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国外,“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消费信贷已十分普遍。目前我国消费结构正转型:相当多的老百姓已不再为吃穿用发愁,他们已把目光转向以“住”和“行”为重心的以消费结构升级为主的大额消费上,此类大额消费需要消费信贷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正> 进入新世纪,中国市场买方特征的日益加深和消费需求的日趋多样化,给激烈竞争中的国内外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保持竞争新优势,国内外知名企业各显神通,用心寻找消费新需求,创新竞争方式,努力创造新的商机。  相似文献   

3.
苏枫 《领导文萃》2010,(10):137-139
<正>他们摆阔、铺张、不会过艺术化的生活。他们需要从物质炫耀向精神炫耀转换。在这个时代,消费成为社会重要的支配力量。"政府侧重追求经济效益,商人忙于追求利润,社会机构围绕消费服务,多方合谋,诱导消费者盲目追求物质,共同成就了一个商业消费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动漫是最具成长性的文化产业,研究儿童、青少年、大学生和成年人动漫消费群体的消费动机,以理解消费者的深层次精神需要并推动我国动漫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雪梅  柴俊武 《管理学报》2009,6(9):1236-1244
对职场Tweens的消费态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可将职场Tweens的消费态度分为炫耀型、变动型和理智型3种类型.分析了性别、文化程度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某一特定消费类型影响的差异程度,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职场Tweens在炫耀型消费方面无显著差异,而在变动型消费和理智型消费方面有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的职场Tweens仅在炫耀型消费方面有显著差异;处于不同城市的职场Tweens也仅在炫耀型消费方面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史建华 《决策与信息》2010,(12):172-172
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其目的在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人民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程度也直接反映了人民生活质量的好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满足直接通过消费来实现。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重庆农村居民消费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农村居民消费率、消费增长率以及消费结构和消费倾向的发展变化,以此为重庆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更好发展提供依据,以便达到优化产业结构、收入结构,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最终达到不断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科学的消费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消费观的含义是,要用消费的本来面目认识消费,指导消费,养活无效消费,负效消费和各种非理性消费,减少消费环节对资源的浪费,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健康的损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的需要,科学消费包含了可持续消费和绿色消费的意思,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可持续消费和绿色消费,科学消费的内容更加完整,更加严谨,也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8.
张同祥 《决策》2012,(4):10-11
由于外部环境恶化,中国出口受阻,房产回落,国内经济增速明显减缓,结构性矛盾突出,2012年中国经济将是极为复杂的一年.2012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其中重要一条是扩消费,希望消费拉内需,促发展,转结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中国消费也不是政府一号召就能启动的,目前制约消费的综合因素很多,如何破解也需要系统思考,顶层设计. 一、我国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1、最终消费率逐年走低.消费率是衡量一国消费需求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新世纪以来是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下降最快的时期,其中最终消费率从2000年的62.3%下降到2008年的48.6%,居民消费率从2000年的46.4%下降到2008年的35.3%,不到10年时间,二者分别下降了13.7和11.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进入新世纪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小康已经成为解决温饱之后的更高层次的生活境界。随着蓬勃兴起的国内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全民性的现象,成为人们所追求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市场需求也将会从“温饱”到“小康”发生质的变化。因此,本文围绕小康社会背景下,国内游客旅游消费需求在消费观念、消费偏好、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四个方面的变化趋势,提出对国内游客和谐服务的策略与措施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朱涛 《经营管理者》2013,(20):31-32
当前山东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是一个提高的时期,消费结构也在进一步的优化中,但消费结构某些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主要受居民收入的影响,同时还受环境和个人消费观念影响。为进一步优化消费结构我们应实施以下的政策加以引导: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消费环境;提高消费者素质,优化消费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协调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剔除不健康消费,继续优化居民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1.
演出市场消费是借助演出产品或者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形式,在我国文化消费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当下我国演出市场消费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市场影响力,为此,相关部门应该针对演出市场消费现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以完善,充分发挥我国演出市场消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在分析演出市场消费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的潜力 从《市场营销学》角度看,市场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消费者群。大学生作为我们社会中的一个特殊阶层,显然构成了一个市场。我国目前有各类高等院校1075所,在校生近300万人。按目前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估计,每人每年需耗费4000元。从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上看,食物消费占58.3%。(其中食堂伙食占52.71%,小食品占5.66%),衣着消费占10.14%、生活用品消费占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国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应该及时由传统的日用型消费向现代享用型消费转移。这样才能解决传统产品过剩问题,拉动住房、汽车、旅游等新的支柱产业。 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是平民化的。即多积累少消费,先积累后消费,存钱防老防病,留给子孙等。而中产阶级既追求个人享受  相似文献   

14.
中国奢侈品消费正在进入黄金时期。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中国已经出现了一批有消费能力的富人阶层,他们追求品位和个性化消费;二是在首先富裕起来的阶层中,奢侈品形成一种示范效应,也让白领、小老板开始追逐,变成“排浪式”的消费浪潮;三是现在许多独生子女踏入社会,他们的消费观念已经改变,而且家庭也有实力支撑他们的这一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是主要由外需和投资拉动,促进国内消费的目的是使国内经济健康持久的增长,本文从凯恩斯消费模型出发,以我国1997年到2005年的数据为基础,重点分析了影响消费的两个问题一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二是边际消费倾向,两者的结合为我们分析当前我国消费需求不足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16.
“消费”一词在诞生时就带有一种奢侈化色彩,指过度消耗。由于经济发展和消费活动在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层意思渐渐消失。然而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再次烙上了“高消费”、“享受型消费”的印记。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国消费者的消费突破了功能性消费的框架,进入炫耀性消费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随着跨国媒介集团渐进式进入我国,随之而来的全球性消费意识对我国受众有精神物化之潜在威胁。而以大众文化作为文化诉求的我国私人领域的特点,一定程度上与全球性消费意识暗合。为了避免全球性消费意识的侵蚀,我国文化产业要争取民众的文化认同,增强民众的文化抵御能力,来营造我国主流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拥有两类投资者的模型:一类具有“内在性消费习惯”,该习惯依赖于其自身的消费,投资者在进行消费选择时均要考虑内在消费习惯的影响;另一类具有“外在性消费习惯”,该习惯依赖于总的消费水平但不影响消费决策.用这种模型来分析异质偏好对资产定价的影响.发现在通常情形下,内在消费习惯增加股权溢价水平,而外在性消费习惯对股权溢价...  相似文献   

19.
<正> 《国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1994年1月1日施行以来,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消费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消费教育从无到有, “明明白白消费”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共识。近年我国消费教育出现了下列新特点:一是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迫切需要开展消费教育,让广大消费者获得有关消费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学生消费出现一种新倾向:从对实用功能的消费过渡到对符号的消费。他们不再只关注商品的实用价值,而更多的注重它的符号价值,追求一种个性的张扬和自我的表现,追求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当代大学生符号消费,概括出大学生符号消费的特征和影响,以期为开展消费教育树立正确消费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