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民所有制范畴的历史考察和矛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全民所有制范畴的历史考察中可以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所有制构想不是全民所有制,而且他们的理论作为一种粗线条的轮廓设计,只具有指明历史发展趋势的意义,不具有现实所有制模式的意义.全民所有制范畴作为一种具体的经济模式和“规范”的经济学语言,是从斯大林时期开始并逐步扩散的。现实中的全民所有制经济处在一系列内在矛盾和外在矛盾的困扰之中:所有权名义上的无差异性与事实上的有差异性的矛盾;所有权与代理权之间的矛盾;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主人地位名义上和实际上的矛盾;非全民所有制企业劳动者作为所有者身份重叠的矛盾;全民所有制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全民所有制范畴作为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其缺陷是一种先天性的内在缺陷,出路是用国家所有制代替全民所有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新的视角对制约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文章认为 ,国家所有制不等于全民所有制 ,我们需要精心设计搞好的是国家所有制 ,而不是全民所有制 ;国有经济职能必须重新定位 ,这是搞好战略重组的前提 ,如何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必须界定清楚 ,不能误解资产流失 ;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内部改革 ,而不是侧重解决所谓“外部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产品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全民所有制是构成传统经济体制的三个基础性范畴。它们之间互相依托和支撑,形成了一个存在内在逻辑关系的紧密联盟。这个联盟在创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初期,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情况的变化,逐渐走向反面,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绳索,因此,最终导致了三位一体联盟的解体。现在,产品经济和计划经济体制两个范畴已被实践所扬弃,剩下的全民所有制范畴虽尚存一席之地,但由于失去了前两者的逻辑支撑,其作为理论范畴的最后终结已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所有制”范畴的内涵和外延作了正面论述;第二部分对何伟同志在《试论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向社会所有制过渡》一文中提出的“马克思所讲的社会所有制”的理解,提出不同意见,开展商榷;第三部分论述不能把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理解为“政府所有制”,认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不应根本否定,不应取消,而是应该通过改革使之不断完善;第四部分从理论上阐述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根本界限,指出现在不论在理论工作或实际工作中,都存在着对公有制和私有制混淆不清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一、国有企业内部的权利结构国有企业即全民所有制企业,一般被定义为全体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国家是全体人民的代表,所以它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在旧体制下,国家所有、国家经营,企业只是国家行政机构的附属物,无所谓内部权利结构问题。现在旧体制被否定,企业和劳动者的权利被重视,于是,便有了企业内部的权利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平 《探求》2001,(5):54-55
以国家所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主体,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的基础上提出的,由整个社会直接占有一切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模式或理论设想的一种探索性实践。这种探索性实践在斯大林时代一方面摒弃了国有化后国家立即开始消亡的观点,另一方面又试图坚持由整个社会直接占有一切生产资料的思想,这一两难选择是通过把国家和社会等同起来的办法来解决的。在当时的苏共领导集团看来,无产阶级国家是社会利益的天然代表,国家所有制自然也就是全民所有制。这样,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形式就被长期固定化了。这就…  相似文献   

7.
改革的目标体制是建立在发达的商品经济基础上的。要实现目标体制,不能取消国家所有制,而应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国家所有制。作者指出,从传统的国家所有制模式向目标体制下的国家所有制模式转变,必须经历在双重体制下形成的三个不同类型的国家所有制分模式的逐次递进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为此需要在区分古典公有制与现代公有制、国家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基础上,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实现形式,才能理清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多元化”曾被认为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的术语。因此,长期以来,多元化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理论和实践中的禁区。近些年来,苏联东欧一些国家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多元化问题不再是人们“谈虎色变”的话题,而是成了这些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它不仅引起了理论家们的浓厚兴趣,而且日益为政治家们所正视。这一问题的提出,既是对传统理论和体制的否定,同时也反映出改革的大趋势。沿袭了半个多世纪的传统理论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首要任务是,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种所有制的主体——全民所有制(即国家所有制),被认为是公有制的“高级形式”,而集体所有制则要“接近”以至最终“过渡”到全民所  相似文献   

10.
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对制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在所有制变革的判别尺度上,必须破除所有制制度偶像的束缚,坚持所有制效率原则;国家所有制不等于全民所有制,我们需要精心设计搞好的是国家所有制,而不是全民所有制;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内部改革,而不是侧重解决所谓“外部环境”问题;在“私有化”问题上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加以讨论,必须把政治性私有化概念和中性私有化概念严格区分开,不能把产权流动等改革试验当作政治性私有化来批判。  相似文献   

11.
改革国家所有制,必须消除现存的部门所有。部门所有使得国家对资产的法律所有与部门对资产的经济所有相混合,造成对国家作为资产所有者一元地位的否定。这是目前微观所有制改革所面临的宏观难题。依据国家身份二重化理论,使国有资产产权就位,重新构造国家与企业间的资产产权关系,在此基础上选择企业体制,是从整体上改革国家所有制的有效途径。作者据此提出了初步的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2.
全民所有制与市场经济融合论赵振英(一)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命题,本身就意味着对全民所有制与市场经济融合关系的认定。但是,这仍需要从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论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命题,是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来的,作为一个理论范畴,它跟...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识到,不从法律上明确或重新界定产权,改变原有的国家所有制或国有企业的财产制度,就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国有企业效率低下、亏损严重的落后局面,而如果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装备程度都比较高的国有部门长期处于不死不活状态,势必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乃至中国的现代化大业产生消极影响。这样,人们就把注意力转到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上来了,并把它作为下阶段改革的一个重点。关于国有大中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模式设想,撇开细枝末节,可以把它们归纳为两种不同的思路。第一种思路同意对原有的国家所有制进行改革,但是认为需要改革的只是国家所有制的实现形式而非其本身,通过政府调控职能和财产所有者职能、所有权和经营权(控制权)的“双重分离”,在保留国家所有制、实行国家控股模式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4.
50年代初,南斯拉夫宣布放弃国家集权式的经济管理体制,将国营企业交给工人集体管理,从而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即自我管理)的经济管理体制.这一变革首先意味着对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的否定,同时也预示一种新的公有制形式即社会所有制的产生,这种由国家所有制向社会所有制的转变,后来(1953年)得到宪法的确认.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一些国营企业要下放给企业职工集体经营管理。他们在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依法向国家纳税,税后利润由企业自主支配。劳动者的收入与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相联系,企业多收劳动者多得。这样一来,这些企业从生产到分配完全与集体经济相同。那么这种经营管理体制上的变革是不是所有制的变更呢?这种企业是不是已由国家所有制变成了集体所有制呢? 有一种观点认为,国营企业下放给企业全体职工集体经营,这种企业就由国营企业变成了集体企业,因此也是所有制的变更。这些企业之所以要由全民所有制退回到集体所有制,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由于这些企业的生产社会化程度不适应全民所有,因此退回到集体所有制是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一种进步措施。我们不赞成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主流经济学的男性视角决定了在其理论范式内无法建立一个赋予女性平等经济地位的理论,它的经济人的前提假设把客观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简单化,使妇女、儿童被排除出经济人的范畴;主流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方法确立了一种男性话语霸权,女性的家务劳动由于缺乏经济价值在资料统计中常常被忽略.女性主义经济学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对西方主流经济学进行重构,为女性在经济中的不平等地位呐喊并寻求根本的解决方法.它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再生产性劳动即妇女的无酬劳动、妇女的生产性劳动即有酬劳动及第三世界国家妇女的经济问题,它的目的是引导经济学成为客观的、平等的、民主的经济学.对于在经济体制转轨中遭遇到许多新问题的中国女性,女性主义经济学可以提供一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改革经济体制,有这么几条道路:一、继续维护以国家支付工资为前提的生产条件占用方式,对高度集中型体制作一些小改小革。二、实行积累留归企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直接结合于企业的占用方式,改国家所有制为企业集体所有制。三、釆用企业支付利息的办法使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建立以利润留成制为基础的所谓租赁制式的国家所有制形式。四、确立以劳动联合体向国家支付积累为前提的生产条件占用方式,用以此占用方式为基础的经济体制代替高度集中型体制。鉴于已有的改革的经验教训,第一条道路我们不能再走下去了;第二、第三条道路实际上分別是南斯拉夫和匈牙利的改革道路,也都不可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应该走第四条道路。把“国家支付工资”式的占用方式改为“企业支付积累”式的占用  相似文献   

18.
吴清军 《社会》2010,30(6):65-89
本文具体分析了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企业内部职工受雇身份的区别与他们的行动策略。计划经济时期的身份不平等在市场化改革中得以延续。通过对国企职工不同身份的分析可知,工人内部因身份不同而明显地分化为四个利益不同的群体,即国企退休职工、全民所有制固定工、全民所有制合同工以及国有企业内部的集体企业工人。面对市场化改革,在同样的体制环境下,四个不同的群体选择了不同的行动策略。身份、生存压力、再就业能力以及制度设计等要素是影响他们行动策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范畴的确立,对于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范畴?国内学者对此正在进行有益的探索,有“剩余劳动说”、“净产品说”、“为社会劳动说”,还有被称为占统治地位的范畴“自主劳动说”和被称为基本范畴的“V+m说”等等。应该说,上述见解是很有价值的。但感到都不够确切。本文提出与上面五种观点不相同的另一种观点,即扩大消费价值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范畴。愿与同行们争鸣和探讨。 1.“剩余劳动说”认为,马克思曾经完整地论述了未来社会剩余劳动的生产、交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战争的破坏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波动以及国际市场的开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逐渐开始转型,转向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干预的一种现代型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宏观调控的基础,各国都建立了一批国有企业,国家所有制企业的数量和资产比重虽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