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四年至一九○五年,日本帝国主义和沙皇俄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进而争夺亚洲及太平洋的霸权,在中国东北地区打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即日俄战争。这场战争的爆发是由帝国主义掠夺瓜分的本质所决定的,是沙俄争夺殖民地的“远东政策”和日本征服中国的“大陆政策”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是30年代发生的第一次重大的国际政治危机。日本的侵略扩张不仅危及着中国的生存,也威胁着其他国家在远东的利益。当时英国在远东拥有最大利益,它又是国际联盟的实际操纵者和远东华盛顿体系的缔造者之一,其远东政策势必对远东国际局势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史学界一直比较忽视英国的远东政策,而只注重它的欧洲政策,常常简单地认为,30年代英国在远东只是美国政策的追随者。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本文将对“九·一八”事变期间英国的远东政策作初步探讨。一进入20世纪,远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重要地区,其中重点是对中国的争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曾企图独占中国。在战后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英美列强联合向日本施加压力,迫使日本让步,并构筑了维护中国和远东现状的帝国主义华盛顿体系。1920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重新激化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加剧了它们在远东的争夺,(?)起  相似文献   

3.
亚洲太平洋地区历来是帝国主义国家角遂的重要场所。本世纪30年代末期,国际风云变幻莫测,英日之间争夺亚太地区霸权的斗争,纵横捭阖,云谲波诡,十分激烈。科学地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的远东政策,对于我们认识这一时期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关系背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1937至1939年英国的远东政策作一点粗浅的探索。1937年7月,日本彻底撕毁九国公约,对华发动了全面战争。日本的侵略行动,打破了在华盛顿体系下远东地区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关系,急剧地改变了远东的国际局势,揭开了法西斯国家重新瓜分世界,  相似文献   

4.
张玉芬 《南都学坛》2012,32(1):39-44
19世纪90年代以后,俄国外交政策的重心从巴尔干和中亚转到远东,其目标是争夺远东霸权。俄国利用三国干涉还辽的外交成功,实现了在中国的帝国主义扩张,并随之调整了远东政策,于1895—1898年间对中国以经济渗透为主,推行"和平征服"政策,把在华势力范围由中国东北北部扩展到东北南部。义和团运动期间,俄国武装占领中国东北并企图独霸,俄国远东政策由"和平征服"向"武力压服"过渡,并由此出台了"新方针",逐步走上"强硬"政策的冒险主义道路。这一政策的直接结果是导致日俄战争的爆发。从日俄战争中俄国战败的结果看,1895—1903年俄国远东政策和实践在总体上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5.
朝鲜半岛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成为俄日帝国主义角逐的场所。在对朝鲜的侵略活动中,沙俄到底推行了什么政策?这个问题直接涉及到对俄国远东政策的认识。长期以来,苏联史学界认为:沙俄实行了“维持朝鲜独立的政策”。这种见解,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本文试图根据历史事实,阐明沙俄推行帝国主义侵朝政策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沙皇俄国是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日俄战争结束以后,沙俄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战略性转变,由同日本帝国主义拚死争夺远东太平洋地区霸权,一变而为紧密勾结,奉行所谓“联日政策”。沙俄政府为什么要改弦更张?“联日政策’的作用及其性质又是什么?在这些问题上,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争前后的远东国际关系──为甲午战争100周年而作王春良甲午战争前后,远东国际关系的主轴是帝国主义争夺远东霸权,具体说,就是正在问帝国主义过渡的西方列强争夺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的朝鲜和中国。日清甲午战争便发生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之中。一、俄日...  相似文献   

8.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瓜分中圆的狂潮中,美国先后于1899年9月6日,1900年7月3日和1905年1月13日三次发布门户开放外交照会,利用门户开放政策跻身于中国,不仅达到了侵略中国的目的,而且在后来操纵、影响了远东国际关系的格局,为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远东的帝国主义华盛顿体系奠定了基础。本文拟对门户开放政策在远东早期国际关系中所起作用和影响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9.
门户开放政策不仅是十九世纪末美国针对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特殊政策,而且也是美国谋求在华更大利益,协调远东国际关系的均势外交方针.对于这项政策,学术界仁智互见,至今对论不息.本文拟从远东国际关系史的角度,探讨这项政策的缘起及其内涵.  相似文献   

10.
"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社会特殊的传统价值观念在外交政策上的反映,它既涉及美国与列强在远东争夺势力范围问题,也触及为日益一体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多边自由开放倡建规则问题。由于这项政策含有非殖民化思想,并且超前适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趋势,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20世纪世界主要大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博弈。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远东开始成为帝国主义竞相角逐的激烈战场和折冲樽俎的重要舞台。远东问题在现代世界政治中,逐渐占据突出的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接连召开凡尔赛、华盛顿会议,以确立战后世界新格局。但正如斯大林所指出的:“各战胜国之间现在并没有友好的和平,而只有武装的和平,只有酝酿着战争的武装和平状态。”凡尔赛、华盛顿会议刚刚降下帷幕,帝国主义新的一轮竞争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 ,日本奉行的对外政策是以朝鲜为跳板侵占中国的东北部 ,进而吞并全中国的“大陆政策”。为此 ,日本与沙俄展开了激烈争夺。日本作为日俄战争的战胜国 ,继承了沙俄在中国东北攫取的权益。设立满铁是以股份公司的形式作为伪装 ,执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掠夺中国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日俄两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推行各自的"大陆政策"与"远东政策",经过外交、军事准备之后,在中国神圣领土上进行了一场非正义的"分赃"战争,软弱的清政府宣布"中立",听任"两个强盗"的厮杀、掠夺。得势的日本从中国攫取大量权益。这场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标志之一,是帝国主义侵略和战争政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而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争霸战。战后,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战后远东国际关系的演变,加紧了对我国东北延吉地区的侵略。本文拟从远东国际关系演变这一角度,分析日木对我国延吉地区的侵略过程。  相似文献   

15.
义和团运动前后的十余年,是远东国际政治急剧变化的十余年。不仅帝国主义列强极力扩大和巩固在华侵略权益,而且为之进行激烈的外交斗争,经济斗争和军事斗争。远东国际关系经历了空前未有的分化改组,且又产生着新的排列组合,呈现着极其错综复杂的局面。如何认识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政策,乃是能否正确认识这一时期远东国际政治和中国社会何以剧烈动荡之关键。因此,这一课题历来被我国史学界所重  相似文献   

16.
二次大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是在欧洲与苏联争夺。而在远东如何有效地抗衡苏联,则成为实现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后初期,美国在亚洲的战略构想是扶持一个忠顺的伙伴,作为稳定远东的重心。随着亚洲局势的变化,美国在远东的战略目标始终未变,但实现这个目标的战略重心却发生了变化,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东亚大国,交替着充当了美国  相似文献   

17.
太平洋战争是英美日争夺远东太平洋地区霸权斗争的产物。从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到 194 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英美日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科学地比较和分析太平洋战争前英美远东政策异同 ,对于我们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关系背景 ,把握 30年代远东国际关系发展的主脉 ,认识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原因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日本是一个带有浓厚军事封建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自明治维新后,它依靠发展军事经济,发动对外战争和加强对内剥削而迅速成为与美、英帝国主义争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霸权的竞争对手。在独占中国、进而谋取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霸权的日本军国主义南进战略中,东南亚具有重要地位。东南亚的重要性首先是由于其战略地理位置所决定的。从陆地形势看,如日本控制  相似文献   

19.
近东问题是近代国际关系中主要问题之一。自美国独立后,英国摆脱了外部困境,开始加入了对近东地区的角逐。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英国通过购买苏伊士运河股票,加强对巴尔干地区争夺以及宣布维多利亚女王为印度女皇,使其在近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都得到了空前的加强。本文拟就英国19世纪70年代近东政策的内外影响作简要评析。在英国19世纪70年代的对外对策中,近东问题是英国外交活动中最得意最成功的方面。经过近10年的艰苦争夺,英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成为左右近东局势的帝国主义大国。即使有的学者认为:“柏林会议的实际结…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近代史上,中东一直是列强角逐的地区。二次大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帝国主义对中东波斯湾的争夺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愈演愈烈,致使中东成为国际关系的一大“热点”。战后,沙特阿拉伯与美国关系的发展过程,就是美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争夺中东霸权,控制和利用第三世界国家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