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天国开国英雄冯云山(1822—1852年),1843年在广东花县家乡参加洪秀全首创的拜上帝教,次年跟随洪秀全“出游天下”,足迹遍及两广数十州县,宣传革命。1845年以后,他独自进入广西桂平县紫荆山,以巨大的革命毅力进行宣传群众和组织群众,开拓革命基业。1851年参加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转战千里,屡立奇功。1852年6月在广西全州北面蓑衣渡附近的水塘湾与清军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仅三十。冯云山在立教创会、兴师建国、立法定制等方面都为太平天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紫荆创业,组织拜上帝会,则是他最主要的一个贡献。下面仅就冯云山与拜上帝会的一些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一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几个不同阶段。其间革命发展情形起伏变化,与太平天国领导人的思想作风变化均大有关系。酝酿发动时期,是革命最艰苦的阶段。洪秀全和冯云山,都是农村下层知识分子。“当秀全约十六岁时,其父以家计困穷,不能再供其读书求学”只好辍学在家,牧牛务农,后来当了乡村教师,冯云山后来也教书为业。他们科场失忌,怀才不遇,对清朝的腐败深感不满,在鸦片战争可耻失败和农民运动不断高涨的刺激下,萌发了革命思想。创建了拜上帝会;由于捣毁偶像,  相似文献   

3.
洪秀全冯云山有没有建立一个“拜上帝会”?近年来有的同志提出否定的意见。茅家琦同志认为:“洪秀全、冯云山宣传拜上帝,通过劝人拜上帝团结了一大批革命群众,发动了金田起义。洪秀全没有建立什么‘拜上帝会’,地主阶级的一些记载中所说到的‘拜上帝会’是他们强加给拜上帝的人的一个称号。”①理由是除了地主阶级的一些  相似文献   

4.
(一) 太平天国革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特别是它以拜上帝会的名义倡导革命,这是一項不容忽视的特点。如何估計太平天国革命中宗教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来理解拜上帝会教义和革命思想的关系?如何来認識拜上帝会和基督教的关系?这都是些重要而复杂的問題。这些問題牵涉到总結太平天国的历史教訓,牵涉到我們对农民战爭和宗教问题的認識。西方資产阶級中国历史研究者们对太平天国的宗教問題有着形形色色的看法。有人說:它的宗教“內容溯源于耶穌教”,但“它是极端中国式的”。又有人說:“太平天国的宗教是基督  相似文献   

5.
1851年在广西桂平县爆发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至今已有140年的历史了。对于太平天国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金田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有的人简单地归结为一句话:阶级斗争尖锐。诚然,金田起义前夕,金田地区阶级斗争是十分尖锐的,这无疑是起义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本文仅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作为太平天国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洪秀全、冯云山来到广西,首先落脚在龙山山麓的贵县赐谷村,并在那里发展了一百多人加入拜上帝会,但他们却不在龙山山区扎根,而要跑到桂  相似文献   

6.
中外无数革命运动的历史都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任何一个革命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建立自己的政权,就必须推举出本阶级善于组织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并由他们组成比较稳定而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实行正确的领导才有可能,140多年前,太平天国起义的胜利,就是靠拜上帝会的领导核心成功领导的结果。那么,拜上帝会的领导核心究竟是怎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起义的失败,距今已有一百四十年历史,但它的壮举却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本文试就太平天国前期和晚期法制思想的发展变化,粗作比较分析,并以此探讨法制建设对太平天国事业兴衰的影响。一、法制思想发展的第一阶段——朦胧的法制意识太平天国前期和晚期法制思想的发展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金田起义前后到1853年建都天京。金田起义前,洪秀全和冯云山为了发展和巩固拜上帝会,把“摩西十诫”的内容,稍加  相似文献   

8.
<正> 金田起义前,洪秀全,特别是冯云山,在广西紫荆山地区传播拜上帝会,对宣传和组织群众,准备起义,起了重大作用。但具体领导金田团营起义的人是杨秀清,而不是洪秀全。本文拟就杨秀清领导团营起义的功绩,提出个人粗浅的看法。据记载,甘王庙事件后不久,洪秀全经贵县遄返广东,冯云山、卢六被捕进桂平县监狱,卢六死在牢中,在拜上帝会内部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以后,杨秀清、萧朝贵等才应时而起,成为紫荆山拜上帝会的实际领导人。在冯云山被捕八十天后,即道光二十八年三月初三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历史上“拜上帝会”的存在,多年来为中外史家所公认。近年,国内有的研究者提出否定意见,引起争议。笔者赞同拜上帝会存在并系自称说,但对个别史科的理解有所不同,另外,对尚未有人释及或释而未详的几个疑题略具浅见,习作求教。 一、对一条存有歧义的史料的辨析 瑞典传教士韩山文根据洪仁玕口述撰写、简又文中译的《太平天国起义记》(以下简称《起义记》)中,述及冯云山“留在紫荆山一带,逾数年,热心传教,成绩极大,至多人信教,甚至有全家族来领受洗礼者。”在这段话之后作者接着说: “此等新教徒即自立一会结集礼拜,未几,远近驰名,而成为‘拜上帝会’。” 这是一条多为中外论者所引据的史料。近年来有的研究者发现简氏的这段译文不够准确,作了新译。《太平天国兴亡史》一书中译为: “他们自己成群地汇合起来,在一起进行宗教礼拜。很快他们以‘拜上帝会’的名称而  相似文献   

10.
何谓“才财两富”?请看简又文的说法:“其(指石达开)初入拜上帝会,似是先因洪氏在贵县久闻其大名,且才财两富,特亲往说服之。”简氏于1943年著《太平军广西首义史》时已持此说,至1959年著《太平天国全史》时,说法仍旧。这就是说:石达开之参加革命,是洪秀全、冯云山去邀请的;为什么要邀请他?是因为他一有才干,二有家产。  相似文献   

11.
冯云山是太平天国前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一个杰出的农民革命宣传家组织家和军事家。他不仅为太平天国革命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而且为太平天国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但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长期以来,对于他的家庭情况、后裔去向问题,书上记载较少,而且有些材料以讹传讹。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从一九七五年七月至一九七八年十二月,曾经到冯云山的故乡——花县狮岭公社作了多次调查。现将调查材  相似文献   

12.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拜上帝会冯云山为寻找反清根据地,来到广西农村,当他踏上崎岖山路进入桂平紫荆山谷时,应时应景,百感而发,于是吟了一首诗:“穿山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触景生情,正是写下他此时的心情。见有编造太平天国诗集者,将它列为冯云山名下,但此诗并非冯云山作。钟文典教授的《太平天国人物》(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也称.此诗乃借用《水浒传》第四十三回的“李逵迎母”诗,只改动了前三句的五个字。按《水浒》在李逵为母寻水发现一溪好水时,所引用诗句…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与历代农民战争的最大区别之一就在于它是在一个领导集团的集体领导之下发生的。从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到冯云山在广西传教,逐步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包括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在内的领袖集团。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兴衰成败与这个领导集团息息相关。过去史学界只注重对太平天国农民领袖进行个案分析,这种分析虽必不可少但却难窥全豹。笔者试图将太平天国前期的领导集团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限于篇幅,本文仪评述其内部关系。1.在定都天京之前,太平天国领袖之间逐步确立了一种以洪秀全为首的、带有朴…  相似文献   

14.
略论上帝教与太平天国革命的始终蒋玲爆发在19世纪50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组织最严密、纲领最明确的一次农民革命。这次革命和历史上其他农民起义一样,是利用宗教外衣作掩护而掀起的。从创建拜上帝会到太平天国革命取得胜利,定都天...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革命始终是在宗教外衣下进行活动的。它的宗教外衣,在中国方面,一般称作“拜上帝会”:①在西方则被看作是所谓的“太平基督教。”②不管叫作“拜上帝会”也好,叫作“太平基督救”也好,它的教义基本上是属于“早期基督教”或“原始基督教”一派的。这个问题既涉及到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的宗教是中国化的基督教,是西学东来、中西合璧的神学思想。太平天国以教兴国,又以教亡国;拜上帝会从革命的理论武器沦为坑人的精神鸦片;洪秀全晚期鼓吹宗教迷信,实践与理论严重背离,天京政权腐败蜕变最终覆灭……这种种错综复杂的历史“奇观”为何解读?本文提出了一种平实而又独到的诠释和论证。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沿袭至今的说法认为,冯云山当年在广西布道时,创建了一个名为"拜上帝会"的宗教组织.本文根据大量中西原始记载进行考订,认为"拜上帝会"一说属以讹传讹,其确切名称为"上帝会",系自称;另简要辨析了有论者提出的洪秀全根本没有创立过"上帝教"一说.  相似文献   

18.
关于“穿山透地不辞劳”一诗的作者,曾广泛流传为冯云山。不久,刑凤梧和宋鑫二同志,在《‘穿山透地不辞劳’一诗非冯云山之作》一文中(载《学术研究》1979年第二期)考证:这首诗的作者是施耐庵。其实,这也是以讹传讹。我们现在看全诗:“穿山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据说,冯云山在广西紫荆创业时,经常赋诗以明志。但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韩山文记录在《太平天国起义记》中,经洪仁玕口头转述的“奉天讨伐此甘妖”一首。而这首“穿山透地不辞劳”,只是在《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调查资料汇编》中,  相似文献   

19.
我把太平天国的封王划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天京事变”以前封七王为前期;“天京事变”后到一八六一年秋冬之际大封王爵以前为中期;这以后到天京失陷为后期。前期一共封了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以及豫王胡以晃。用东、西、南、北、翼、燕、豫作王的称号,包含着洪秀全打倒“阎罗妖”、清除一切“妖徒鬼卒”、建立“地上天国”、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何以封燕王、豫王?  相似文献   

20.
拜上帝会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一面旗帜、一项战斗武器。当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时候,为阐明斗争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阐明斗争的目的以及它必定会走向胜利,就必须用农民所能理解的语言和逻辑,以宗教玄想来凝聚和组织农民。除了宗教以外,农民没有更好的思想武器和组织手段。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往往都离不开宗教,宗教在农民起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太平天国运动也是如此。正如恩格斯所说“群众的感情唯一是由宗教的粮食来滋养的,所以,为了引起暴风雨般的运动必须使这些群众自身的利益穿上宗教的外衣。”凡是承认太平天国是一场正义的反压迫的农民战争,就必然承认其拜上帝会在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农民起义队伍,加速和促成了起义上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