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广东跨界水污染纠纷为例,考察国内相关立法、实务中跨界水污染纠纷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调整优化行政监管能力,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机制、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跨界水污染纠纷处理协调机制等相关体系解决跨界水污染纠纷。认为,由于水环境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但是人为行政区划却使这种整体性被打破,由此引发一系列弊端和纠纷,造成跨界水污染事件频繁发生,水污染纠纷处理成效低下。  相似文献   

2.
3.
跨边集体林权纠纷因情况特殊、历史复杂,是乡村纠纷解决硬骨头。黔桂交界区域高频次的寨际交往培育了地方共同体情感,这为乡村情感治理提供了基础。政府创新利用地方文化创设平等对话平台,唤起正向情感和公共价值。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互嵌融合、双方平等互惠等是情感治理实践的内在逻辑。恰当利用地域文化是关键前提,形成多元治理主体共同体是必要条件,理性治理与情感治理兼顾是基本原则。此三要素成为情感治理生效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复杂化、霸权强权羁绊、国际公共产品严重短缺、保守主义强势反扑等因素的叠加冲击下,全球治理体系不堪重负,存在严重的治理赤字。其根源在于主导上一轮全球化的自由主义的主权多元化的全球治理方案,由于其意识形态底色,无法适应大变局时代全球治理的客观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作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全球治理方案,其逻辑起点是以民族国家为主体,倡导各国建立起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其目的是通过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发展。相比于自由主义的主权多元化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具有发展层面和人权层面的双重优势。  相似文献   

5.
从社区与社区治理的一般理论和中国社区治理实践入手,阐述了社区治理革新的意义;其后分析了当前中国社区治理面临的困境;继而结合顺德社区治理改革实践经验,探讨政社分离与党政社群互动为社会治理打开的新局面;最后,对顺德社区治理实践进行评析,讨论党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以及政社分离后村、居委会的枢纽化转型。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族源、语言、宗教和习惯等,国家法当进入这些特殊"乡土社会"之时,其与当地习惯法的冲突自然不可避免。在社会转型、价值多元的当代中国,如何实行避免脱离本土资源的"法治"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本研究从法人类学角度出发,在对西北某一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分析国家法与习惯法在民族地区的冲突,探讨西北民族地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财政民主化是中国未来财政制度改革乃至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无法回避的重要主题,但在实践中正面临着治理有效性的挑战。广东省佛山市近年来在财政民主化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治理绩效。其原因在于建立了绩效管理与协商治理相结合的机制体系,使得财政民主的价值合法性和治理有效性得到了有机统一。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财政民主与治理绩效关系的内在机理及创新之处,将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推动财政民主向更广更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8.
版画作为"国、油、版、雕"四大绘画种类之一,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都已经经历了千年的发展历史,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魅力。在面对众多艺术"跨界"的环境,版画在这样的环境中何去何从?"跨界"的重点在哪里?应该如何继承和创新?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上如何改进?都是我们目前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周禹朋  戴永红 《民族学刊》2023,14(2):100-109, 161
边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维度,边境安全治理是国家安全治理的重要内容。协同治理为边境安全治理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路径。当前,中缅边境安全协同治理初具雏形,形成了主体、机制和技术三个层面的协同关系。中缅边境安全协同治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主体性困境、制度性困境、效能性困境和资源性困境。构建中缅边境安全协同治理新理念、优化中缅边境安全协同治理机制、提高中缅边境安全协同治理主体能力、拓展中缅边境安全协同治理外部环境是提升中缅边境安全协同治理成效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质量直接影响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以“双导制”应用为切入点,探讨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育人机制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1.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解决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伴生诸多社会问题,推动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路经,是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既需政策和制度的保障和规范,又需要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结合区域实际"因地制宜、因事施策",充分发挥作用,创新性实践。从县域视角对大理市社会治理中政府"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社会治理格局、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等条块工作实践加以分析,既能拓宽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分析视角,也能为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履行社会治理职能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舞蹈作品中引入叙事性题材的创编形式,能够在舞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两个方面形成舞蹈创排的实践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很多高校在舞蹈作品的创作中都有体现叙事舞蹈教育作品的实践成果。然而,想要在高校舞蹈教育实践教学中,将叙事的意义更好的融入教学、增强对学生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提升文化自信及对历史叙事题材的传承,还远远不够。在此,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分析叙事题材在舞蹈教育实践教学中的制约因素,并且建立有效可行的叙事题材舞蹈创排中的实践教学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在民族地区的快速推进中,给城市政府能力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论文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分析了民族地区城市政府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具体从学习创新能力、协调控制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三个方面明晰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给城市政府能力带来的考验,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探寻提升民族地区城市政府能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15.
作者对三江侗族民间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运行状况以及以村规民约为代表的社会契约、村委会及老人协会调处为代表的社会救济方式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考察,论述了纠纷解决机制是一个包括程序和实体法实践在内的动态体系;揭示社会自治力在国家现阶段不被重视,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选择空间较小的社会现实;倡导重视社会契约和社会救济以激励社会自治.  相似文献   

16.
侗族地区林权纠纷是指发生在侗族地区的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林业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各种纠纷。这些纠纷具有普遍性、多发性、广泛性,情节复杂,法律后果严重等特点。侗族地区林权纠纷发生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林权改革导致的利益冲突,要解决这些纠纷和矛盾,除了要适用国家法之外,还必须利用侗族习惯法。侗族习惯法在解决林权纠纷中仍起到国家法不能替代的作用,利用好这些习惯法,对促进侗族地区的林权改革与和谐稳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近代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传播,是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西南地区的侵略而来的.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与云南部分少数民族社会原有宗教信仰及其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以及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发生了碰撞和冲突,从而显示了与中原内地不同的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18.
陆荣廷为首的桂系集团是一个复杂的政治群体,对其历史作用应进行多元化评价。他们利用政府和民间两种力量清除了部分落后的社会政治制度和邪恶势力,扩大了近代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组织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广西新的政治和经济格局。同时推动了边疆民族经济融合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9.
桂西南壮族乡村的"三月三"节俗以其包含的节日模式、道德评价、文化认同及交往交流等要素在维系乡村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将乡村治理寓于节俗活动之中,关注节俗民生、重塑孝道价值、整合精品民俗等,"三月三"节俗才能以更丰富的形式、更高的品质助推乡村社会走向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