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心雕龙》对文学语言有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全书用不少文字系统论述了文学语言的一系列问题,重点阐述了文学语言各种因素及其联系,并从文学批评论角度提出了文学语言的主要标准,从而形成刘勰特有的文学语言观。当然,由于刘勰受儒家经典的影响较深,其文学语言观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赵树理的文学语言观出现于现代文学语言成型的第二阶段,对于第一阶段文学语言中盛行的书面化、西洋化来说,它是一次必要的否定。但由于这种语言观独重口头、民间传统而排斥其他传统,致使文学语言失去了必要的发展空间。出现于第三阶段的汪曾祺,其文学语言观既借助口头、民间文化传统,又依靠书面文化传统,很大程度上扬弃和超越了赵树理的文学语言观并完成了第二次否定。经过了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后,现代文学语言才算真正确立了自己的民族形式。  相似文献   

3.
刘勰的文学语言观包括五个方面 :一、文学语言是渗透主体性的审美语言 ;二、文学语言有“写形传神”、“神形兼备”的特点 ;三、文学语言是一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语言 ;四、文学语言富有强烈的情感和想象 ;五、文学语言能在视听感觉上给人以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4.
卡尔维诺的文学语言观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从文本创作角度,卡尔维诺认为文学语言后于图像。其次,从文本自身出发,语词构建复杂文本,文本成为世界可见物和不在场之物沟通的桥梁。文本中词汇分布在水晶平面上,折射出视觉多样化的形态。最后,从生存视域层面,人们凭借"轻逸"语言,俯瞰宇宙生命的生成变化,文本成为承载生命诗意并使水晶不断折射光芒的未完成之物。其文学语言观可为当下语言理论及创作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为能较为确切地说明丁玲文学风格的形成与发展,笔者尝试着从文学语言这个角度,就《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杜晚香》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文本作抽样分析。在我们看来,研究作家如何运用语词,怎样构造语句,采用哪些修辞方式来塑造形象、营造意境等,既是文学语言极其关注的问题,也是语言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研究作家风格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冯广艺的文学语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广艺的文学语言研究以普通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科学把握文学语言的特质,阐释文学语言的"建构"与"表征",揭示文学语言的组合规律并建立了组合模型,对文学语言做语义学分析,在当代文学语言研究方面较有特色.  相似文献   

7.
文学语言的规范化,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文学语言的特质;二是文学语言规范化的层次问题。新和美是文学语言自身的规范,这一规范同时包括语言规范、言语规范与文学语言规范3个层面。本文从以上两方面回答了文学语言要不要规范,文学语言能不能规范,文学语言有没有规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语言作为文学的媒介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媒介相比有它的特殊性:语言是一种文化,文学语言作为媒介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语言还是一个抽象的符号体系,它与现实世界相分离,有利于文学深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语言也是文学与日常生活的共同媒介,这既使文学与生活、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又促使作家采用某些艺术手段使文学语言在用法上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最终文学语言将传达的内容寓于自身之中,因而文学语言不是单纯的工具,而是工具与本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文学语言是艺术语言,也是语言总体长河中的一条支脉。文学作品中出现的破坏语言规范的不良现象,降低了文学语言的艺术水平,也不利于语言的健康发展。文学创作和文学语言的特点,决定着文学语言必须遵循基本的语言规范。又必然导致文学语言对语言规范的“正偏离”。  相似文献   

10.
印尼华文文学语言的特点有三点:第一,印尼华文文学语言的构成语种以汉语普通话为主体,兼及印尼语及当地土语、英语,还有中国粤闽方言以及古汉语等。第二,印尼华文文学语言既有汉语所固有的汉民族传统,又有印尼的地域特征,同时还有强烈的社会色彩。第三,印尼华文文学语言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丁玲在延安的创作主要是极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杂文,这些作品深化了解放区文学改造农民的主题,对中国现代文学特别是解放区文学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丁玲20世纪40年代小说创作出现了重大转型:由个体表达向阶级呈现切换、由心灵开掘向表层叙事转化、由艺术想象向文学纪事迁移、语言由精致向粗放流变。在新的历史语境下,从文学发展史的层面对其重新考察,她的转型在感应和记录时代、大规模表现现代乡村社会以及把长期被"病魔化"的乡村与农民还原为本真状态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但也存在着丧失文学的批判精神、消解个体生命价值、缺少艺术上的引领性和超越性等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3.
从"性别"到"政治"--论丁玲早期小说创作思维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以鲜明的"女性立场"登上文坛,她的"性别"意识所呈现出来的"现代性",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重要标志。她并非意在单纯讲述现代女性的性与爱,她对现代女性内心矛盾的深度发掘,是为了要替这个社会把脉。丁玲借助"性别立场"突入到"性别政治",进而导致左翼时期丁玲的政治态度、人生信仰的根本性转变,并成为当时著名的左翼文坛勇敢的探索者。  相似文献   

14.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女作家 ,其代表作《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无论是思想还是艺术表现 ,都深受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纵观丁玲的整个小说创作,政治话语逐渐强化,启蒙意识逐渐为政治话语所遮蔽,但是这不是一个直线的发展过程.延安时期,在革命中心、革命热潮中,创作中反而会出现政治话语下启蒙意识的再一次崛起.丁玲延安时期的小说创作之所以出现政治话语下启蒙的特殊现象,根源在于延安当时宽松自由的文化环境,在于创作主体自我实现、自我冲突的心境与人格,在于以独特的艺术感受指导写作的创作观.  相似文献   

16.
从文学符号学理论建构,文学语言与情感语言、科学语言的区分,以审美规范为中心的文学史观念三个方面分析布拉格学派代表人物穆卡洛夫斯基的美学思想,考察穆卡洛夫斯基以及布拉格学派与索绪尔及俄国形式主义的关系,并对其在20世纪西方美学史上的地位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17.
丁玲的《访美散记》和《文学天才意味着什么》两部著作,从某些侧面反映了丁玲热诚的爱国情怀和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的小草精神。丁玲的爱国情怀和小草精神是对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和小草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8.
文学语言在刺激人的头脑时,会导致一个虚拟的文学形象世界在意识中建立,从而将自己与科学语言、日常语言区别开来.文学语言的这种独特功能与它的能指结构和意义所指结构、以及两者结合而形成的文学语言的整体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9.
文学语言的特征与表现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文学创作中语言的运用方式、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不同特点、意象(语词)的创新与继承等方面对文学创作中语言运用的独特性作了简略分析,并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对文学与语言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引导读者对文学作品有更准确的理解,能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20.
丁玲的创作风格几次发生显著变化,体现了较为明显的女性意识发展轨迹:初登文坛、20世纪30年代革命文学创作、延安解放区时期至新时期复出。丁玲创作历程的女性意识从鲜明到暗哑的发展轨迹都折射出女性在确立自我历史发展进程中跋涉的艰难,直至最终消隐的悲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