔凯郭尔与黑格尔之间已有明显的决裂,克氏总是试图摆脱黑格尔对他的影响.但是不得不承认,克氏的这部著作无论在思维模式还是在术语的运用方面,都带有黑格尔哲学的影子和印迹.  相似文献   

15.
论克尔凯郭尔绝望心理范畴的审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姝 《学术研究》2006,(8):116-119
绝望这一心理范畴表明了克尔凯郭尔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深刻思考。只要个体意识到绝望这一精神疾病,就能获得拯救的契机。绝望使持有审美观者能真正面对生存的虚无和无意义,从而在濒临生存的极境发现自我。绝望是生成审美的一个契机,个体因之而向更高的阶段飞跃,真正的自我得以实现和完满,从而体验到真正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6.
马亚男 《中州学刊》2003,(3):153-155
冯友兰宣扬儒家哲学的人格修养 ,并提出哲学的功用就在于取代宗教 ,而克尔凯郭尔提倡的是人对宗教的皈依 ,让人虔诚地信仰和不断地选择。  相似文献   

17.
亦称“生存主义”、“实存主义”,是现代资产阶级的主要哲学派别之一,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代表。十九世纪丹麦的克尔凯郭尔是它的思想先驱。克尔凯郭尔反对哲学的理性,反对哲学研究客观事物,强调哲学应该研究非理性的个人的心理状态。这种非理性主义的人生哲学和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以及胡塞尔的现象学,是存在主义的理论来源。存在主义正式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创始人为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的中心转到法国,其主要代表人是萨特、马塞尔、卡缪和梅洛·庞蒂等。存在主义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有神论的存在主义之分。二者共同主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的问题。他们所说的“存在”,不是指物质,而是指个人的“自我意识”,即排斥理性知识的感情意志的内心体验。存在主义认为,人只是个别的人,而这个别的人是纯粹主观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神哲学史上 ,克尔凯郭尔是对悖论进行生存论探究的第一人。他认为 ,基督教是关乎生存的宗教。基督教植根于悖论。对基督教而言 ,悖论是一个应张扬和加强的优势 ,而不是一个应遮蔽和减弱的缺陷。本文剖析和梳理了克氏著作中的若干悖论 ,并认为 ,他的悖论的主旨在于揭示理性和信仰的关系 :信仰高于或超于理性。理性应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界限 ,“为信仰留下地盘” ,从而确保基督教的“超越性”和“生存性”。克氏从唯信论生存论的角度对悖论以及理性和信仰关系所作的思考 ,蕴涵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值得我们对之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东西方有代表性的宗教,禅宗和基督教对自我意识各有不同的看法。慧能的禅学和克尔凯郭尔的哲学分别体现了这一点。前者主张顿悟、“人佛不二”和超度,后者则强调“信仰的跳跃”、“人与神的本质差异”和拯救。这两种自我意识既相互对立、相互冲突,又相互平衡、相互解构。为了适应当今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形势,应当建立一种超越东西方各自局限性的新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20.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提出是美学范式存在论转向与时代需要的结果,有其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根基.实践存在论的存在与西方自克尔凯郭尔以来的存在主义一线的存在是完全不同的.实践存在论美学具有独特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