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经济学家波斯纳认为:"财产权的不确定将会造成社会资源利用率的倒退."[1]我国作为一个拥有9亿多农民的农业大国,耕地总数却已不足18.26亿亩,人多地少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情况.在这样的国情下,完善合理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不仅关系着我国众多农民的切身利益,对于充分利用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物权法》对土地经营权制度中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处处凸显出对农民的人文关怀,很好地实现了对农民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和城郊的一切土地都属于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允许广大农户在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拥有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使用权。然而,由于各种操作和实践条件的限制,在我国大部分的农村(经济较发达除外)大多数的土地的实际控制权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如村干部等基层干部。整个征收和出让实践中,从法律层面权力分配,到地方政府实际操作以及补偿金的发放,可以发现作为征收和出让实践中另一个主体——依靠土地谋求生存保障的农民──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并且,没有话语权的农民群体往往权益被忽视、利益被侵吞。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农村土地制度应该说在发挥出它巨大成效的同时,也确确实实面临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第一个大问题,我们的农户现在有2.5亿户,18.2亿亩耕地,户均只有7.3亩。在这样的情况下,土地生产对  相似文献   

4.
雇农是指那些完全或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农村无产者,他们大多数都没有土地,因此无法单纯凭借农业经营谋生.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日伪土地掠夺和地主土地兼并的加剧,导致大量农户破产,于是东北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无地农户,其主体就是雇农.雇农在农业领域充当直接生产者,对农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他们终岁辛劳,却难以维持生活,处于农村社会最底层.  相似文献   

5.
张秉福 《城市》2006,(2):27-29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达到了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解决温饱的目标,然而却形成了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模式.承包后农户的平均土地经营规模仅有5400平方米,而且为充分体现公平,将各种高、中、差土地搭配分配,平均每户有10块土地.这种小规模分散经营形式在今天已经不适应农业发展的要求,也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需要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纵观当今世界,很少有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国家能够成为农业强国的.因此,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促进和规范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我国农业的"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6.
康岚 《社会学》2009,(3):41-48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在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偿后,变身为“城市居民”。对于这一作法,广大失地农民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们是否愿意以这样的方式出让土地?到底有哪些因素最终会影响其出让土地的意愿?本文利用2008年夏天对上海、河南、辽宁、广东四地失地农民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农民出让土地意愿的因素包括征地补偿、抗风险能力、社会保障水平、可持续发展机会等多个维度的考量,其中抗风险能力和社会保障水平是影响农民出让土地意愿的必要条件(本研究中的上海与河南农民是典型例证),而农民失去土地后的可持续发展机会将对农民出让土地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效应(本研究中的广东农民是典型例证)。因此,仅仅依靠给予单纯的经济补偿并非合理安置失地农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现今,农业发展的低水平徘徊制约了农业的市场贡献,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像四川这样一个拥有8600万人口,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2.4%的西部农业大省,“三农”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农业发展急需新的思路。近年来,四川广安、南充等地创造了“业主 农户”的土地流转形式,受到农民的欢迎。本文拟就这一新趋势,探析适合四川省情的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居于世界第二位,许多学者将中国的成功经验归纳为"中国模式".中国模式有一条特别重要的经验,即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转型剧烈,但政治社会却相对稳定.一般来讲,考察宏观上结构稳定的方式是到微观经济社会运行领域中去寻找答案.贺雪峰新著《小农立场》提供的就是这样一种考察. 既有的研究对于当前农民家庭微观经济运行逻辑揭示不足.贺雪峰依靠常年不断反复调研,发现了农户微观经济运作的逻辑,从而揭示了这一机制——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理解了这一机制,就能够对基本经济制度如何促进农村稳定有序提供了一个有质感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管庄的土地转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主旨与方法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这是句老话。在改革开放进行了 2 0多年之后 ,农民对于土地的感情可以说是爱恨交集。时至今日 ,已经有许多农民通过多种方式将自己的责任田转包了出去 ,土地转包成为全国性的现象。张照新根据在河北等 6省的 94个村民小组和 82 4户农民家庭的调查资料 ,得出结论 :有近1 6的农户、1 2 0的土地进入了流转① 市场 (张照新 ,2 0 0 2 )。 2 0 0 2年 1 1月 5日 ,在党的十六大召开的前三天 ,各大新闻媒体转发了中共中央在 2 0 0 1年 1 2月 30日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 ,…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再次明确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土地问题,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物质基础,而加强农村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和利用率,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服好务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强保证. 我省土地整理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其效益成果初步显现 "十一五"期间,我省共实施土地整理项目3196个,整治总规模2117.2万亩,新增耕地总面积248万亩,预算总投资295.29亿元.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省共实施省投资土地整理项目144个,整治规模168.74万亩,预算总投资24.1亿元;地方投资占补平衡项目申报立项310个,总建设规模248.51万亩,可新增耕12.93万亩,预算投资17.9亿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批复立项856个,挂钩周转指标规模约51.92万亩.按照"田、水、路、林、村"整村推进、综合整治的原则,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格局,做到了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协调统一;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搭建了一个稳固平台,取得了显著成效;并涌现出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企业内部纵向分配关系是这样,多数企业高层人员平均薪酬水平大体相当于本企业职工平均薪酬水平的10到14倍,中层人员大体相当于职工平均水平的4到6倍.而部分企业远大于这样一个比例,比如上市公司高管平均薪酬大体是本企业职工平均薪酬水平的15到20倍,中层管理人员平均薪酬则能达到职工平均薪酬的5到8倍.而横向分配关系也拉开了,部分企业中正式职工劳动薪酬是临时工、劳务派遣工等人员平均薪酬的1.5倍左右.许多企业中关键重要岗位人员与其他岗位人员之间的薪酬水平也拉开了应有差足巨."以上是此次论坛上公布的一组企业薪酬管理现状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在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目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村的土地经营规模过小,目前土地的经营规模人均只有10亩左右,是美国的1/240,与人地矛盾更尖锐的日本、韩国等相比也显得过小。这种过小的规模对农村经济的产业化发展是一个“绊脚石”。为了让农民集中居住,让零散的土地集约利用,形成规模,物尽其用,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效力,温江区建立了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补偿制度,引导农民向城镇和规划聚居区集中,对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做出了有益探索,值得一提。  相似文献   

13.
张掖市是甘肃省的商品粮基地,经济发展也主要依靠农业。但一些县区部分农民经济条件差,收入偏低,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农业生产。这就需要当地政府给予有效帮扶,解决贫困农户发展资金问题,帮助他们发展高效农业,不但可以使得这些农户最终脱贫致富,还能提升当地的整体农业水平,发展当地农业经济。本文以张掖市为例来研究"双联"和精准扶贫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农民在经济基础方面基本上还处于高度分散、无组织状态。高度分散的农民不可能和外部成规模的主体之间通过谈判形成正常的契约关系。在农业产业化的初期,中国分散的农民和国际市场一碰,问题就出现了。所以,这个时期出现的“农户+公司”的模式给农民带来了某种缓冲,至少使得中国农民不必直接面对残酷的国际市场。但是,随着产业资本迅速扩张和社会剧烈变革,“公司+农户”的模式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农村和农民的所有问题,“三农”问题成为了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这些问题不仅表现在农业产业化困惑的表象,还表现在农民之于土地、文化、生存和发展的深层问题上。  相似文献   

15.
问: 于某在城里经营一家果品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本. 他用自己积攒的钱,从乡信用社又贷了一部分款,回村里办了一个果品店. 开始生意还好,后来因为互联网+营销盛行,于某不懂网络经营,果品店生意变得惨淡. 无奈之下,他通过招标下田经营土地. 后来贷款到期,银行不断来催债,说如果再不还债,就要收走以抵押方式通过招标取得的土地经营权. 为了保住土地,他和妻子合计假离婚,把土地经营权给妻子. 这样银行再来收债,以贷款写的是于某一个人的名字让他们找自己要. 请问这样能行吗?  相似文献   

16.
正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是国家向农户发放的确认其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个人住宅的权利的法律凭证。是土地征收(用)补偿、房屋拆迁安置的重要依据,是推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实现农民住房转让、抵押、担保等行为的重要保障。笔者调查后认为,在集体土地确权工作中切实维护农村妇女合法权益,将妇女的名字写在使用权证书上,不仅有利于促进性别平等、家庭和谐,更能极大地激发广大农村妇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7.
农地使用权流转,简单说就是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其实质是在明确土地所有权归集体,稳定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农户将土地的使用权以出租、转包等形式进行转让,从而使一定规模的土地能被集中利用,为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奠定基础。通过农地使用权的流转,可以盘活大量的农村土地资源,对于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的收入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农地使用权流转是完善我国现阶段农村土地制度的需要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实行以集体所…  相似文献   

18.
一把黄土,一把粮.土地,一直是农民的命根子. 在我国力保18亿亩耕地红线的关键时期,土地尤为珍贵.众所周知,中国用占世界8%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个数据,一直就被中国人引以为荣. 但时至今日,中国一方面将耕地死死钉在18亿亩这条红线上,且为此在所不惜;另一方面,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使本应承担城镇人口主副食供应的郊区土地被一段段围墙,一座座厂房,一栋栋密度越来越低的别墅群所取代.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个人,他热衷于农村政策的调查研究与普及工作,有"三天不下乡,心中就发慌"的职业特征.他的"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被定为国务院四大基本国策之一;他的"农业生产可以让农民自主经营"掀起了一片热潮……  相似文献   

20.
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即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保留土地承包权,而转让土地使用权.土地流转能够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