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次柏林危机是冷战爆发后美苏首次面对面的直接对抗.美国的应对决策体现了从富兰克林·罗斯福执政之初开始的危机事件应对机制由"国会主导"向"以总统为核心"的转变,总统哈里·杜鲁门通过对"是否坚守西柏林"以及"如何发挥核武器的效用来回应苏联行为"等问题的处置,彰显了这种核心地位.同时,美国国内"反苏"的舆论环境和政治境遇、党派关系以及总统部属等诸因素也有效地维护了总统在决策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2.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最高领导人的更选,几经曲折,蹒跚至今,仍在继续。种种迹象表明:从安德罗波夫执政的十五个月,经契尔年科到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来,正在酝酿和积极准备进行一轮新的经济改革。这一时期很可能作为苏联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而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3.
东汉光武帝平定“彭宠之叛”史实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中兴之业"始于经营河北.而对渔阳郡的争夺,构成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两汉之际,控制渔阳局面的彭宠,先归附更始政权,后来又投依"镇慰河北"的刘秀.彭宠所派出的渔阳精兵,与上谷太守耿况的军队,实为刘秀经营河北的核心军事力量.但是,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二月,彭宠却起兵造反,挥兵进攻幽州牧朱浮于蓟.这与同年正月发生的真定王刘杨谋反之事,先后相继,对刘秀经营河北大业形成了极大冲击.刘秀在处置彭宠之叛时,表现得十分宽容,甚至几近柔软寡断.分析从缓处理的原因,可能是刘秀为了笼络河北豪强势力而刻意作出的姿态.因为彭宠之叛,并非出自彭宠的初衷,而是出自刘秀亲信朱浮的刻意逼迫.当时人对朱浮的"生事"之攀,多持非议.素以信守道德自我标榜的刘秀,在处理彭宠之叛时,势必顾及舆论评价.当然,为了笼络河北豪强势力,刘秀也有刻意作态的必要.刘秀的"中兴之业"由此显现出"道德战略"与"兵事战略"并重的特色.这是汉光武帝与汉高祖经略天下的大异其趣之处.  相似文献   

4.
张晚林 《船山学刊》2003,(2):65-68,89
"行动的一切德性价值的本质,取决于道德法则直接规定意志."①这是康德在道德问题上"截断众流"的论断,他的这一论断被称为"道德学中的哥白尼式革命".但这里所说的"革命"是针对西方传统道德学说的思考方式而言的.在中国,儒家是自始即默许康德这一论断的.孟子日"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此即已示.由是可知,在道德问题上,不论是康德还是中国的儒家,皆肯认道德行为只对道德法则负责,而不对行为的后果负责,即德性只从"因"上见,不能从"果"上见.  相似文献   

5.
"元老记者"于右任长期被贴上党派色彩浓重的标签.人们承认于右任的舆论思想和舆论监督实践是激烈的,但又往往认为这种激进是以"政治目的"为出发点.事实上,于右任的舆论观和报刊实践比人们想象的要真诚、彻底也更加理想化,他主张监督的不仅是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还包括自己为之奋斗的资产阶级政府;他希望报刊所代表的是真正的"人民",虽然这看上去仅仅是一种理想.  相似文献   

6.
"文革"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段低谷时期.由于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苏联文学的译介也大大减少,但在"文革"时期仍然是翻译出版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时期的苏联文学翻译,不论是在选材方面,还是翻译策略方面都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利用生态翻译学理论对"文革"时期苏联文学的译介出版进行了分析."文革"时期的苏联文学翻译,受到了意识形态、国际形势、时代背景等翻译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从翻译群落生态来看,虽然政治意识形态干扰严重,译者的身份被边缘化,但并不能就此否认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政治学、舆论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等学科依据各自不同的学科特点,对舆论的定义和形成过程进行了界定、深入探讨与研究.但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对独立的舆论个体的研究,并且是在一个共时的历史平面上进行的.而本文将从人类整个历史过程出发,通过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发展以及人类的价值认同过程的考察,对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一个线性的描述,并提出"众升螺旋"假说.我们认为,"众升螺旋"假说的提出,不仅仅为我们展现了社会中各种社会问题的发展过程以及舆论的发展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从整体上展现了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模式.最后,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众升螺旋"这一假想的提出为人们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角度,从而使我们能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提供一种建设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苏联亡于民族分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体制弊端历来最为学界关注,而造成民族分裂祸端的历史传承因素,似乎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在相当大程度上,苏联的解体与1917年"二月革命"至1922年底创立苏联过渡时期,沙俄帝国体内民族分裂因素以独特的方式被激励和传承密切相关。而苏维埃运动本身具有的多种社会政治属性,使它在俄共(布)重新统合前沙俄帝国境内各民族的进程中,承担了极为关键的历史使命,同时客观上也扮演了传承导致未来国家和民族分裂因素的关键性历史角色。  相似文献   

9.
平衡各方利益为解决企业破产中的知识产权许可合同问题提供了理论支点。实践中,传统的待履行合同方法因未能顾及知识产权的特性而难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允许被许可人在许可人破产、破产管理人拒绝履行合同时继续使用知识产权,而对被许可人破产时破产管理人能否承担知识产权许可合同义务有"假设性测试""真实性测试""字面含义测试"三种解决方法的争议。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国应在破产法司法解释或相关法规中构建企业破产中的知识产权许可合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正> 马克思毕生的精力,研究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有极其深刻的认识.他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自行解决的,因而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给人类带来灾难.要解决这个基础矛盾,只有一个办法:实行社会主义革命,没收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在这个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老祖宗经几十年研究得出来的结论.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可惜他1924年就去世,斯大林领导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建设,是按照马克思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的原理去做的.由于苏联是第—个社会主义国家,也缺乏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不少,但尽管如此,苏联经济仍取得重大的发展,由原来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70年间发展成一个超级大国,能够同美国抗衡一时,这也是很不简单的成就.但是苏式的计划经济是教条主义的、僵化的计划经济,没有完全根据苏联的实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