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经济是伊斯兰教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体,中国伊斯兰教不仅有其特殊的宗教教义思想,而且还有其特殊的经济基础——独特的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经济。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经济在其发展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中国伊斯兰教的传播与活动都离不开清真寺经济的支持,它的发展与繁荣必须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阿拉伯伦理学的哲学基础阿拉伯世界从伊斯兰教产生到今天,经历了近1400年的历史演变,应该说,社会状况的发展变化是很大的。但是,不管阿拉伯社会发生多么大的变化,支撑整个阿拉伯社会的思想和伦理的基础却始终没有变。这是因为,伊斯兰教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不仅仅是一种宗教,而且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仅阿拉伯人的世界观要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和限制,而且阿拉伯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规范也要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和限制。直到今天,这种状况是没有发生变化的,至少可以说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正是伊斯兰教以不变应万变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3.
阿拉伯进入中亚与中亚伊斯兰化开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世界学术界公认的确切史实和研究成果为依据,用平实的观点,简要地阐述了伊斯兰教产生的历史背景、伊斯兰教的教义教规及其对阿拉伯兴起的重要作用,如实地记述了阿拉伯对中亚的扩展与中亚各部族的反抗斗争以及伊斯兰教的传播和伊斯兰化的开始;着力描述了阿拔思王朝的辉煌文化业绩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本文用史实向人们证明一条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一种文化,一种宗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当其对外开放,积极吸取世界先进文化成果,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就会繁荣昌盛,创造辉煌;相反,则会从历史舞台上消逝,不管它过去曾是多么辉煌过。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自唐初传入中国,在回民中产生了一种特有的宗教组织制度——教坊制。它不仅具有伊斯兰教本身的特色,保留了伊斯兰教的信仰、制度、传统习俗,而且由于不断地适应中国社会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带有许多鲜明的中国特色。教坊制对中国回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过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通过分析中国回民教坊制形成及演变的社会历史条件入手,探讨...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是在阿拉伯半岛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伴随着它的产生和发展 ,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它贯穿着伊斯兰教精神 ,继承和融合了东西方科学文化 ,并成为古代文明的保护者 ,沟通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 ,对东西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从而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是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之一。它的形成是与伊斯兰教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密不可分的。它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二是以伊斯兰教为主导  相似文献   

7.
阿拉伯哲学是由阿拉伯伊斯兰宗教哲学和阿拉伯世俗哲学两部分组成的。但学术界往往把两者等同 ,且有轻视伊斯兰哲学的倾向 ,认为伊斯兰哲学没有什么思辩的内容。事实上 ,这是一种偏见。伊斯兰教的世界观在阿拉伯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不管是伊斯兰教哲学家还是阿拉伯世俗哲学家 ,都不能或无法绕开它 ,都会受到伊斯兰世界观或多或少的熏陶或者影响。《古兰经》主要是一部宗教经典而非哲学专著 ,但在《古兰经》中却经常涉及宗教和哲学共有的一些问题 ,如理智的认识、思维和存在、现象和本质、真理和谬误、空间和时间、创造和被造等等。伊斯兰宗教哲学的形成以《古兰经》的颁布为主要标志。在穆斯林的心目中 ,《古兰经》就是人类精神的保障 ,《古兰经》都是真主安拉所说的话 ,而且所有的话都表示存在的意义或真正的本质。《古兰经》对于善辩的阿拉伯人来说 ,不仅是宗教典籍 ,而且是差不多 3 0 0多种学问的源头 ,如法律学、语言学、历史学、文学、自然科学、天文学、哲学等。伊斯兰宗教哲学最初正是在对《古兰经》的注释中发展起来的。伊斯兰宗教哲学的派别则大多是在注释《古兰经》时 ,由于对经文的理解不同 ,而表现出了各派自己的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8.
什叶派在伊朗被确立为国教 ,是伊朗伊斯兰教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它是波斯民族及波斯文明同阿拉伯民族及伊斯兰教相互作用的产物。文章从什叶派被确立为国教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措施、作用和影响等方面 ,深入剖析了这一历史进程 ,以期对人们理解伊朗民族与宗教的关系、伊朗政教关系等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宗教文化典籍 ,也是关于人生启示的经典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古兰经》给人以超越万物的至尊地位 ,尊重人的现实生活 ,提倡奋斗人生 ;注重人的社会关系 ,重视社会稳定和谐 ;揭示人的善恶二重性 ,强调人的道德修养。这些内容都对阿拉伯社会进步以及穆斯林民族精神的塑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也是伊斯兰教成为世界宗教并保持其生命的奥秘所在。研究《古兰经》人学思想 ,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伊斯兰教的精神实质 ,而且对于理解中国穆斯林民族精神、社会心理、性格气质产生的深层文化底蕴 ,促进民族团结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政教关系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以公元七世纪二十年代到七世纪后期的阿拉伯社会为背景,分析了当时的有关社会现象,进而揭示了初期伊斯兰社会政教关系四方面的主要特征:①宗教领袖与政府首脑集于一身,②宗教规约与社会立法合而为一,③宗教活动与社会生活溶为一体,④宗教派别与政治集团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郭永胜 《南都学坛》2006,26(4):39-41
阿拉伯人的早期教育主要在库塔布和清真寺进行,其主要特征表现为:阿拉伯传统教育理论的形成与伊斯兰教宗教思想的发展息息相关;教学与学习神圣化以及办学自由化、民间化;有一些比较先进的教育观念等。伊斯兰教为阿拉伯人的早期教育和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奠定了阿拉伯人早期教育的基础;伊斯兰教同异教派之间的论战,有助于促进阿拉伯人早期教育的发展;阿拉伯人早期教育的机构设置,教育内容和教育体制等也深受伊斯兰教宗教思想的影响。伊斯兰教把初创时期的阿拉伯教育和宗教传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为阿拉伯人的早期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伊斯兰教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西道堂模式——个宗教派别的社会实践及带给我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道堂是清朝光绪年间出现于甘肃临潭的一个中国伊斯兰教派。其成员以回族为主体,还包括撒拉族、东乡族和皈信了伊斯兰教的一部分汉族及藏族,有教民数万人,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 作为一个宗教派别,西道堂在其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模式。它是中国伊斯兰教派宦中唯一没有受到国外伊斯兰教某个学派思想的直接影响而形成的。西道堂的始传人马启西笃信伊斯兰教,同时又是一名秀才。他认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已很悠久,穆斯林长期生活在汉文化的汪洋大海中,已很难读懂阿拉伯文的经典教义,所以主  相似文献   

13.
文萃与信息     
中世纪阿拉伯历史学的成就 王建娥在《西北师大学报》1995年第4期中撰文说:中世纪阿拉伯史学成就不仅体现在它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史学著作、产生了灿若群星的历史学家,更体现于阿拉伯史学所具有的广博视野、深刻内容和对历史、社会、文化的独到见解。它不仅记载了阿拉伯帝国的朝代更替、治乱兴衰,而且涵盖了阿拉伯疆域以外的众多地区、众多民族和众多国家的历史变迁。它不仅记载了伊斯兰世界的经济文化、宗教法律,而且记述了伊斯兰世界之外的异教世界的山川、地理、风物人情。这种广阔的社会文化史视野,是希罗多德以后直到伏尔泰之前的西方历史学家所不曾拥有的。阿拉伯历史学的思想是深刻的:一些杰出的阿拉伯史学家已经开始形  相似文献   

14.
苏非派门宦组织是中国西北地区伊斯兰教的重要特征之一。门宦是明清之际由中亚等地传入中国的伊斯兰教神秘主义苏非派与西北地区社会文化相结合后产生的。在门宦内部起到组织凝聚作用的是其有类于父系家族的组织运行模式,可视之为一种“拟制的”父系家族结构的组织形式。门宦组织父系家族式组织形式既是伊斯兰教在中国本土化与世俗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伊斯兰教满足其在中国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对于宗教社会功能需要的必然结果。从组织形态角度看,社会一体化与社会个体化程度与伊斯兰教门宦组织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发展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教在伊朗的地方化和民族化是信奉伊斯兰教、以传播伊斯兰教为己任的阿拉伯民族和信奉祆教的伊朗波斯民族在全面接触和深层交往中逐渐实现的.伊朗与阿拉伯的早期交往奠定了两个民族交往的历史基础,阿拉伯人对伊朗的军事征服是伊斯兰教在伊朗传播的前提条件.在阿拉伯穆斯林的统治下,波斯人一直处于劣势和被动.在政治和宗教生活中,阿拉伯穆斯林对波斯祆教徒进行诱惑和胁迫.经济生活的困境使波斯祆教徒大批改宗伊斯兰教.法律地位的不平等和通婚削弱了祆教群体.在文化交往中,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逐渐在伊朗占据主导.伊斯兰教在伊朗的地方化和民族化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什叶派在伊朗的传播和发展上.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教的创立及其迅速传播一直是伊斯兰教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伊斯兰教与阿拉伯社会原始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以及伊斯兰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认为伊斯兰教之所以能迅速崛起传播,最根本的因素有三个:1)阿拉伯半岛浓烈的宗教氛围;2)犹太教、基督教的影响;3)国家政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中,苏非教团仍在伊斯兰世界的一定范围内持续地发挥着作用和影响。它发挥作用的领域主要包括:苏非教团仍是民间宗教生活的基础;苏非教团是反对殖民统治的重要力量;苏非教团有助于帮助穆斯林应对现代社会对伊斯兰教的挑战,从组织上和知识上为穆斯林提供灵感和启发;苏非教团仍是当代社会伊斯兰教传播的重要力量。同时,苏非教团的现代化趋势也不可避免,苏非教团正在经历着多种现代化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无论是在伊斯兰世界的内部,还是在其外部,伊斯兰教的文化、价值观念等因素对伊斯兰的过去和现在发展自由民主是有利还是不利争论不休。从历史角度看,对世界上所有非西方的文明而言,伊斯兰教为实行西方式的民主提供了最美好的前景。无论是从历史、文化和宗教方面看,它最接近于西方的观点。尽管不是全部,但是,它继承了大部分犹太一基督教,古希腊一罗马的文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教的"本土化"是它由民族宗教向世界宗教转化过程中,为了适应新传播地域的社会状况,作出不同程度的调节和调适.驱动伊斯兰教向超民族宗教转化的源泉与活力来自于其固有的自我调节机制以及兼容并蓄的因子.伊斯兰教在哈萨克族中传播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哈萨克族化"的历史.伊斯兰教与哈萨克族传统信奉的萨满教之间的文化整合是伊斯兰教"哈萨克族化"的具体表现,而伊斯兰教"草原化"是伊斯兰教"哈萨克族化"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法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法为古代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它最初产生于公元七世纪阿拉伯半岛,是伴随着穆罕默德创建的伊斯兰教而来的,所以伊斯兰法又是宗教法,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了。在一千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伊斯兰法随着伊斯兰教和伊斯兰国家的兴起、衰亡和复兴而有着它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历史。(一) 公元七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推行伊斯兰教,并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形成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穆罕默德在传教的过程中,创建了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古兰”为阿拉伯语Koran的音译,意为“诵读”。穆罕默德宣称它是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