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道德的审美特性与德育审美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道德的审美特性 道德与审美是两个既区别又联系、既分离又融合的概念。道德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等道德范畴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和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它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和社会舆论,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理想、信念、习惯和传统。审美是指审美主体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它通过艺术形态和审美心态去把握色彩斑斓的宇宙和人生。具体而言,道德与审美的主要区别有两点:第一,在活动对象和范围方面。道德表现于社会意识和社会实践,它主要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之中。审美不仅表现于社会意义和社会实践,而且存在于人与物质世界、人与自然界、人与艺术作品等方面的关系之中。在活动形态与方式方面,道德主要表现为一定的理性意识和行为规范,审美则主要表现为某种感性体验和情趣感受。  相似文献   

2.
科学的道德义蕴与道德规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道德是人类观念文化的两种不同形式。科学作为人类反映客观世界发展规律性的知识体系,以真为目标追求,具有认知功能;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以善为目标追求,具有规约的功能。科学与道德是有区别的,但确认这种区别,并...  相似文献   

3.
论角色道德     
角色是与人的一定社会位置相适应的行为模式。角色道德是调整角色之间以及角色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具有伴侣性、角色化、类别化等特征。加强角色道德研究 ,有助于深化和丰富对职业道德的探讨 ,有利于强化人们的角色道德意识 ,促进角色道德教育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道德和哲学,前者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后者则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看起来两者的差别很大。但是,道德和哲学都是人类社会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部分,都是反映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都具有历史性、继承性及能动性等等基本特征,在阶级社会里也都具有阶级性。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两者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搞清道德与哲学相互间的内在联系,这对于进一步搞好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这里,我想就此谈点肤浅的看法,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主义社会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表明,道德认识的提高是道德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所谓提高道德认识,就是在道德教育过程中使受教育者理解和接受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并根据这些原则来评价、鉴别别人和自己的道德品质。这里既包括对作为客体的道德原则、行为规范和别人言行的认识,又包括对主体自身的认识,这两个方面虽然有着内在的联系,但它们之间还存在着重要的差别。因此,不断提高受教育者认识自己、准确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属于思想意识范畴,但道德的魅力却不仅仅局限于精神领域。实践证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能自动带来道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新时期“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既具有鲜明的时代针对性,又具有深刻的价值内涵。其价值内涵具有5个定位,即价值主体定位、价值客体定位、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定位、时代定位、可操作性定位,是新时期和新条件下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是新时期的道德标杆。  相似文献   

8.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的特点是依靠社会舆论和教育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中国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为仁由己"对现代道德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政治与道德是人类实践哲学的两个方面,从发生学来看,政治是在人类活动的自律性机制--道德规范无法约束社会生活之后的产物,这也就表明了政治的合法性与人类道德原则之间的逻辑关系--政治合法性的价值原则应当从道德原则推导而来,而任何道德价值原则又都是奠定在一定的人学本体论之上的,因此,从根本上说,政治合法性的价值基础在于人学本体论.从现代人学本体论出发,政治合法性的价值原则既应坚持对个体权利的道德辩护,实现"德福一致",又应坚持对整体的伦理关怀,实现"普遍的道德合理性",其中"德福一致"是政治合法性的道德价值基础.制度是现代政治的最集中表现,因此,政治合法性的最根本的价值基础在于制度的"德福一致"即制度道德.制度道德既在于制度制定又在于制度执行,而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都离不开制度中的人.因此,探讨新时期关于制度和制度中人的建设问题具有深刻的政治和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道德是人类观念文化的两种不同形式。科学作为人类反映客观世界发展规律性的知识体系,以真为目标追求,具有认知功能;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以善为目标追求,具有规约的功能。科学与道德是有区别的,但确认这种区别,并不意味着否认科学与道德之间的关联性。实际上,在科学与道德之间,存在着内在一致性与融通性,科学有其价值意义和道德义蕴,道德则对于科学的研究和应用起着控御和规约作用。揭示和阐扬科学与道德的内在一致性,对于确保科学的健康方向,促进新道德的生成与发育,是有重…  相似文献   

11.
道德在本质上是一种对人的生存发展强烈关注的深沉的生命意识,因而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伦理学就必然以人的现实存在为逻辑起点,而人的现实存在只有通过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这双重关系才能获得完整的解读。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中,从而决定了伦理学理论形态的逻辑进程表现为从原始伦理阶段发展到人际伦理阶段,再从人际伦理阶段过渡到生态伦理阶段。  相似文献   

12.
所谓道德,就是人们在一定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中,所生成或向往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则,及其所表现出来的一类特殊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现象。道德现象存在于人生领域、社会领域、自然领域和信仰领域。  相似文献   

13.
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 ,加强新世纪高校思想道德建设 ,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 ,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要立足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 ,站在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度 ,做到以德治校、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德修己。  相似文献   

14.
成本──收益分析:探视道德行为的新视角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源于经济学且功利色彩十分浓厚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前提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道德本身也是一种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而且道德行为除了利他性以外,也具有自利性、经济性和计算性,在内在特征上与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内在要求相一致,因此,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研究道德行为不仅是可行的,而且还可以揭示道德行为的特点与规律,为研究道德行为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是贵州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贵州民族学院是贵州民族教育的龙头,担负着培养有科 学有文化有社会公德有文明行为的合格民族人才的重任。因此,必需充分认识到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 的重要性,不断探讨加强民院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对策,在充分认识“两课”教育的主线作用的前提下,要 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把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社区德育的功能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的社会共识之下 ,社区德育在德育系统工程中发挥着简明直观的认知功能、潜移默化的陶冶功能、合群利他的调节功能、立身处世的规范功能、综合育人的保障功能。社区德育对青少年德性养成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关照 ,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及心理归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相当多的大学生存在道德失范问题。本文列举了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并从心理层面进行了归因分析。大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心理上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期,心理复杂而多变。如果其心理经常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就会失去接受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条件,以致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导致道德失范。  相似文献   

18.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开展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教师要澄清重知识传授轻思想引导、重社会理想轻个人理想、回避现实问题空谈理想信念等教学理念上的认识误区,综合运用课堂调查、说理教育、社会实践、课堂讨论、自我教育等教学方法,甄选教材内容,贴近学生实际,重点解决大学生要不要有理想的问题,大学生应该树立什么理想的问题和大学生如何实现理想的问题,以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有对口帮扶和维稳工作的双重压力。在压力源、压力点和压力氛围的作用下,精准扶贫中的扶贫责任人、扶贫责任单位和扶贫帮扶单位等扶贫群体构成了独特的压力分解与承接工作机制。在此背景下,扶贫群体由于所面临和所分解的压力不同,因此其主体行为和行动特征也就各不相同。而作为被扶贫者的贫困群体,由于其所依赖的扶贫群体的压力和资源不同,使得前者的行为也各不相同,角色特征也会出现异化。总体来看,扶贫过程中存在着扶贫压力或过重、或不足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既需要适当减轻扶贫者的任务压力,又需要增加被扶贫者的利益压力,从而回到科学扶贫的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20.
试论人的社会化行为生态学的创建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行为为视角,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的社会化,从而拓展人的社会化理论,不仅是理论发展的逻辑必然,而且也是人的社会化实践的现实呼唤。社会化行为生态学是人的社会化理论在行为生态学维度拓展的理论成果,它以社会个体的社会化行为与社会化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它的建立具有科学背景和现实基础。学习和研究社会化行为生态学具有显著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