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林论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第二国际"出色的"马克思主义者,梅林力图通过描述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特征"来反驳当时普遍存在的将历史唯物主义"庸俗化"的潮流,并以此保卫马克思主义。梅林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看待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并对其进行了哲学史的考察;在他看来,历史唯物主义总体上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并因此与传统哲学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虽然梅林没有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但他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各种歪曲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要点解读。梅林的很多理解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本身的,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人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为了使这一讨论深入下去,我们觉得必须把它和其他问题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特别是要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创立这样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特殊的社会历史观,它的产生是不能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条件简单加以代替的,除了一般的条件之外,它还具有其特殊的条件,对这些特殊的条件必须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3.
艾伦·梅克森斯·伍德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是其总体思想的主体部分。国内学术界从阶级观、国家观、民主观、资本主义观、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路径、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及理论性质等方面对伍德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国外学术界则从资本主义起源与文化、资本主义与民主关系、资本帝国主义、西方政治思想史几个方面对伍德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纵观研究现状,对伍德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研究存在三个方面的转变:从单一文本研究逐渐转向专题性研究;从抽象孤立的研究逐渐转向历史发生学的研究;从学理性的分析转向当代价值的彰显。虽然有这些转变,但在研究中仍然存在孤立文本研究、理论视域狭窄、总体性把握不强等问题。因此,对伍德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研究进行梳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伍德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脉络,厘清伍德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提出的问题,彰显其理论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弗兰茨·梅林是德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论历史唯物主义》中针对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的歪曲和反叛,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也阐述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梅林坚持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基本原理,对唯物主义的产生过程进行了深入考察,论证其对旧哲学的超越性;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意义,创造性发展了“观念力量”对历史发展的反作用的观点,而且这种科学方法就是历史主义。这都是梅林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5.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中"文化"和"自然"的线索是缺失的,从而用文化、社会劳动和自然三大主题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解读。生态社会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中含有诸多的矛盾和不足。但我们应当正视生态社会主义者的洞见,在争鸣中发展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历史唯物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角度 ,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是具有全球视野的理论。并且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全球观 ,分析了当代世界的阶级斗争、经济全球化、文化冲突等问题。说明了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全球观 ,是时代赋予理论工作者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唯物主义性质、对象、体系的探讨中,研究对象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是历史唯物主义性质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也是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构成的基础和主线。迄今为止,对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对象的探讨共提出了如下几种主要观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即现实的人及其发展为研究对象和以劳动、实践等人类活动为研究对象;也有人提出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为研究对象等等。笔者以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不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研究对象的简单推演,也不能是对人类自身及其活动的简单反映,而只能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性质、人类历史运动的本质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发展的基本进程来加以确定。因此笔者提出,以主客体关系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其丰要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是西方哲学思想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也是整个法兰克福学派最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它的第二代领军人物哈贝马斯重视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价值,力图在修补其缺陷的基础上重建它,本文详尽的梳理了哈贝马斯阐释、批判、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以及重建失败的历程,彰显了哈贝马斯在继承和扬弃马克思思想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对哲学发展一大重要贡献。恩格斯曾经把“唯物史观”称作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和具体科学的进步证明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学术界关于唯物史观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许多的不同见解。在此,我们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出发,结合其现实意义,以期能够实现人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主体理论与其他的主体理论有着重大的区别,其原因在于它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过程中形成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体理论是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有机构成;另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是其主体理论的基本规定.具体而言:马克思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剖析感性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异化及其扬弃,初步确立自身主体理论的唯物主义基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深入分析了实践主体的存在方式和历史样态,使得其主体理论获得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支撑与论证;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结合货币与资本考察了现代主体的真实本质与存在样态,从而完成了自身科学的主体理论建构.通过文本和思想史的考察,对于我们重新理解马克思的主体概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交往理性出发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做了全面"重建",这既表现在他的哲学—社学的视角转向上,也反映在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原理及理论体系的修正之中。哈贝马斯用建立在语言、符号之上的主体际的交往行为代替社会劳动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将主体内在的学习机制看做社会发展的动力;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解释提出了质疑;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也做了重新解释。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主义终结了西方理论哲学传统,从哲学转向本真意义来看,它的革命性在于转换了存在问题的追问的方式,即将存在的总体追问从思想观念领域转换到了生产生活的历史领域。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不论是抽象的概念体系还是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体系都是与人类生活的本真意义相异化的;它所包含的一切追问与批判都在于呈现一个人类存在意义得以自由绽放的本真历史境域。正是在彻底转向追问存在的意义问题这一点上,我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具有深厚的现象学意蕴。在现象学视域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多重哲学特质及其内在统一性也能得到明晰的规定。将历史唯物主义与现象学进行关联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向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发达社会主义社会之社会结构的研究,对社会心理学和社会时代的研究,制定出一套方法论原则,其重要性是由作为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作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一直是哈贝马斯的理论旨趣所在。他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批判考察"的基础上,主张用交往行动理论来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但在重建过程中,他不仅曲解了历史唯物主义得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根据,而且在他所建构的理论中还包含有"非历史"和非唯物主义的内容。所以说,他并没有重建起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5.
青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当中专门提到了历史唯物主义,而他所强调的,恰恰不是作为一种科学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说,那种仅仅被当作一种认识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论而存在的历史唯物主义。卢卡奇明确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功能变化”的命题,其意义在于: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一种认识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论”,而且更重要的是批判资本主义、通过暴力革命来实现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武器”。  相似文献   

16.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创立的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和解释原则,是在马克思批判德国唯心主义历史观和旧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过程中诞生的。现实的社会生活的事实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维的生长点,而对社会生活特别是实践的历史性理解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得以创立的关键。随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的创立,哲学转向了生活世界,同时也就凸显出了伦理精神。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伦理精神是以彰显人的主体性为重心的生成变化着的伦理精神,无意识的自然伦理、有意识的功利伦理和超意识的自由伦理的递进提升是其生成变化的基本逻辑环节。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应从狭义的角度研究文化问题 ,把文化理解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与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关系 ;说明了在当代中国如何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问题 ;认为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讲话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与哈贝马斯都把交往作为其哲学历史观的重要理论范畴,并依据各自的交往理论,沿着不同的理论路径来阐释社会历史的演进和发展,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致力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马克思是以全球视域的交往实践观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哈贝马斯是从语言学与释义学出发所建立的交往理性观作为主要理论基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因此,应从交往实践观的历史语境与交往理性观的当代话语的对话中,重新解读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本真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 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性质问题,是长期以来既确定又不确定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其确定性是指30多年来一直把它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一,并定义为关于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其地位实际上是与辩证唯物主义平列的。其不确定性是指上述两个规定本身是相互矛盾的。因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义同样被公认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定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是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人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本文对两者在研究的对象和思路,以及内容体系诸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从而清晰地阐明了人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所在,同时也表明了人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