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重声音”是美国黑人文学的典型特征.这一特征同样体现于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文学创作.在莫里森的文本世界中,带有非洲色彩的神话、美国黑人独特的音乐、丰富的植物意象等等共同构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隐喻世界.每种隐喻都凝结了美国黑人复杂的历史经验和内心体验,并且包容着大量非洲文化因素.“隐喻的漫游”使美国黑人得以在屡受挫败的现实之外开拓一个象征的空间.这个空间指向遥远而古老的非洲大陆,是一个由坚实的黑人传统文化所支撑的想象性存在.只有落脚于黑人传统文化,美国黑人才能摆脱心理、社会、文化上的分裂状态,获得自我的自尊、自由与完整.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比喻的基本类型之一,象征也属于修辞研究的范围.从认知的角度考察英汉习语可以发现,其中的文化词汇意义都是通过系统认知映像出的比喻意义.通过比较分析隐喻和象征两个概念内涵、外延的异同及其认知途径、联系功能,进一步能够发现,比喻性习语中的文化喻义包括隐喻义和象征义:隐喻义是语言使用者通过联想某一具体形象认知得出的;象征义是语言使用者通过联想某一代表本民族内涵和特定文化寓意认知得出的.包含隐喻义的比喻性习语属于隐喻习语,包含象征义的比喻性习语属于象征习语.隐喻习语是由心理感知或感官感知和心理感知形成的判断或结论,象征习语是由文化感知形成的判断或结论.二者虽然都是基于联想的语言表达形式,但象征习语在认知层级上高于隐喻习语.  相似文献   

3.
《柏油孩子》以黑人神话为原型参照,叙述了一对黑人青年的不同人生。莫瑞森借用沥青娃娃隐喻黑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告诫黑人不可背弃自己的黑人特性,要提防白人文明中的陷阱。由于神话原型的成功运用,该小说突出地体现了黑人文学的美学特征———隐喻性,从而使它具备了深刻的文化蕴函  相似文献   

4.
《所罗门之歌》是非洲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在受到白人奴役的历史过程中,黑人的文化不断受到冲击,黑人也在白人文化的腐蚀下渐渐丧失自我,但托尼·莫里森始终坚持恢复黑人文化。《所罗门之歌》正是象征着黑人对自己文化历史的一种追求和对自我身份的一种认可和复原。  相似文献   

5.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及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建立伊始,就把建立一个有别于主流文学传统的黑人女性的文学传统作为它的宗旨。本文旨在探究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中的文化及传统,从而建构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家们从种族、阶级与性别视角下的文学范式,并通过分析黑人女性文学中的表述方式、共同的文化隐喻,寻找黑人女性写作的文化根源,从而建构黑人女性身份。  相似文献   

6.
缝制百纳被虽是黑人女性日常生活中从事的一项普通的家庭手工艺活动,却是代表非裔女性文化与民族身份的一个文化隐喻,展现了其优秀的民俗文化,审美情趣和核心价值观。本文将创造性地借用Martin Gannon在2001年提出的文化隐喻理论框架,深入剖析沃克小说中“缝制百纳被”的文化内涵,并进而揭示它所隐喻的美国非裔女性无穷的创造力和深厚的姐妹情谊。  相似文献   

7.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秀拉》通过对女主人公秀拉和黑人社区“底层”的描写,探讨了关于黑人女性寻求自我和黑人群体重建种族文化的话题。这一主题的表达有赖于作品中众多象征性意象的运用,着重分析这些意象的隐喻意义,并发掘莫里森文本的民族寓言特质。  相似文献   

8.
布鲁斯——独特的黑人文学叙事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斯作为一种黑人民族文化的象征更有着独特的叙事特点。从布鲁斯音乐的情感叙事、文本叙事以及意义表现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试图表达黑人对民族文化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9.
从黑人文化研究和妇女研究的角度切入 ,分析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黑人女诗人的作品的主题、风格、隐喻和意象 ,从而揭示其反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的战斗性 ,并据此阐明它们在本质上与休斯等男诗人创作的“新黑人诗歌”是毫无二致的 ,理应正名并恢复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莫里森的小说创作中,美国黑人历史文化、非洲宗教和精神传统的影响无处不在.其中,关于名称的隐喻和飞翔的意象,传达出黑人奴隶在饱受白人奴役的残酷历史和现实中对自我身份认定和自由生活的渴望,从而表现出黑人文化的巨大艺术魅力,以及保护和弘扬黑人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