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生态思想的矛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人与海》作为最能体现海明威"冰山原则"的力作,其主题繁复多样。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作品,进而发现海明威生态思想的矛盾性——一方面宣扬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张扬对自然进行精神征服的"硬汉"精神;另一方面却肯定自然不可战胜,以狂妄自大的态度对待自然必然招致失败。海明威生态思想的矛盾性表现了现代人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困惑。  相似文献   

2.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海明威作品中的自然现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海明威的生态观存在着矛盾:一方面,他热爱自然,谴责人类征服自然的行径;另一方面,却极力宣扬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热衷于对自然进行精神征服.对海明威作品进行生态批评研究,能促使我们去思考人类应当如何进行自我定位、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3.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蕴含着丰富的自然主题,主人公圣地亚哥对自然的矛盾态度正是海明威自然观的体现。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这部作品,揭示海明威自然观的矛盾性在人类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生态批评视野中,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曾被誉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出发,自然的自我存在有其不依赖人类的意义,是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体。在《老人与海》中,"老人"眼里的自然只具有外在的可供利用的经济价值。自然本身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与自然的共生、互生以至生生不息成为泡影。海明威与工业社会里疯狂掠夺式的开发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者并无二致。这种生态观的形成与独特的生态位紧密相关。童年生活环境、家庭教育均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一切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利益为唯一尺度的文化观念。在生态批评视野下,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中正蕴含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而且是两种不同的人类中心主义。主人公圣地亚哥所持的是传统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把人类当作一切价值判断的依据,无视自然的内在价值,企图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欲望。而海明威本人,则信仰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他能够认识并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反对征服和奴役自然,提倡有节制、有理性地开发和利用自然,以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这两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对话,《老人与海》号召读者摒弃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采纳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对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也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安妮·普鲁在作品中倾向于从生态的角度考察当今的社会问题,思索现当代社会中人类的生存危机与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之间的联系。人类对生态无所顾忌的破坏,源于由来已久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基于人类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伤害,普鲁在她的作品中提倡人们改变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观念,将自然视为一个平等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修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以含有丰富生态内涵的墨西哥湾海域为背景,塑造了老人圣地亚哥这一文学史上的硬汉形象。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通过分析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自然生态,可以使我们摈弃习惯性的二元论模式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领悟大自然所蕴含的人文意义,看到世界的真谛和价值正在于其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作为一个具有生态情怀的作家,其矛盾的思想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挖掘,这种矛盾的生态意识在其非洲狩猎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他宣扬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推崇对自然的征服与掠夺,崇尚力量,追求刺激和兴奋,表现出对生命的漠视和嘲弄。另一方面,他又渴望融入和回归自然,主张相对公平的狩猎原则,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他在肯定现代城市工业文明带来文化优越性的同时,思考着文明所带来的生态破坏性与文化扩张性。  相似文献   

9.
《白象似的群山》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一部短篇小说,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怀。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探究了海明威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父权制的批判,揭示了海明威对重构人与自然互蕴共荣局面的希望,对男性与女性平等的渴望。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晚年作品中的生态意识与其早期作品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文章探讨了《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对深层生态学意识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体现了海明威自然生态观的回归,为当今生态文明思考如何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性生态问题的出现和加剧,展现人与自然关系的《老人与海》这部文学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描写了老渔夫圣地亚哥生活态度以及他与大海和大自然的关系。本文以生态批评主义为指导思想对《老人与海》进行了分析,从而呼吁人们保护自然,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角度再次解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种新的尝试.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是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流露出的另一层深刻意义,这部作品表明海明威具有一定的生态意识,但其生态意识又是矛盾的.<圣经>的生态矛盾观是海明威形成相互矛盾的生态意识的直接根源,并决定了这部作品的主要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3.
“自然文学”偏重于写实类作品,而“环境文学”带有人类中心主义倾向,相比而言,生态文学的概念最适合概括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中的生态思潮。新时期的生态文学创作,经历了浅层生态文学向深层生态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徐刚为代表的浅层生态文学只是停留在生态破坏的揭露层面,本质上还是人类中心主义思维;以苇岸为代表的深层生态文学在艺术上弥补了浅层生态文学的缺陷,是生态文学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调整。  相似文献   

14.
针对西方绿色思潮对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反生态性的诘难,通过揭示生态中心主义自然观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的理论缺失,深入挖掘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生态意蕴。研究认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批判了生态中心主义的反理性主义、反技术主义倾向,揭示了生态中心主义自然观在自然价值论和自然权利论的理论困境,认为生态中心主义将生态问题的根源归咎于个人对环境的价值观和态度,这种观点是非历史主义的和唯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批判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仅从价值观层面探导生态问题而忽略了价值观依存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历史条件,认为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坚持自然对人类而言只具有工具价值,是脱离了一定社会结构和历史条件的抽象的近代机械自然观,其追求的人类整体利益和人类长远利益只是一种幻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护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认为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指认自然异化的根源在于社会生产方式,主张通过变革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来消除自然的异化、解决生态问题,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兼具自然维度和文化维度,坚持了自然的先在性和社会历史性,坚持了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始终坚持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辩证统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绿色思潮自然观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性质作了准确定位,主张把文化和自然因素引入到历史唯物主义中,构建了文化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理论,是强调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5.
《圣经》作为西方基督教教义,在人与自然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曾深深地影响人类对自然的基本态度和行为倾向,成为人类文明掠夺自然的重要伦理和价值依据。在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人类重审人与自然关系,以生态中心主义代替人类中心主义,在生态主义的框架内对《圣经》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关系进行辩证解读,对于当代人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人的文化态度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并进行调整:人对自然的部分“复魅”与工业革命时代人对自然的“祛魅”相对;人与自然的“共生”是对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否定;构建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理念;确立适度消费的生活原则,否定无度消费的生活原则;确立“绿色”的有机建设原则,否定“灰色”的、无机非生命建设原则;确立天地境界论生态审美观,否定“自然的人化”的功利主义自然审美观;确立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自信与自觉,走出欧洲中心主义。这是我们生态文明时代应有的文化态度和生态审美观。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析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达洛维夫人》,通过分析人类中心主义和父权制战争对自然和女性造成的伤害,探索作品中女性和自然的紧密联系,可以发现伍尔芙希望构建两性平等、和谐生存的和乐世界的心理愿望。  相似文献   

18.
西方自然价值观念的主流导向是人类中心主义,经过古希腊自然思想、犹太-基督教传统和启蒙思想,这种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念由最初模糊地带有自然从属于人类的性质,到人类成为自然的代理统治者,最后形成了人类对自然根深蒂固的奴役统治。生态中心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提出了时代的挑战,作为与之相对立的自然观念,在批判和抵制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之上形成,通过深生态学思想和生物中心主义,强调自然的独立性和固有价值,在人类与自然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及原则。但生态思想也不能过于极端,需要谨慎地反思,形成一种合理的自然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9.
针对批评界对哈克贝利·费恩是“生态小英雄”的定位,本文提出质疑,认为单从哈克的自然观来看,哈克性格的生态性还值得商榷。通过分析哈克的自我中心主义自然审美,哈克对待自然的矛盾态度以及他对自然的实用主义践行,指出哈克的自然观具有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是非生态的。哈克的自然观深受美国19世纪的流行观念和马克·吐温个人经历的影响,他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是以满足个人需求为目的,并不具有深刻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羚羊与秧鸡》表现出了对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关注。本论文将立足于生态女性主义基本理论,着重分析这部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男性与女性、男性与自然、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用以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以求引起人们对于如何看待女性、以及女性与自然界之间的联系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