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化历程纵横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在严重的民族危机、急迫的救国救民历史任务的促逼下,中国人仓促地以采借西方文明的形式发起了近代化运动。从只根据于直觉、完全出于防御目的的被动姿态开始,经历了价值观裂变、人文主义思潮兴起、政治变革、社会全面革新、制度层次近代化、“人”的近代化等阶段。整个过程曲曲弯弯、峰回路转,迅速快捷但又浮皮潦草。它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为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作了准备,但终究没能使中国“化”向近代社会。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史上,太平天国革命同中国近代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和重要的。这是因为:第一它提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中国近代化纲领;第二它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近代化模式。就中国近代史之为中国近代化的过程而论,这是两个比较具有根本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所领导的民主革命是一百多年来中国近代化历程发生世纪性转折的重要阶段。他提出并不断加以完善的三民主义思想是当时中国最完整的近代化思想。它既表现出与欧美各国近代化常轨“从同”的认识,又包含有迎头赶上但避免其弊端的“超越”思想。剖析孙中山近代化思想的特色,既可以显现它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价值,又能给当前中国的现代化以有益的启迪。 一、与世界“从同”,创建“民族国家” 近代化是一个普遍的世界性历史进程。近代世界自资本主义产生后,逐渐形成了世界市场和相应的国际关系格局,使世界各国的发展出现了某种一体化的趋势。中国经过两次鸦片战争被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强行纳入世界市场体系和近代国际格局,发生了洋务运动,在被动和依附的状态下开始了近代化历程。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许多中国人开始认识到洋务运动  相似文献   

4.
章太炎在中国近代化价值的建构中据有独特的历史地位.近代化的一般目标是:建构与工业文明相配称的"民族国家"和"个性价值".与章太炎同时代的绝大多数先进思想家都属意前者,肯认以国家为代表的集体性价值优先于个人价值.但章太炎却坚执后者而否定前者.如果把章太炎的"个性"价值观置于近代中国的语境中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尽管"个人"观念是作为所有普遍性概念--如"宇宙规律"、"社会集体"、"国家",等等--的对立物来界定自己的,但它同时也是以那些普遍性观念所要解决的近代问题为其目标.由此可见,章太炎的价值观表征着近代化的另一种向度.它在质底上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运动中"启蒙"与"救亡"的矛盾境遇.  相似文献   

5.
基督新教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艰难而又缓慢.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一代代有识之士为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不断以新的思维方式,和着世界近代化大潮的节拍,进行着艰辛的探索.从中国近代化嬗变的过程中,人们可能已经认识到中国近代化的产生和缓慢发展,既取决于国内诸多因素,也与外部环境的影响联系在一起.本文拟通过基督新教对中国近代化影响的论述,就新教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作用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试论宁波的近代化陈梅龙宁波是著名的五口通商城市之一。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浸润下,它也同其他沿海城市一样,渐次脐身于近代化的行列。研究宁波的近代化。对于进一步探究中国近代化的规律,辨清近代中国在沉沦的同时又不无向上的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宁...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化的民族文化思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葛志毅 《北方论丛》2001,1(1):50-57
在世界近代西方民族主义兴起和民族国家建立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要求摆脱外来压迫和追求富强的民族化思潮。中国近代的中体西用论,乃是在外来化刺激下萌生起的最初的民族化反思,是后有梁启超新史学与国粹派振兴中国民族化向近代化转化的努力。这些虽与欧洲近代的化民族主义有相似之处;但实际上则带有鲜明的中国社会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意识”萌发和推动下,东亚近代社会开始全面转型,教育作为近代意识启蒙和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东亚各民族的觉醒与社会进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实现近代化的过程中,旧式教育资源不足以为近代型教育提供更多养料或范本,在一系列近代教育的创办及实施的过程中,留日归国的一大批知识女性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做出了极为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文化史上的所谓近代化,指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由中古形态向近代形态发展变化的过程。论者多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作为中国文化近代化进程的起点,更进而认为若无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文化断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中国近代化蒙受挫折的角度,重评了甲午战败对中国近代社会和历史进程的影响。认为,甲午战败后,洋务运动的结束、维新运动的早产、仇洋排外运动的兴起,无一不是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过程屡受挫折。并且指出,其中的历史教训,首先是中国近代化运动始终缺少一个为大多数人所理解的长远目标和能够给大多数人带来利益的近期目标;其次是中国近代化始终缺少一个具有远见谋略、精明才干而又团结一心、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第三是中国近代化的领导者们缺乏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务实精神和不急不躁的冷静态度。因而中国近代化只能在曲折中前进。  相似文献   

11.
近代殖民侵略背景下,中国选择了近代化的道路。与内地和中心区域相比较,在落后的边远民族地区,人们很难体验和感受到来自国家层面的近代化政策推进,近代化思想观念的输入更需要凭借民间的示范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传教士作为近代进入青海的外来群体,他们的言行恰好成为这种示范榜样,传教士在青海的活动,成为这个偏远民族地区民众与西方文化的一个接触点。近代传教士在青海传教过程中创办的医院、学校,使青海第一次有了教育医疗机构这些近代的社会设置,第一次让青海的学童接受近代教育,第一次把西方医疗观念和方法带入青海;不仅如此,传教士康国泰对青海土族的研究第一次把土族文化介绍给了世界。  相似文献   

12.
研究英国社会制度的近代化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且具有现实意义,因为英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方位近代化的国家,而且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目前正经历着国家的近代化进程.英国的社会制度近代化推动了整个人类由中世纪或前中世纪的半野蛮的社会状态向近代文明社会迈进,尽管向前迈进的步伐和近代化的程度,各国不一,但最终都走上了这条光明大道.自1840年以后,中国在被动与屈辱的条件下也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化进程,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就是明证.它们的发生都有着深刻的世界历史背景.所谓社会制度的近代化,是指在摧毁封建主义的基础上,确立起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而英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拥有丰富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公共卫生的一环,城市粪溺处理是城市近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中国传统的粪业经营及观念入手,论述了西方列强在传播近代公共卫生的过程中对便溺惯习实施的"暴力"化治理和对传统粪业体系的规范化管理,诠释了卫生普及背后西方文明的传播方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文化整体论观念上的“模式”是指一定的文化在特定历史阶段演进过程中的文化结构形式。近代化模式即是指某一民族的文化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进化过程中的新旧文化结构形式。这一形式在中国表现为“中体西用”,在日本表现为“和魂洋才”。这是众所周知的,毋庸赘述。关于西方的近代化模式是什么?这个问题在我国史学界还未开展过讨论,至于将中、日、西三种近代化模式一同进行比较的文章则更是鲜有。  相似文献   

15.
戊戌兴办学堂与社会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主线是社会近代化。它是近代中国社会在与西方的冲突和交往中发生的封建社会日渐没落和资本主义因素日渐成长的过程,这既包括社会结构诸要素的转型,也包括社会文化和心态结构的变化,两个方面相互促进、相互激发,推动了近代化的发展。甲午战争之后,感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洋务运动的受挫,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他们的改革主张中将兴办近代学堂,主动向西方学习和吸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文化和思想,改造国民意识作为重要的方面提出来,在实践上创办了一批维新学堂,开始从社会文化和社会心态结构方面推进近代化发展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之间历来就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古代的城乡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处于一种“无差别的统一”状态之中,到了近代虽然有所变化,但城乡关系仍然十分微妙。一方面,以牺牲传统农业文明为代价的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使城市和乡村的对立状态初露端倪;一方面,近代都市文明的诸多先天缺陷又使城市和乡村之间始终保持着某种传统的默契。这一矛盾关系格局从根本上制约着城市文化的总体格局和发展走向。其中最突出之点便是始终没有建立纯粹的独立的具有近代形态的都市文化。在以农业文明为主要的内涵的区域文化氛围中,中国近代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保持着既同构又异质,既认同又超越,既吸纳又辐射的矛盾关系。因此,中国的城市文化勿宁说是乡土文化的对立物,  相似文献   

17.
论晚清西方地质学的输入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其厚 《齐鲁学刊》2003,1(2):21-24
近代西方地质学输入中国 ,极大地影响了民族危机下的晚清社会各阶层。就思想领域来讲 ,主要有以下几点 :它冲击了传统封建迷信思想 ,有利于近代化思想意识的形成 ;它成为近代志士宣传变法、倡言维新的重要理论依据 ;由于它与矿业的密切关系 ,对近代化经济思想的形成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军队近代化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军队的近代化,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世界近代化的潮流中进行、在中国近代社会这个特定的时空中演进的,因而具有自身的特点,并反过来影响和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就其总体发展阶段而言,以1895年清廷小站练兵为其标志,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就其涉及的范围而论,则包括武器装备、组织体制、选兵任将、教育训练、军事后勤等方面。虽然中国军事近代化走的是弯曲的道路、深深地刻着旧时代的烙印,然而它给人们留下的教训和启迪是十分深刻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人们趋向于把经济技术近代化称为近代化的第一个层次,把政治体制近代化称为近代化的第二个层次,把思想文化近代化称为近代化的第三个层次。据此,我们有理由称洋务运动为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领导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的是开明地主阶  相似文献   

20.
晚清台湾近代化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以后,在内忧外患的强烈刺激下,中国社会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历程。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自强运动是中国朝向近代化的最初努力,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工业被视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在中国早期近代化的探索中,台湾的近代化建设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洋务派官员的主持下,晚清台湾的近代化建设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其项目之多、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可谓居全国各省之冠。本文拟对晚清台湾近代化的发生原因、发展阶段、主要成就及其特色作简要的论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