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金的人道主义思想是追求真善美的完美人性和人的自由平等幸福。这一人的理想源于成长经历和时代因素。他将文学作为实践这一理想的途径。从《家》、《寒夜》到《随想录》 ,其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巴金以自己的方式为文学注入了人的因素 ,达到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和人性的开掘 ,从而为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获得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巴金作为文学家和思想家是既属于历史又属于中国 ,既属于当下也属于世界的。  相似文献   

2.
巴金《随想录》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关系一直是《随想录》评价甚至巴金研究中争论的焦点。《随想录》是巴金思想走出文革阴影后,对建国后党所犯的“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个人反思,它与新时期国家意识形态存在某种方向上的一致性,但更多却表现为思想表达的个人异质性。作为个体思考的文学表述,其中有些篇章在美学特征上确有瑕疵,但并非是十七年及文革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延续,其中的精粹之作达到了可以流传的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3.
巴金《随想录》以一颗赤子之心和非凡胆识,倾述了真言和真情。该书的价值和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其作品本身和文学范畴。年逾古稀的巴金立志写《随想录》,主要的是出于对“四人帮”的满腔义愤和对“文革”的深刻反思,但其中受俄国作家赫尔岑《往事与随想》的启发和影响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随想录》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巴金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建国后,特别是新时期涌现出的最优秀的散文作品之一。 《随想录》是巴金1978年至1986年间写的散文共150篇,分作五集,即《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巴金说:“这些文字只是记录我随时随地的感想,既无系统,又不高明。但它们都不是四平八稳,无病呻吟,不痛不痒,人云亦云,说了等于不说的话,写了等于不写的文章。”《随想录》内容恢弘,  相似文献   

5.
巴金的《随想录》被誉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座高峰,它所蕴含的人的价值、尊严和人类思想解放等人道主义的主题使得作品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和文学范畴.《随想录》在历史反思与自我省思中重新确认知识分子的启蒙身份,高扬思想解放的启蒙大旗,以"讲真话"这一独特的生命存在方式为当代知识分子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6.
巴金在《随想录日译本序》里说:“我意外地‘闯’进文坛,探索了五十多年,在结束文学生活之前,我应当记下我对艺术和人生的一些看法,我个人的独特的看法。”其实,巴金对文艺独特的看法不仅见之于他新时期所写的《随想录》与讲话,而且见之于他六十年来所写的大量序跋、前言、后记与其他评论。梳理与研究这些精辟见解,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随想录》是一部“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讲真话的大书’,是一部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它的价值和影响,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和文学范畴”(《随想录》出版后记)。确实,读完《随想录》,我们会受到一种人格力量的感召。这种人格力量是巴金用自己的全部爱、憎乃至生命凝结而成的。它具体可描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执着性“自从我知道执笔以来,我就没有停止过对我的敌人的攻击,我的敌人是什么?一切旧的传统观念,一切阻止社会进步和人性发展的不合理的制度,一切摧残爱的努力,它们都是我最大的敌人。”(巴金:《写作生活的回顾》)这是巴金写作的目的,也是他一生执着追求的信念。这种执着性的内容表  相似文献   

8.
巴金《随想录》揭示了作家在非常岁月里的心路历程,从中引发对知识分子立场问题的思考。巴金在"文革"前期陷入盲从、丧失自我立场,需从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传统中寻找根源。通过写作《随想录》,巴金努力挽救知识分子奴化形象,维护自我独立人格;《随想录》体现了作家进行自我剖析与自我忏悔的艰难性,在建立中国知识分子自我意识与独立人格的路途上,巴金以写作《随想录》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相似文献   

9.
重读巴金《随想录》的随想筱嘉春雨之夜.灯火阑珊。出于教学的需要.我从书架上取下巴金的《随想录》重新翻读。浙沥的雨水敲打着玻璃窗.巴金的书也象雨点敲击着我的心。尽管这部“大书”出自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之手.难免重复.时见唠叨,但全书从灵魂深处迸发出来的思...  相似文献   

10.
正值桂子余香犹存的十一月,秀丽的青浦古城迎来了海内外六十余位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巴金研究的教授、学者和专家。“首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终于如期召开了。与会者以“巴金研究的回顾和展望”为中心,围绕着“巴金的思想和创作道路”、“巴金小说美学”、“《随想录》的意义和价值”、“巴金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等专题进行了热烈而认真的探讨,思路开阔,见解多有拓新。正如一位前辈学者在闭幕式上所激动评述的那样,这是一次“高朋满座,腾友如云,切磋学术,百家争鸣”的盛会。在这次会议上,不少学者对1929年至今六十年的巴金研究史作了认真的探讨。学者们认为,巴金写作伊始,并未引起文坛的注意。1921年4月巴金发表了题为《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的短论,1922年起陆续发表了一些小诗(1922年11月又发表了第一篇散  相似文献   

11.
忏悔意识在西方文化中对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所内涵的自我反省与自我批判的精神成为中国现代作家的思想武器。巴金是中国文坛上第一位以忏悔者形象出现的作家 ,将忏悔主题带进了新时期文坛 ,展开了人格与文学的双重忏悔。巴金的《随想录》与韦君宜的《思痛录》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格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想录》是巴金晚年的代表作。正如作者所说,“五集《随想录》主要是我一生的总结,一生的收支总帐。”这部著作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从中国现代思想史的角度看,它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回忆录’、‘自白书’、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控诉录’”。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角度看,它可以与鲁迅后期杂文相媲美,“是继鲁迅之后,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又一座高峰”。“是作家追思既往、审视现实的  相似文献   

13.
《随想录》的言说风格,体现了巴金的“历史现场保护意识”。倡言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与“文革”博物馆是这种意识和谐、完整的显现,也是一位世纪老人思想智慧的集中呈现。其意在倚重“五四”新文化资源,重建当代中国知识群体的精神空间和人格范型,追忆巴金的意义在于在当下语境中为知识群体树起一个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14.
巴金的五集《随想录》无疑是新时期知识分子的精神大餐,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现了散文主体“非我”向“真我”的重大审美转折;二是开创了新时期知识分子人格再造的先河。  相似文献   

15.
人们熟知小说家的巴金,而对散文家的巴金关注甚少。其实,巴金是从散文创作走上文学道路的。他从一九二二年初涉文苑写作的第一篇散文《可爱的人》开始,到八十年代创作《随想录》至今,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运用轻便自如的散文形式,辛勤劳作,以将近三十本,百余万字的散文奉献于世。这些作品在巴金笔耕中不仅以量取胜,而且还以他的丰姿绰约构建了独特的艺术品格,在现代散文的百花园中独具风韵,自成一体。据此,本文试作宏观勾勒。  相似文献   

16.
散文,民族文化之骄子。艾煌随着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文化热”的持续升温,我国当代散文作家的文化意识得以普遍强化。这种强化的鲜明标志,就是在整个华夏大地铺展的文化座标上的重峦叠嶂中,凸现出巴金的《随想录》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两座高峰。《随想录》是作家“大梦初醒”后,用“今天的”目光、文化人格和真话建立起的那场“革”文化之“命”运动的“博物馆”;《文化苦旅》被人称为“文化散文”,其实称什么散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家将强烈的文化意识注入作品,借山水风物、人情世事,浑饨地融汇了人、历史与自然,抒写自己对各…  相似文献   

17.
巴金对五四时期"爱罗先珂热"的介入,是个值得探討的文学现象。爱罗先珂(Vasil Eroshenko,1889-1952)是俄国盲眼诗人、童话作家和世界语者。他在俄国并非著名作家,唯于中国却获得五四文人的热情译介。巴金对爱罗先珂的译介和接受,有助我们理解中国五四作家的"爱罗先珂"情结与投射。本文把巴金理解为一位"文化翻译者",讨论他如何为中国现代文学引入俄国的资源,并以《长生塔》为切入点,重新考察巴金在中国儿童文学上的位置。本文题目中的"童話""梦话""真话",转化自巴金的引文和书名。巴金曾把其"童话"称为"梦话",而"真话"则来自巴金《随想录》的"真话集"。本文认为,巴金的"童话"是个"梦话",表达了对理想新社会的向往,同时也是回应时代的"真话"。  相似文献   

18.
文学大师巴金历经六十多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不仅在小说创作方面有突出的成就,而且散文创作也有巨大贡献,特别是在他的晚年,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病体带来的困难,从一九七八年底开始到一九八六年止的八年时间,孜孜不倦地写出了五卷一百五十篇的《随想录》。这部书内容丰富,思想容量大,包罗万象,吐纳时代风云,既有对林彪、“四人帮”罪行的控诉,也有揭露时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巴金早期的社会活动、中期的文学创作以及后期的《随想录》创作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巴金是一贯坚持"五四精神"、自觉沿着"五四"新文化方向前进的战士。  相似文献   

20.
夏榆 《社区》2009,(8):11-11
巴金(1904~2005)的老朋友潘际垌被派到香港《大公报》编副刊,他托黄裳向巴金约稿,正好当时社会上对日本电影《望乡》议论纷纷,批评声一片,巴金恰恰看过这部电影,认为影片不错,就于1978年11-月30日晚上写了篇文章,这就是《随想录》中的第一篇《谈(望乡)》。后来巴金觉得有很多想法需要表达,就在《大公报》上开设一个专栏,一篇篇写下去,一共写了150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