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的角度,分析了英语词义变化和隐喻的关系,论述隐喻在英语词义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对词义发展历史中典型词汇演变情况的分析及近几年网络新词的抽样调查,揭示了隐喻对词义形成的影响,从中可推测隐喻在英语词汇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认知的角度对英语网络新词的生成机制进行探究。分别从隐喻和转喻认知的角度描述了英语网络新词的生成方式。从隐喻认知角度主要有四种生成方式: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语音隐喻,并且分析了使英语网络新词生成的相似性的不同特征。发现英语网络新词虽然在构词方式上有着区别于传统英语的一面,但其生成机理在本质上却并无区别。  相似文献   

3.
以关联理论为依据,对隐喻和认知语境进行阐述。认知语境是识别和理解隐喻的依据和过程,隐喻的理解和接受,就是听话人通过认知语境将接收话语建立在认知假设,然后进行关联、激活、选择、推理,最终获得隐喻的会话含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网络语言作为社会语言的一种变体揭示了当代人的思维变化和一种认知心理特点。而这种思维方式以及认知心理成为了网络新词产生的内在理据。从隐喻这一认知模式着手,重点分析了英语网络新词生成过程中的隐喻认知机制以及在网络新词中隐喻是如何反应出人类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理论以及隐喻理解的生成机制.从质量准则的违反,认知语境、隐喻理解的推理过程、认知文化图式等方面对隐喻的理解作出阐释,以期为隐喻的认知理解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应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对法律推理中的隐喻进行论证,从认知角度对法律推理过程进行解读,探讨了运用隐喻认知指导法律推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隐喻在法律推理中的运用,以帮助人们更为深入地理解和认识法律推理活动中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认知社会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作为认知社会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其机制是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简单的理解就是用一个事物去替代另一个事物。从源域与目标域的映射角度分析了网络词语中的隐喻现象,认为网民所创作的网络新词,有很大一部分具备隐喻属性,这些网络词汇都是他们的现实世界(源域)对虚拟社会(目标域)的映射。结合网络词语,探讨研究了其中的通感隐喻和经济性原则,从语义邻接和语音邻接等方面分析了网络词语的转喻现象。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它反映了人们交流时的认知思维。因此,人们在互联网这个虚拟平台上的交流中,网络流行语的隐喻属性表现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8.
语义在语境中产生,指向具体的事物及特征,其变化动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的认知能力.文章从认知语义学的视角,运用语义链模式从语义框架建构和隐喻策略使用两方面分析汉语名词"防火墙"的词义演变过程,对把握语言的发展脉络及创造新词新义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以往的新词研究主要侧重于构词法及新词产生的外部因素,但较少系统地从隐喻认知的内部角度来研究英语新词.文章主要探讨隐喻与词的意义及隐喻认知机制下英语新词的产生,分析隐喻认知机制下英语新词的发展,来揭示隐喻不仅在英语新词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甚至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隐喻意义的理解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隐喻的理解有过阐述。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去解释隐喻的意义,都离不开语境的作用,尤其是认知语境的作用。本文在阐明隐喻的本质和及其语义特征的基础上,从字词、句子、文化和语篇的层面探讨认知语境对隐喻理解所发挥的功能,阐述了认知语境对隐喻理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了英语语言的隐喻化特征及其与认知的关系。隐喻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隐喻的辨认,然后是隐喻意义的推断。语境在隐喻的辨认和理解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隐喻的语言并不是对会话原则的违背,其理解也并不像语用学家所假设的那样,需要先理解字面意义,如果发现字面解释异常,要根据语境推断出其比喻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带来物质文化的发展和现代化,其中也包含社会行动个体的现代化,随之而来的多元价值规范和秩序导致个体行为与文化规范的断裂,以及社会失范现象的发生。在社会转型背景下考察中国乡村抑郁症的社会情境后发现,社会转型并未带来乡村社会疾病分类与认知体系以及诊疗权威的转变,乡村抑郁症患者及其家人行动背后的意义正是社会失范的隐喻。抑郁症作为疾病在乡村所共享的社会意义以及主体行动背后的个体意义,折射出抑郁症既是乡村社会转型中的变调与失范,又是与社会转型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个开放系统,它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语言又是社会变迁的晴雨表,作为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语言各要素中,词汇又是最活跃、最敏感、最具代表性、最具开放性,同时也最具时代意义的要素.英语新词新语的不断涌现就充分显示了这一特点.本文拟就新词新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作一探索以便对研究新词新语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词语意义的变化体现出语言及语言背后的文化变化,所以报刊英语新词的解析离不开语言规则和社会文化。在没有权威辞书提供准确释义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构词法提供的构词规律分析新词的意义,依靠上下文提供的信息和线索判断新词的意义,根据背景知识推测新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时下"三新”词语(即"新显修辞”、"新显词义”、"新显词语”)大量涌现,在口语中,人们往往会用重(zhong)读的方式来提示强化;在书面上,则往往会采用在新词语上加引号的形式来提示强化.引号的功能之一是成为"三新”词语的标志,当"三新”词语渐变为人所熟知,成为固定静态词语之后,也就不再需要引号这一形式标志了.  相似文献   

16.
词义范畴的拓展变化与认知的发展直接相关、互相促进,其中的运行机制是隐喻式的。一个旧词与其新意义的最初关系往往不是符号中的能指与所指,而是一个隐喻表达式,当它被广泛地接受和高频率地使用,其隐喻性随之衰减直至完全消逝,最终转化为常规的新词义。由死隐喻转变而来的新词义又构成了语言继续发展变迁的基石和阶梯。所谓"常规词义"和"新奇表达"的对立不复存在,"常规"由"新奇"沉淀而来,"新奇"又只能在"常规"之中孕育而出,隐喻是这一切共同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7.
隐喻的会话含义往往是通过违反会话合作原则的质量准则产生的;对语境的了解是理解隐喻具体意义的前提;隐喻会话含义具有不固定性.隐喻在词汇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往往引起词语原型意义的改变、语义的扩展及范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其核心内容包括体验性心智、隐喻性思维和无意识性认知。体验哲学强调语言的体验性,认为人类的范畴化、非范畴化、隐喻、推理和想象等机制都是基于身体经验的认知加工过程。当代汉语新词串语义模糊性是以语言的象似性为基础的主客体互动和认知加工的身体体验的结果,分别是体验性心智折衷现实表征与语言表征,隐喻性思维折衷认知主体与语境,以及无意识认知折衷"山寨"语素与"x"语素的选择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