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资助及成才教育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理论和现实课题。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有关贫困生资助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我国高校贫困生在经济层面和心理、学习、思想等成才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呼吁高校要转变观念,关注主体意识、主体需求,正确认识贫困生问题。对于如何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提出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树立“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的资助理念,并就这一理念的构建与实施给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文通过调查湖南某高校100名家庭困难学生代表、家庭困难学生所在系部的资助专干教师、辅导员及班主任找出了高校家庭困难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有:家庭经济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思想道德问题和能力提升问题四个主要方面,提出通过建立高校家庭困难学生成长辅助机制,即为贫困生提供多元化经济资助、心理援助,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他们打造能力提升平台等等,来促进贫困生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3.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贫困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原因,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应针对贫困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着力于从思想上加强教育,经济上扶贫济困,心理上予以引导,环境上感染熏陶,帮助贫困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其塑造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4.
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是体现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满足现代化人才培养需要的必然选择。论文分析了高校贫困生思想方面的特征及成因,以及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强化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生问题解决办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的比例在近年有增无减。为解决贫困生问题,政府、社会、高校、贫困生应联合开展“扶贫助学工程”,即政府加大投入,制定配套政策措施扶贫济困;社会采取多种形式扶贫助学;高校加强思想、心理教育,深化教育改革;贫困生自强自立。  相似文献   

6.
大学贫困生在高校是一个特殊群体,社会各界在帮助他们脱贫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贫困生自我意识的增强,认识自我并实现自我的要求与日俱增,现实使他们不断地关注自我。笔者是通过对大学贫困生群体心理探究及适应能力分析,促使社会、学校和贫困生个人共同努力,为贫困生营造有利于其发展的氛围,树立他们自立、自强的意识,促进经济脱贫后的心理脱贫。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高校和谐、健康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应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以新的思维方式和视角来审视当前高校贫困生的思想现状,并根据教育环境、教育要求的变化,探索和研究新时期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促进高校德育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紧迫而关键的问题。通过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探究,提出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贫困生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特殊群体,并且成为了目前高校发展中较为突出的焦点问题之一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江西省普通高校的贫困生资助问题调查发现,江西省普通高校贫困生数量众多,资助压力大,贫困生资助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对策有:加强贫困生资助管理,使贫困生资助制度化、透明化;拓展经费来源,完善现有的资助方式;积极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建立大学生诚信品行档案,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相似文献   

10.
加强贫困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不应只限于从经济方面着眼,而更应注重其健康人格的塑造。要认真分析高校贫困生健康人格塑造的机制和条件,明确其标准及培养途径,以促进高校贫困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生作为大学校园内一个特殊群体,其经济问题、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成了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不和谐音符。深入分析高校贫困生的状况,研究其形成的原因,探索和谐社会视野下加强贫困生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方法,从而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由于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家庭收入的差别,加之高校招生并轨实行收费制度的实行,大学生相对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因此,从高校培养目标出发,对贫困生的类型加以细致分析,从物质、精神两方面人手不断提高贫困生的自强自立意识,是做好贫困生工作的关键环节。一、高校贫困生的经济、思想状况调查通过对1997年1月我省(普通高校资助困难学生工作经验交流会)交流材料中27所学校的统计发现:在贫困线(家庭年人均收入7OO元)以下贫困生数约占学生总数的118%;特别困难学生(家庭年人均收入五m…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贫困生队伍的不断扩大,贫困生群体在接受经济资助的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高校贫困生的自强、感恩教育成为帮困育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这方面的工作,往往忽视了环境与学生的交互作用。本文试用生态系统发展观来探索社会各界引导和培养贫困生自强感恩意识的途径、理念和方法,构建高校贫困生成长成才的和谐生态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大幅度的扩招,贫困生队伍也日益"壮大",且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解决贫困学生心理困境的问题,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本文拟对高校现有的贫困生主要存在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形式,从贫困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障碍;挫折感与心理承受能力;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最终提出高校贫困家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5.
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不应只限于从经济方面着眼,而更应注重其健康人格的塑造。要认真分析高校贫困生健康人格塑造的机制和条件,明确其标准及培养途径,以促进高校贫困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资助政策体系下高校贫困生诚信问题易发性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资助政策的颁布实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在读期间可以获得国家奖助学金的额度加大,种类更多,同时高校贫困生诚信问题也逐渐凸显。新资助政策体系下高校贫困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虚报家庭经济状况、谋求不当资助性利益、还贷违约等三个方面。在新资助政策体系下,在贫困生资格认定、等级划分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中面临更多困难,加之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诚信意识淡薄,高校贫困生诚信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更值得我们关注。面对高校贫困生诚信问题凸显的现实,我们要增强"资助育人"的工作意识,灵活多样地开展诚信意识教育,同时着重强化对诚信缺失行为的惩戒措施,并且逐步完善资助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校资助体系以无偿资助为主,一部分非贫困生因此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影响了贫困生资助的效果,如何认定贫困生成为这项工作的关键。在实际操作中,各高校较为注重贫困生评定的操作程序,而对贫困生资助后的管理则较为缺乏。因此,笔者认为在整个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应改变目前重前期认定轻后期教育的现状,强化监督意识,加强对受资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感恩教育,构建权利义务对等的"认定-资助-监督-帮扶"四位一体的高校贫困资助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前贫困生已成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同时这个群体越来越呈现出其特有的一些突出问题。分析了奖助勤贷政策宣传、志愿者服务、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旨在为今后贫困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高校贫困生的感恩意识淡薄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导致贫困生感恩意识淡漠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四个个方面。感恩教育作为一种唤起人内心良知的道德教育与情感教育,对于提升公民的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作为一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结合自己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经历,对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国家、社会、学校在物质方面给予贫困生极大的帮助和爱护,但在思想教育方面还存在着盲点。贫困生中存在着种种突出的不良情绪,为此,要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高校贫困生搭建思想教育工作四个平台,为贫困生“精神解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