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民工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一个空白地,虽然各地都在探索,但是不尽如人意,它既有制度设计方面的问题,也有配套措施不完善的缺陷,急需国家把农民工养老保险纳入顶层设计,不仅要把农民工养老保险放到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总体规划中考虑,也要给农民工弹性选择空间,但前提条件是农民工必须要选择加入一种基本养老保险,从而达到我国社会保险全覆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我国把“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要求提到重要位置的背景下,中国妇女理论研究也面临着如何进行总体性思考与设计的问题.从这样的要求出发,中国妇女理论研究的思路选择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体系;突出实践中公平公正的实现在妇女理论研究中的中心地位:倡导中国特色前提下妇女理论研究的包容性;推进妇女理论研究产生更多的制度成果.  相似文献   

3.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需要一种新的发展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新发展观的顶层设计。五个方面的建设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的互动对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国家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推进新发展观需要在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政府协调与合作治理、激励机制与能力提升、规范约束与改革突破、问责制度与绩效评估、完善结构和流程改进等方面进行一些策略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一、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进一步解放思想作为先导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第一次是1978年提出实践标准,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第二次是1984年提出生产力标准,冲破了“一大二公”的束缚;第三次是1992年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冲破了“姓资姓社”问题上的束缚。这三次思想解放,都成为整个经济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前导。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现在也到了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时候。前10多年,国有企业先后进行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现在又在抓大放小,推行现…  相似文献   

5.
改革顶层设计不仅是一个政治新词汇,而且具有促进思想进一步解放的重要作用。改革顶层设计既不同于战略谋划与确定,也不同于战术制定与实施,它是介于二者之间而又联系二者的关键环节。对于加强改革顶层设计这一课题应结合改革历史进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进一步明确加强改革顶层设计需要重视和把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即突出导向性、体现规律性、强化统筹性、明确主体性、具有操作性、重视动力性。  相似文献   

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在所有制问题上有三次重大思想解放。第一次思想解放突破了单一的公有制 ,为我国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和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了姓“资”姓“社”的困扰 ,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发展 ;第三次思想解放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 ,构建了全新的所有制理论体系 ,并大胆实践 ,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7.
中国司法改革多年来没有实质性进展。时至今日,实质性司法改革,都不可能再脱离政治体制改革单独推进。法治改革是最容易达成共识、成本最低、最安全、风险最小、最能避免动荡的政治体制改革切入点。法治改革以司法改革为核心。根据顶层设计的路线图,司法改革应当首先把握方向,完善路径,寻求改革破口。依宪治图、民主和法治是大势所趋,理应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司法改革路径,应强调由顶层到基础、由国家到地方、由中央到基层的改革路向。具体方案可以概括为:五对关系,六个保障。五对关系是基础性构架,六个保障是关键性支撑,两者筋骨相连,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8.
以“试点-推广”为主要特征的渐进式改革已是成熟的中国经验,近年来,通过顶层设计指导试点与再试验,再由典型经验充实完善顶层设计,已成为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的农村改革的主要特征。本文梳理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在乡村治理领域的顶层设计,并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乡村治理机制的政策内容中选取若干进入中央政策的地方实践案例,发现并解释中央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创新的互动。研究认为,化解本地治理压力以及对实际成效的追求成为地方实践创新的初始动力,在寻求合法化支持与政绩塑造的共同作用下,地方实践通过行政层级逐步向上扩展。而中央政府层面,一方面需要自身在乡村治理领域的顶层设计来指导地方实践,另一方面需要将那些能够实现政策优化或是能成为示范典型的地方实践有选择地纳入中央政策,以此完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实现改革总目标的核心问题。这需要我们反思改革逻辑,挖掘改革动力,总结改革经验。中国改革取得成功是各种动力形成历史合力的结果,在这些动力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核心动力,人民群众是主体动力,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是中国改革的科学方法。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党的领导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统领作用;人民群众的动力居于基础地位,具有最终意义;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是二者发挥作用、增强成效的科学方法。总结中国改革可以得出以下经验:制度改革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制度建设要与意识形态相适应;制度改革要遵循国家与各主体利益关系相协调原则;各种制度改革相协调并在不同时期有重点推进。  相似文献   

10.
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课程体系的完善、合理与否,在根本上决定着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质量。伴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旅游教育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本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与那些相对成熟的专业相比,旅游管理专业起步较晚,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顶层设计"是当今世界最先进最时髦的设计方式,无论最成功之建筑,还是最庞大之工程,抑或最伟大之社会发展事业,无不采用"顶层设计"。自中央在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改革要"顶层设计"以来,"顶层设计"就成为流行中国的一个热词。"顶层设计"理论,对我国目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核心目标构建、框架设计、"三级系统管理"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三个部分,对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中国司法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作了介绍和讨论.中国司法制度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司法制度改革主要是对司法组织的人事制度和民事审判制度进行,司法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观念滞后、改革缺少统一的规划以及改革未完全依法进行.司法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司法独立进一步加强,法官资格更为严格、法官素质进一步提高,司法制度改革朝全面性展开,与司法制度改革相关的一些制度会伴随着司法制度改革而进行相应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政府会计是财政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政府会计进行改革也是当前我国财政管理改革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对于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的时间、路径的确定都需要建立在对政府会计环境因素分析的基础之上,而应变模型为这种分析提供了工具。通过将这一模型应用到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这一具体问题上,可以实现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设计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绩效评估: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引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绩效评估已逐步成为推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动力,绩效就像灯塔一样指引着政府官员的行为方向.本文以绩效评估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实践为依据,将绩效评估置于全球化背景下,对实施绩效评估的意义、功能和前景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大胆的展望,认为绩效评估是中国政府行政改革和再造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4.
深入理解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思想对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始终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章回顾了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思想的形成过程,论述了这一思想的创造性所在、并指出了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拓展这一思想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配置机制对人力资本投资效益及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中国人力资本计划配置的低效率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人力资本的配置逐步从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转变 ,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亟待加快人力资本市场的培育 ,完善人力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及相应的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医院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城市医院的现代化建设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而取得了巨大成绩,城市医院的空前发展使我国医疗机构的生产力得到空前提高,但我国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城市医疗中心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单位的发展还不和谐,“看病贵”、“看病难”的现状还没有得到缓解。城市大医院下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渐进改革”路径选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来中国"渐进改革"路径选择具有客观必然性。"渐进改革"路径下,权力主导下的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蕴涵着较大的问题和矛盾:"渐进改革"具有不彻底性;"渐进改革"缺乏可持续性;"渐进改革"导致利益分配不公;"渐进改革"缺乏动力机制;"渐进改革"在利益调整上存在内在冲突性。在评价渐进改革路径选择时,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重新审视,需要从更长远、更深层次去评价中国改革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当前中国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深化制度变革,必须对渐进改革路径进行必要修正,"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转轨时期中国可供选择的理性路径。  相似文献   

18.
由于制度设计不足和国际安全情势变迁等原因,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已经难以满足国际和平与安全形势的需要,其弊端集中体现在情势认定、维持和平行动、强制措施等方面。从联合国发布的系列改革文件来看,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改革呈现出三种趋势:一是效力范围会扩大,二是运行能力将会得到提高,三是区域办法将得到凸显。本文认为,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改革为中国和平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有助于中国获得发展所需要的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也有助于中国解决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安全问题;而中国的和平发展也将对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改革起着维护和推进作用,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将对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机构重组和具体规则的修改、制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得税的设置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对中国企业所得税的设置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纳税义务人、纳税期限、纳税所得的计算、纳税优惠等方面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所得税进行比较,期望从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得到有助于我国企业所得税改革的有益经验,为更好地设置我国企业所得税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成德宁  侯伟丽 《南都学坛》2013,33(3):105-112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城乡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矛盾也不断显露出来,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了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过去那种把改革重点放在农村土地所有制上(绝对公有或绝对私有)的传统思路很难使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走出困境。目前我国土地产权结构上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农村土地产权在政府、集体和农户之间分割配置不合理;农村土地产权主体不明、产权关系界定不清晰;农村土地产权结构难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动态优化。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该根据现代产权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从抽象地规定土地所有制转向具体地分割和配置农村土地产权,设计最优的产权结构,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第一,实施农村土地的产权分割。即确立国家和农户作为农村土地的产权主体,并在它们之间详细分割土地产权,明确"所有者保留的产权束"和"使用者可获得的产权束"。第二,实施农村土地的产权流转。即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停止农村土地不定期的行政性调整方式,建立起农户之间土地使用权市场化、常态化的流转制度和机制。第三,实施农村土地的产权交易。即在明确土地产权关系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对土地的总体规划和调控目标,实现城乡之间、农用地与非农用地之间市场化的土地产权交易,消除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第四,促进农村土地的产权组合。即在明确农户土地产权和农户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土地产权的组合,重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引导农户走合作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