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术合法性是如何可能的--《先验批判》读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国华 《学术界》2002,(4):176-181
上个世纪最后二十年 ,中国大陆似乎迎来了一次不大不小的学术的“文艺复兴”。当然 ,这次所谓学术的“文艺复兴”所取得的进步 ,也只是相对于此前数十年尤其是“文革”十年中国大陆的学术陆沉而言 ,比较起 2 0世纪上半叶王国维、陈寅恪诸先生活跃的年代 ,好像也很难说有很大的长进。因此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 ,对学术合法性的条件进行一番批判性审查 ,看看中国学术的发育还缺少什么精神维生素 ,似乎就是一桩颇合时宜的事情了。刘士林先生就是在此适当的时机推出了一本他名之为《先验批判》的适当的著作。正如其命名所暗示的那样 ,这本书带有浓…  相似文献   

2.
文艺学批评"非学术化"批判——学术批评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质上属于学术批评的文艺学批评领域,现今却存在着"非学术化"盛行的现象.其中的原因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文艺学学术批评本身的难度;二是文艺学学术批评环境的不良.文艺学界应充分认识到科学是"一个永远开放的战场",应"拒绝以任何的形式压制批评者以及他们的看法",视文艺学学术批评为文艺科学良性发展之必需;学术期刊界应充分认识到"掩盖错误是最大的理智的罪恶",广开学术批评言路;学术行政管理机构和部门应通过制度性的建设来鼓励学术批评.  相似文献   

3.
刘士林 《学术界》2002,(4):186-190
“刀耕火种”  在日常学术交流中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一个好题目、一个好领域、一种好方法 ,总因为“歪嘴和尚念不了正经” ,而使得一片片生机勃勃的处女地 ,顷刻之间就成为谁也不愿再耕耘的荒漠。而当代这种粗糙的精神生产方式 ,与原始人的刀耕火种 ,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这与中国社会中残存的属于农业文明的意识形态有关 ,从小学生的历史教科书开始 ,人们就一直赞美这种胼手胝足、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 ,却远没有看到这种粗糙的农业工艺技术 ,对各种自然资源所造成的难以弥补的破坏与毁灭。我是在偶然看了费孝通的《行行重行行》之后…  相似文献   

4.
丁少伦 《学术界》2002,(4):181-186
世纪之初 ,中国学术正在孕育着新的突破。这种说法不是没有理由的 :80年代以降 ,在经历了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双重洗礼之后 ,中国学术逐渐成熟起来。其中 ,一个显著的标志 ,就是人文科学各主要学科都在寻求自己的“问题域” ,言说自己的“话语” ,构建自己的“前沿话语群”。这是值得称道的。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种令人忧虑的倾向 :人们纷纷逃离或摈弃形而上的哲学思辨或本体论研究———因为谁都清楚 ,这种探索的艰难乃至无望 ,对于一个学者的学术生涯意味着什么。更为令人沮丧的是 ,你竭力说了许多东西 ,别人却说你说了许多不应该由你说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是否可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思想这些年风头正劲,但实际并不成功.因为它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在立场上没有真正跳出人类中心主义;而其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诘难,也经不起仔细推敲.  相似文献   

6.
一、先验批判与学术批评对把先验批判引入学术批评领域中 ,有一种比较有深度的质疑是 ,尽管觉得这套先验批判方案看上去不错 ,它对于粗制滥造的当代学术生产也有一种警醒作用 ,但由于对“纯粹理性结构”的标准及其合法依据感到比较玄乎 ,因而觉得与其寄希望一个难以把握的思辨哲学概念 ,毋宁去借鉴一些当代西方学者的那种更实在的知识社会学思路 ,比如采取布迪厄的场域理论 ,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寄托在“一个围绕学术理性的信念建立起来的具有自主性的学术场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讲 ,对于作为学术批判之尺度的先验批判来说 ,当然应该有一…  相似文献   

7.
黄忠顺 《学术界》2006,(5):131-135
本文从“学术泡沫”问题入手,就如何看待未能超越前人的重复研究和“学术大裁军”的是非展开论辩,批评了当前学术批评中单纯面向学术史的知识创新眼界对学术之用视野的遮蔽。认为将西方“纯学术”理念下的尺度作为绝对学术尺度来批评当前中国的学术,有违中国学术的本性。  相似文献   

8.
先验批判与学术创新——对当代学术原创性的一种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学术文化史的角度看,人类最具思想学术原创性的年代,无疑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所谓的轴心时代(BC8世纪-BC2世纪)。根据雅斯贝斯的看法:其核心是出现了人的哲学意识,作为人类历史的一种飞跃性进展,它在地球上的中国、印度和西方三个地区同时生成了文明时代的精神结构,其标志性的成果即中国的诸子百家、古印度的佛教智慧以及古希腊哲学。轴心时代的影响是如此巨大,以致于雅斯贝斯这样说:“直到今日,人类仍然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重新被它激发思想才智。自那以后,情…  相似文献   

9.
学术批判与批判性思维--兼论黄展骥的学术批判特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宏志 《学术界》2002,(3):172-176
学术创新预设学术批判。作为一个对话或论辩过程的学术批判是真理创造过程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批判性思维观念和技能对真诚而正当的论辩或学术批判至关重要。批判性思维是运用普遍的智力标准对思想构成要素的评价。通过批判性思维 ,我们发现一种思维的优点与弱点 ,进而改良思维。考察黄展骥先生的学术批判活动 ,可以发现其 6个显著的特点 :批判的主导性、批判的普遍性、批判的具体性、批判的交际性、批判的普及性和批判的建设性  相似文献   

10.
田畔 《学术界》2002,(2):177-195
经过 2 0 0 2年 1月 1 0日之后一个多月的大论战 ,王铭铭事件的谁是谁非已经非常清楚。王铭铭的辩护者在全国人民面前输了理。在王铭铭本人认错的基础上 ,北京大学对其做出相应处理 ,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学术界有识之士开始向更深层次的腐败开战 ,王铭铭事件自当告一段落。然而 ,还有些人比如有一位署名“brainzhou”的先生 ,于日前在世纪中国网—世纪沙龙论坛发布《学术批评的学术规范问题》〔1〕一文 ,打着总结王铭铭事件经验、“探讨学术批评的学术规范问题”的旗号 ,把已被批得体无完肤的歪理又搬了出来 ;甚至不…  相似文献   

11.
学术批评贵在"直""诚",若落于"蹊跷",则不免使人觉得味同嚼蜡,如坠五里雾中.  相似文献   

12.
杨玉圣 《学术界》2002,(4):130-145
有关王铭铭教授抄袭美国学者哈维兰《当代人类学》这一学术剽窃事件的讨论中 ,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即从一开始就有许多人为王铭铭喊冤叫屈 ,鸣不平。这种中国特色的滑稽剧半年多来从未消停过。武汉大学教授梅林亦复如是 ,而且其为王铭铭的辩护辞也最经不起推敲  相似文献   

13.
张涛甫 《学术界》2003,(3):145-146
近年来 ,学术打假的呼声此起彼伏 ,这主要是针对学术界的一些腐败现象。在社会转型过程中 ,在社会公众心目中被一贯视为净土的学界也不同程度地遭到世俗风气的污染。权钱交易、剽窃抄袭、学术寻租等丑陋现象开始进入清净的学术门墙 ,这破坏了多年承传下来的学术传统和游戏规则。这些丑陋现象已经引起每一个有学术良知的知识分子的深深忧虑 ,也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众注意力的主要载体 ,对学术界接连不断曝出的丑闻表现出很大的热情 ,一些媒体也开始介入学术批评。作为社会公器 ,媒介对学术界的腐败现象予以揭露和批评 ,…  相似文献   

14.
现在经常听到有人抱怨现在学界越来越缺乏严肃的学术批评.显然,这是一个较为客观的判断.平心而论,我们在各种学术论坛上欣赏到的诸多批评,很少是严格的学术批评.有些批评汗漫随意,似是而非,甚或仅仅是一些非理性的漫骂,由此很难构成一种有效的学术批评.  相似文献   

15.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当前的学术乱象或学术不规范现象大致可分为非学术思考、非学术表述以及非科学方法操作三种情况。当然,在学术与非学术、科学与非科学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但是“理性、真理、逻辑、可重复”则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每一位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以及学术批评工作者所应当追求的。  相似文献   

16.
劳承万 《学术界》2002,(4):159-163
现在活着的人 (不到一岁的婴儿除外 ) ,都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人了 ,这是一种幸运。据说在世纪之交 ,便有大人物出现。然而又千万不能忘记 ,“世纪末的悲哀”与“世纪初的渺茫” ,这也会使人一事无成的。因此 ,新旧时代的交替、转型 ,无疑地是具有两重性的 :智者 ,穿透黑暗 ,迎接光明 ,心中蕴含着一股勇气与智慧 ;愚者 ,认同黑暗 ,把“光明”当作“鬼火” ,兔子的怯弱 ,鼠般的目光。2 0世纪中国当代学术的走向、业绩、问题与命运 ,到底应该如何把握与评价 ?这是当代任何愿意独立思考的大脑 ,都必须认真思索的。这是一个极为严肃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对20世纪中国思想界的经验教训作更深层次的学理探讨.通过对"获得性遗传"所形成的民族心理的先验结构进行批判审视,对现当代经验进行反省和反思,进而论说了科学精神与人的自由的哲学知识论基础,提出了三个"不受人惑"的方法.文章认为,如何使科学精神、特别是那不受人惑的方法在我们民族中真正生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难题;但对这一问题的多视角、多层次的深入探讨,乃是从思想文化上解决中国社会当前和未来走向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曾振宇的反批评文章给予答复 ,以证《“前哲学概念”的“气论哲学研究”》一文对曾著《中国气论哲学研究》的批评并非“颠倒黑白”、“诬陷与中伤他人” ,亦非在曾书的“一些枝节的问题上大做文章”。按照曾书作者采自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说 ,否认“中国有哲学” ,认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主干范畴是遵循“原始思维”之“互渗律”的“前哲学概念” ,才真正会“导致中国本土哲学独创性文化品格的沦丧与西方文化权力话语的横行”。本文举证说明 ,曾书严重“曲解”或“篡改”了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中的本体观念》一文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黄安年 《学术界》2001,(5):158-160
学术批评网自 2 0 0 1年 3月 15日开通以来 ,截止 5月 4日晚 2 2时 ,总访问量已经达到 50 138,总访问人数为 2 612 4 ;该日的访问量超过 2 50 0 ,日访问人数1532。从最初 10天时的日访问量 70 0多 ,到一个月后日访问量逾千 ,到了 50天时突破两千多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时下关注学术批评的人越来越多了。由一个年轻学者主持的如此专业的学术网站 ,为什么会在短期内得到这样迅速的发展呢 ?从客观条件来看 ,一是学术界值得评论的问题实在很多 ,而传统媒体能够提供的评论空间又实在太少。二是网上评论的高效快捷方式和学术自由空间 ,是其他评论…  相似文献   

20.
(二) "10·26会诊"的真实意图何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疑点越来越多."10·26"这一天巧合的事情不少,就在"会诊"这一天,中央电视台午间节目"新闻30分"中播发了一条新闻:"中学历史教材错误百出出版社自有说法不以为然."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