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费尔巴哈和青年马克思的关系李锦昆1932年,朗兹胡特和迈尔出版了马克思的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著作出版以后,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的影响就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激烈争论的问题。这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起源研究中一切分歧意见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关系问题的研究,自从马克思决定性地超越费尔巴哈、对整个德国古典哲学行之真正批判的那一刻起,有着伴随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长达一个半世纪多的追问历程。对此问题的研究中,“二阶段论”和“三阶段论”最具代表性。“三阶段论”者确认马克思哲学变革中有一个所谓的“费尔巴哈派”阶段的存在,夸大了费尔巴哈哲学在马克思唯物主义观形成中的地位和意义;与之相反,“二阶段论”者则极力贬低马克思哲学变革中费尔巴哈哲学的意义,消解费尔巴哈的一般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对马克思思想转变所起到的积极影响。对此问题所作的各种探究之间内涵着的巨大差异,仅仅预示着针对这一问题所作的研究远远没有达到问题本身所包含的深度。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中曾经历了一个对费尔巴哈的"迷信"即费尔巴哈派的阶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不仅借助了费尔巴哈的"类本质"等术语,表现了对费尔巴哈的热烈赞扬,更重要的是,马克思站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哲学立场研究现实和理论问题。同时,由于对资本主义现实问题的研究,马克思的思想中也萌发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因素。但是,从马克思当时的总体思维范式来说,马克思还没有离开费尔巴哈的哲学基地,马克思还不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理解,涉及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当我们按历史的本来面目去研究马克思早期思想时,就会看到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经历了一个接受其影响、逐步超越到完成超越的过程,因而也就会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特别是与人本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特征。在自然观问题上,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与费尔巴哈哲学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本质差异。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自然观的超越体现在:人化自然对感性自然的超越;人与自然的交互作用对自然之于人的优先地位的超越;实践自然观对感性自然观的超越。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自然观的分歧,源自于两者对自然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理解:费尔巴哈将自然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为感性直观的对象,而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则将其理解为感性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正>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发表,标志着青年马克思离开黑格尔唯心主义,而向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转变。研究这本书的写作与费尔巴哈的“颠倒方法”的关系,对于正确说明费尔巴哈在马克思世界观转变中的作用,是很有意义的。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受到费尔巴哈的“颠倒方法”的启迪,作为一个原因,从而开始了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并逐渐走上了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道路。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在受到费尔巴哈的影响以前,就从鲍威尔那里接受了颠倒方法,并在《博士论文》中运用这个方法批判了宗教神学和柏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费尔巴哈时期与人的本质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篇论文里,我将集中研究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过程,主要关注的是马克思最初接触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哲学,并把它作为进一步确立关于人的思想和理论的必然突破点的问题。在这里我特别注意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从1843年至1845年这个阶段,也就是从马克思早期著作深受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到马克思《论费尔巴哈提纲》、诞生这一时期。我的研究本意在于揭示马克思在这一时期中提出的“人的本质”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这一概念是马克思从费尔巴哈哲学借用来的术语。所谓本质  相似文献   

8.
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其中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历史观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奠基和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到底存在不存在费尔巴哈阶段,学术界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从马克思哲学中的费尔巴哈阶段、人的异化问题和《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三个维度,概括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自由观的嬗变有其内在逻辑的转换。青年马克思虽形成自己独特的自由观,但整体上未摆脱黑格尔唯心论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马克思在经过1845年格式塔式哲学转变后,找到重新解读自由概念的基础,即人类现实的实践活动。马克思自由观由经济学分析而最终达到哲学解读,清除旧哲学对自由的纯思辨定义。  相似文献   

10.
在哲学美学中,外化、异化与对象化是容易混淆的核心范畴,分析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青年马克思对这三个范畴的阐释,区别其本质涵义并勾画出哲学美学中这三个范畴的发展态势,对于哲学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费尔巴哈对整个哲学—形而上学进行了猛烈抨击之后,施蒂纳又特别地针对费尔巴哈再度向哲学—形而上学宣战。但无论费尔巴哈还是施蒂纳,他们对一般形而上学作战的结果最终却不幸都复归于形而上学的本质之中。其间的差别在于:费尔巴哈的不幸乃是悲剧,而施蒂纳的不幸则到处表现为喜剧性。而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乃是对一切形而上学的批判,正是由于并且通过这一批判,全部形而上学的终结一事对于马克思来说才是现实的、可能的。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与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在性质上是十分类似的,就马克思所面临的思想任务而言甚至可以说是同一的。这一批判首先具有存在论意义上的重要性,因为正是这一批判才充分而完整地触动并瓦解了近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正是在这一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以及由之而来的“历史科学”的纲领,才可能内在巩固地建立起来,其完整的意义才可能在本质上重要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麦克斯·施蒂纳在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他的重要性至多被消极地看作是马克思摆脱费尔巴哈影响的中介或跳板。然而,借助于对恩格斯写给马克思的两封关于施蒂纳的书信的解读,可以看出施蒂纳利己主义的巨大迷惑性,同时也可以看出马克思极为重视对施蒂纳的批判,这种重视主要不是表现在理论方面,而是表现在社会实践方面。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以“社会关系总和”批判费尔巴哈“类”本质,实现了批判范式的全面转换。批判出场方面,费尔巴哈以经验直观方法理解人及其相互关系;马克思将社会关系作为人的本质,实现了人学基础的转换。批判立场方面,费尔巴哈从市民社会出发,以爱为基础建立宗教的人本学;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性质,“总和”的实现只能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批判方法方面,马克思基于总体性考察,扬弃了费尔巴哈对人类社会研究的形而上学方法,将其唯物主义立场与辩证法有机融合起来,完成了运思方式的变革。批判指向方面,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仅在思维领域革命的不足,主张现实地改变世界,为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4.
康德美学思想是西方近代美学的转折点。以“主体”为核心的美学话语是对人之为人的哲学反思 ,对人类精神价值的终极性思辩 ,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人类学意义。由此导引出费尔巴哈、舍勒等近现代思想家的哲学人类学话语 ,并成为西方现代、后现代思想话语的理论起点。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审视康德的美学话语 ,有助于当代人找到精神回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中,费尔巴哈起到了纽带和桥梁作用。作为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哲学之间的“中间环节”,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加速了马克思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进程。但是,犹如一直都不是纯粹的黑格尔派一样,马克思从来也不是纯粹的费尔巴哈主义。马克思不仅依据费尔巴哈的宗教理论展开了对黑格尔宗教观的批判,而且他还进一步指出费尔巴哈脱离现实,忽视政治,这正是他对宗教批判的致命缺陷。  相似文献   

16.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探索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成果 ,这条道路的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列主义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7.
青年马克思所处的时代,黑格尔影响下的德国思想界热衷于在纯思维的领域里进行纯粹抽象的思想试验。马克思借助于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以及对黑格尔、费尔巴哈、赫斯和恩格斯等人的思想所进行的创造性转换;一方面在对私有财产的发展的历史过程的考察中初步走出了纯粹抽象的思想试验,但另一方面又在对现实的异化劳动的理论批判中重新回到了黑格尔的思想试验;而在这种走出与返回的理论冲突中,已经内在地孕育着日益增长的现实因素;为马克思后来通过对现实的内在矛盾分析寻找批判现实的力量,从而为真正走出纯粹抽象的思想试验提供了新的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18.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是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扬弃和发展。文中着重讨论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异同及其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揭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