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章法 《公关世界》2016,(11):118-119
黄宾虹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中国画大师、“20世纪传统中国画四大家”之一。他的山水画浑厚华滋、独具风格,并在绘画理论与笔墨技法研究上,也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提出“笔墨至上”的艺术主张,并一生身体力行,把中国画的笔墨提炼推进到极致,成为屈指可数的既有创作实践又有理论建树的大师,对当代山水画的创作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黔之韵     
<正>磨合了这么久,我对笔法和处理画面的技巧掌握不少。笔墨的厚、生动、坚硬、薄、简等特征。焦墨山水由来已久,这个方法在唐代以前就出现了,那个时候的画家们很多都讲究笔,重墨的用法不太注重,绘画的轮廓大多以焦墨来表现;元朝时期的画家们最注重的是笔墨,比如王蒙的画就非常的注重这一点;明、清两代的画家陈邃、石谿、罗满峰等都是以焦墨来作画;近代,黄宾虹也是用焦墨画小幅山水。焦墨山水画它属于黑白绘画。它笔法的多变,墨色的变化丰富。独立于水墨和彩色之间,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积墨法是中国山水画科目中十分重要的笔墨技法,在山水画的发展历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着重探讨黄宾虹山水画中关于积墨法应用上的特点、形成及绘画成就。  相似文献   

4.
正胡建国的这件工笔重彩作品《七彩云南》,在内容与形式上都传承着中国传统的色彩绘画文脉,体现着古典文化的精神气质;它不同于中国传统的青绿山水,更超越了古典山水的技巧和程式,用新的绘画语言传递当代人的山水情怀;用东方智慧演绎出与西方绘画不同的色彩世界;用新的人文精神解释着"以色貌色"这一深邃的绘学精义。胡建国的新青绿山水在塑造了中国山水画当代表现形态的同时,也实现了中国山水的本色回归。回到本真的多彩自然,回到本真的中国画传统。  相似文献   

5.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创新,一直是在山水画家们求新求变的思潮下进行的,是中国山水画家们始终坚持不懈地继承传统又融会贯通世界其他艺术形式的结果,其中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开创了中国山水画自隋唐两宋以来发展的又一个辉煌时代。当然在借鉴的过程中求新求变也使得中国山水画在急功近利的大潮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从高等艺术学院山水画教师在培养人才方面的误区以及画院的社会职能方面的弊端展开研究,来进一步阐述,只有对传统中国画进行踏实认真的学习研究,才能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山水画,创造更新颖的山水画图式。  相似文献   

6.
方建军 《现代妇女》2014,(4):341-341,339
工笔人物画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长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绘画中的笔墨语言形式多样,色彩变化丰富,并非很容易就能被现代初学者所体悟,因而对它的学习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真正做到将工笔人物画的绘画共性语言技法到个性语言技法的突破、融合,临摹学习则是掌握其绘画技法语言所不可少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杜少康 《现代妇女》2014,(1):233-233
中国山水画色彩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在山水画形成初期,就是以色彩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在近当代艺术发展趋势多元化的今天,山水画的色彩表现形式从理论和实践上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所以,以色彩融合笔墨,使色彩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把传统的笔墨精华与色彩技法以及西方的色彩观念加以提炼、结合,形成既有水墨的写意性又具有中西方色彩鲜艳、华丽的装饰性的现代山水画新样式,才是我们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山水画色彩观的主要目的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宋代是山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通过对宋代山水画作品《寒林平野图》《溪山行旅图》及《早春图》的鉴赏与分析,阐述了宋代画家李成独具一格的北派山水及其磅礴雄壮、意境深远的风格;范宽关中山水的面貌及其峰峦浑厚、势壮雄强的意境表达;郭熙山水画秀润、苍劲、厚重的面貌及其"可居、可游"的绘画思想。研究宋代山水画的写实性,对于今后的山水画创新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走近青年山水画家刘子樵,在他的山水作品中,我们不难读出他鲜明的笔墨语言和沉厚的传统积淀.笔墨自然流畅,格调清新高雅,画面构成丰富、色彩雅致、明快又不失时代风貌.笔法或朴拙虚淡,或清秀劲拔;用墨雅淡空灵,虚实相生.  相似文献   

10.
辽阔无限的大自然是山水画创作的重要源泉,山水画写生与创作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画家格外讲求山水画创作中的笔墨图式,其确立主要源于画家在大自然中不断寻找和探索美的过程,写生是画家面向自然、积累直接经验,吸取创作源泉的重要环节。通过写生,将艺术创作扎根于自然,在变化中寻找自己的语言、风格,创作出有生命力感知的笔墨。  相似文献   

11.
写意人物画以其特有的造型方式和笔墨表现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功能.如何处理线条和墨色的矛盾关系始终是制约写意人物画发展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理论认识、绘画实践对写意人物画的线条和墨色之间的矛盾关系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线条与墨色的审美表现.从中国传统绘画观念的束缚;写意人物画发展的艰难历程;写意人物画的时代性和历史使命等方面来阐述线条与墨色之间的矛盾关系.旨在继承传统人物画的基础上融合线条与墨色的矛盾借古以开今,丰富写意人物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凸显写意人物画表现与审美的现当代性、多样性以及多元性状态.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画已进入多元化时代,画家和观者的审美经验和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发生了拓展,传统绘画语言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追求,认识的积累以及认知观念的增长使得视觉经验也随之不断改变。多媒体、互联网的发展极大的宣传了中国画的观念和发展动态,也让人们近距离的了解了艺术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绘画艺术发展到魏晋时期达到了审美自觉,由于社会崇尚玄学而使得老、庄之道热爱自然的风气盛行一时,山水画在这时成熟起来.从其肇始之初就已经和文学、文化的发展纠缠在一起而密不可分.宋代宗炳在《画山水序》中首次提出了"山水以形媚道"之说,即"媚者,悦也".  相似文献   

14.
赵金霞 《现代交际》2010,(12):111-111
中国山水画乃中国传统绘画之大宗,经过上千年的创造和发展,在中国绘画艺术中,中国山水画成为最发达,技法最完备,成就最高,同时也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堪称我国乃至世界文化之瑰宝。中国山水画在立意、色彩、形式、透视规律的应用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使中国山水画更具时代性。创新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一种民族文化的衍生和发展,必须具有前后相承的连续性。中国山水画要更新,要面对当今的世界,首先要自解其画地为牢的作茧自缚和陈陈相因的樊篱。  相似文献   

15.
山水画创作是一个画家思想的升华、生活的体验,通过绘画独有的艺术语言来表现画家的内心情感。画家的职责就是创作、创作出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作品。本文就个人的理解浅谈对山水画创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山水对于中国传统文人而言,不仅是艺术,还是信仰.本文用"看不见的"来形容"山水",反映的是传统山水审美在中国现当代语境下的迷失与解构的过程,以及潜在的寻回与重构途径.本文选取了三幅山水画典范作品,分析画中描绘的山水景象与现存实地风景的差异,得出三种"看不见的山水"形式,进一步探讨风景园林视野中的现当代国人与山水关系的变...  相似文献   

17.
水墨是古人的心象之表,是一种最自然质朴的中国艺术方式。作为中国绘画语言的表现手法之一,形象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影响着一个民族的艺术气质。在中国文明特有的毛笔、墨、宣纸、绢等工具材料中,逐渐完善建立起来的长于"写"而短于"画",长于传达"动感"而短于表现"质感"的中国绘画造型语言,意味着中国画造型语言关注形象更本质的结构特征,并将这种对事物特征的把握提炼为一种绘画审美的文化语境——笔墨。本文结合临摹实践,着重谈谈中国山水画中的笔墨意趣。  相似文献   

18.
在郭德昌的山水画中,尤重心灵与外物相交的一种感发作用,强调运笔与施墨新鲜活泼的性情化与灵感性。因此他的山水气象着力捕捉大感觉、抒写大印象、把握大调子、营构大境界,展现博大雄浑,幽冥静谧,朦胧幻化,迷蒙浑然的意境,用笔雄劲,灵动多变,墨沉淋漓,苍润相济,颇有笔墨魅力与技巧。其构图起伏跌宕,开合自如、虚实相间、层次丰富、且多湿笔入画,笔饱墨足,气韵充溢,并且始终以性灵驾驭笔墨,使之在灵动、率意、洒脱中见出画家的心性与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9.
构图是评价山水画的重要因素,同时其也决定了画作的质量。构图是创作者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在画作中的过程。但如今人们在学习山水画创作的过程中,只是片面关注笔墨技法的应用,却不重视画作的构图,所以作品缺乏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20.
田继学 《公关世界》2023,(18):129-130
<正>山水画的创作承载着很多的东方审美精神,也兼具传统哲学内涵的焕发。所以搞山水创作需要有博涉多优的修养,不能只为画山水而画山水,那样就成了画匠。我们知道画匠之作,无有灵性,也不可能有气韵生动的审美魅力。画家李焕林的山水作品无一件呆板生硬,件件都毫无匠气,全然都有可以澄怀观道的文化魅力。在他的山水里游目骋怀,可以移步换景,尽观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巍仪气质!为什么李焕林先生画山水性灵百般,总是带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精神格局呢?他跳脱画匠窠臼的动力来源在于何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