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现存古赋八篇,第一篇即著名的《大鹏赋》。对该赋的系年,几个年谱说法不一。薜仲邕系此赋于开元十年之下(《翰林李太白年谱》),却不知何据。王琦《李太白年谱》则谓此赋未详作于何年。黄锡珪《李太白年谱》系此赋于开元十四年,言白是年“秋间即由蜀中历纳溪、渝州,出三峡,来游楚地啊凡经江陵、武陵各处”,并举白自序“余昔于江  相似文献   

2.
李白东涉溟海未至剡中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东涉溟海,事在开元十四年间,此行所至,已行世的几家年谱,均认为乃在广陵一线。即庸人所称之江东。如清王琦《李太白年谱》、詹瑛《李白诗文系年》、郭沫若《李杜年表》,以及安旗《李白年谱》等。可是,新近出版的郁贤皓先生《李白丛考》(以下简称《丛考》),在《李白出蜀年代考》一文中,却认为李白此行曾至剡中,并对此行中的部分作品进行了系年,笔者认为郁说颇值商榷。  相似文献   

3.
关于李白的家室子女,自王琦《李太白年谱》至詹锳先生《李白诗文系年》皆有所考,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从军先生《李白考异录》对此又有专章述及。本文只对诸家所考做些拾遗补阙,也不免重复旧说。又,文中顺便旁及章培恒先生最近发表的《被妻子所弃的诗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与李白的婚姻生活》,并无商榷之意。  相似文献   

4.
李白一生的行踪和事迹,王琦和黄锡珪的两个《李太白年谱》(以下简称“王谱”、“黄谱”),以及詹鍈先生的《李白诗文系年》(以下简称“《系年》”),都曾做过许多考订工作,贡献卓著。但它们之间出入很大,而且至今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弄清楚。例如,关于李白出川前后的事迹,两谱说法就不一致,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拟对李白出川前后的事迹进行初步的探索和考辨,向学术界请教。  相似文献   

5.
已故著名杜甫研究专家和中国古代文学欣赏理论家傅庚生教授的《杜甫诗论》、《杜诗散绎》、《杜诗析疑》、《中国文学欣赏举隅》、《文学析赏论丛》等专著,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李白研究专家安旗教授,先后出版《李白纵横探》、《李白年谱》、《李诗咀华》、《李白传》、《李白诗新笺》、《李白研究》等专著,  相似文献   

6.
李白青少年时代在蜀中所作诗歌流传下来的为数甚少。据清人王琦《李太白年谱》考定不到十首,只占李白现今保存下来的全部诗歌的百分之一弱。且最能代表李白诗歌风格的那些名篇巨制,又都是诗人出蜀后之作。因此,李白蜀中诗向来不被重视,系统的研究更谈不上。但江流千里,必有其源。李白蜀中诗一如长江之源头,其深秀清幽,同样令人心向往之。诗人出蜀后的作品,无论在题材,技巧抑或风格上都是一脉相承的。在蜀中特定的自然  相似文献   

7.
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诗,三七杂言古,载王琦辑注本《李太白文集》第二十二卷。王琦谓此诗“题下似缺‘别人’字”。统观全诗,王琦的看法是有道理的。因此,诗题应是“下途归石门旧居别某人”。“下途”当是“南下途中”或“江行顺流而下途中”(“东下途中”同)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白也诗无敌”。李白是“以诗名家”的,在盛大诗名的掩盖下,李白的文章却鲜为人重视。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上韩荆州书》两篇文章,由于被《古文观止》选录,广被流传,家喻户晓,是大家所公认的名文,“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已成为脍灸人口的熟语。但李白其他的文章,则少为人知了。李白集注本,传世的有南宋杨齐贤注《李翰林集》,元朝萧士贇补注《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朝胡震亨的《李诗通》,  相似文献   

9.
清代对李白集的编刻情况相对简单,主要有明人编纂李集刊刻、清人注释李集、清人重编李集,以及据两种宋本覆刻。主要成就体现在王琦辑注《李太白全集》三十六卷及李调元、邓在珩编订《李太白全集》十六卷上。这些代表了清人李白研究的主要成绩。此外,因为宋版原刻本今已佚失,清代覆刻的两种宋版李白集对保存李白集文献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一定     
李南 《华人时刊》2004,(5):48-48
随手翻翻,忽然就翻到了李白的《任城县厅壁记》。认真读过这篇文章,忽然就想到了这个题目。 清王琦注本《李太白全集》卷二十八收录李白写的记、颂、赞这三种题材的文章共二十篇,《任城县厅壁记》列为第一篇。“鲁境七百里,郡有十一县,任城其冲要”。任城即今天的山东省济宁市。李白26岁那年,怀“四方之志”出蜀远  相似文献   

11.
从文献学、语言学、文艺学等方面对李白《望庐山瀑布》(其二)异文的优劣、真伪以及产生此种异文的原因作了综合性的论述和推论,认为宋蜀刻本所录《望庐山瀑布》(其二)正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长川"当源自《草堂集》,可能系李白改笔;异文"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可能源自范传正所编《李太白文集》,存李诗初貌;通行本所录《望庐山瀑布》(其二)之"前"字和"九"字应系后人篡改,试图为解决诗作文本问题提供一种思考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李白古风一卷,凡五十九首。这一组诗是后人辑录的,李白原来可能有“古风”这个名目,后人把同类型的作品加了进去,成为现在看到的规模。其实这类作品不只五十九首,王琦本《李太白文集》卷二十四之《效古》二首,《拟古》十二首、《感兴》八首、《寓言》三首、《感遇》四首,都和古风同类。《感兴》八首其四、其六、其七,分别是古风五十九首中其四十七、其二十七、其三十六之别稿;而五十九首其九,《河岳英灵集》题作《詠怀》;五十九首其八与其十六,缪本《李太白集》均题作《感寓》。这些诗属于同一类型是明显的。这类诗现存实有八十多首。葛立方《韵语阳秋》称“李太白古风两卷近七十篇”,可见宋时有的李诗本子,古风也不只五十九首。  相似文献   

13.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是元、明两代最通行的李白诗集注解,明朝屡经翻刻,甚至当时朝鲜和日本都有汉文翻刻本,可见其影响之大。由于此书是元萧士赟删补宋杨齐贤注而成,又称杨萧本。单行杨注原本早已失传,此书亦简称萧本。现在最通行的王琦《李太白集辑注》就是以萧本为底本的。乾隆以后,王注盛行,此书不再翻刻翻印,于是就不流行而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14.
《古风》五十九首是李白的代表作,后人研究李白,很少不提到《古风》的。历代学者一致指出它是对阮籍《咏怀》和陈子昂《感遇》的继承,但对《古风》的评价却不尽相同。一些学者对《古风》备极推崇,如刘克庄说:“太自《古风》与陈子昂《感遇》之作笔力相上下,唐之诗人皆在下风”(王琦《李太白全集》引)。《唐宋诗醇》说:“白古风凡五十九首……其间指事深切,言情笃挚,缠绵往复,每多言外之旨……岂非风雅之嗣音、诗人之冠冕乎?”陈廷焯说:“李白一生大本领全在《古风》五十九首”(《白雨斋词话》)。这  相似文献   

15.
王琦作为清代前中期杭州地区较为著名的学者,以辑注《李太白全集》和《李长吉歌诗汇解》两部著作闻名于世,其注释具有极高的学术性,体现了他成熟的诗学思想。王琦以情景理论和儒家诗学观念观照诗歌,并在解读之中对前人理论有所超越。在运用情景理论之时,重于情与景的融通;在理解儒家诗学观念时,侧重于文学艺术本身的思考,这是体现王琦诗学思想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李白将其诗歌主张、诗学观点贯穿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本文以《李太白全集》及众家评论为基础,从李白的诗歌理想、诗歌渊源、诗歌美学、诗歌境界等方面入手,探究李白的诗学见解与主张以及在诗学批评中所具有的独特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李白《蜀道难》末章云: 剑阁峥嵘而崔鬼,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 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 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 早还家。 其中,“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二句的解释,过去似乎不曾出现过分歧。清人王琦《李太白全集》、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对这两句的解释,都出自宋人萧士的《补注》。萧注曰:  相似文献   

18.
汪伦与李白     
<正> 李白《赠汪伦》诗脍炙人口,其诗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但是,时至今日李白的研究者们对于汪伦其人,或说为“村民”,或说为“豪士”.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我觉得持汪伦为“村民”说的,本于清代王琦.他在《李太白文集》辑注中引南宋杨齐贤旧注说:“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有些人只不过将“村人”改为“村  相似文献   

19.
中华本《李太白全集》卷三十“诗文拾遗”部分收文三则: 《建丑月十五日虎丘山夜宴序》、《冬夜裴郎中薛侍御置酒燕集序》及《郑县刘少用兄宅月夜登台某集序》(下文均称其前二字)。这三篇文章系据黄锡珪《李太白年谱》辑补。黄氏自注:《建丑》和《冬夜》文均抄自《四大法海》。  相似文献   

20.
李白《书情赠蔡舍人雄》一诗,前面叙述自己遭谗去京之事,接下说: ……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猛犬吠九关,东人愤精魂。皇穹雪冤枉,白日开昏氛。太阶得(?)龙,桃李满中原。倒海索明月,凌山采芳荪。……“皇穹”数句前人多不详其解,有的则说:“叙谗谤得雪,再被恩宠”。但李白天宝初年离京后,并无雪冤、再被恩宠之类的事情。黄锡珪《李太白年谱》对此感到困难,把此诗系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