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化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的定义文化社会学这一术语有多种意思。(1)对社会(集团)的社会学而言,文化社会学是以文化为对象的社会学;(2)对研究经济和政治等现象的文明社会学和现实社会学而言,文化社会学是研究精神文化的社会学;(3)体现文化的整体社会的社会学。文化社会学作为社会学中的一个分支,既是  相似文献   

2.
不断地开放、明晰法律文化论域中的核心、根本问题是在法律文化理论运用过程中,增强研究者的自觉性和自悟性的一剂良方.中西人性观应是法律文化中的此类问题.因此,人性观为法律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视角,它如同解剖学意义上的一个切面,这种视角的引入比单纯将法律文化归类、进行类别上的比较之于研究可能更具客观真实性,而且还可防止"影射"和牵强附会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将韦伯的法律社会学视为一种法律文化研究或者将韦伯法律社会学中的理想类型方法同法律文化研究相关联,并非是当然的和无需证明的。通过梳理韦伯的法律社会学以及探究当下法律文化研究的问题和进路,可以看出二者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相关性:首先,二者都试图采取一种社会学的视角看待法律并将社会学方法运用到法律研究中;其次,二者共同面对着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亦即"如何对法律观念进行客观探究"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传统儒学对法治文化构造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律与文化的相互关系问题是法律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作者认为,一定法律所表现的文化人格,是一定国家内在文化的展现.法治的建设如果忽略一定国家文化内在因素的作用,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的移植,它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造成整个国家文化系统的紊乱.因此,中国法治文化的建设必须关注中国传统文化问题.而其中研究传统儒学对中国法治文化构造的价值就具有特别的意义.论文考察了传统儒学人文主义思想特点,分析了传统儒学对法治文化意义的立论,深入探讨了传统儒学对法治文化价值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论法律术语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律术语翻译不是一种代码转换的简单工作;由于其受法律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所影响,不同国家的法律术语并不简单等同,故在法律术语的翻译上应该发挥译者的主体性。法律术语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语词空缺、语意不对以及语词的选择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一、文化研究是何时进入中国的?它关注的是什么问题? 文化研究在今天中国学术界成为显学,这个术语开始流行于各种学术杂志,尤其受到青年学者和研究生的偏爱.但是严格地说,专门意义上的"文化研究"进入中国时间并不长.当然,文化研究最先进入中国的准确时间并不好确定,因为我们很难对于什么是文化研究什么不是文化研究做出截然的区分.比如80年代的文化讨论是不是文化研究?从较宽泛的意义上可说是,但是从更加限制的意义上说则不是.  相似文献   

7.
当今,每个读者都理解文化史这一术语的意义,并能说出它的涵义。文化的概念不仅由于历史学相同类型的学科——社会学、人类学而风行一时,而且文学家们也运用这个术语以及它所包含的概念来解释近代文学及其趋势。“我们的文化”是一个需要认真加以考虑的实体。但是四十年前,即三十年代中期,在专业领域之外,人们对文化史的含义所知甚少或一无所  相似文献   

8.
"文化空间"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常用术语,但中外学者从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人文地理、都市研究等不同视角出发,对其概念与界定历来存在诸多不同表述。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文化空间"相关文献的梳理,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对其发展和应用进行归纳和反思,指出"文化空间"不只是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而应该在更宏大的视野和框架之下阐释这一术语的多重概念和复义内涵,同时也要反对那种认为一切文化现象都是文化空间的"泛文化空间"论。  相似文献   

9.
重建文艺社会学是必要的--文艺学学科发展的一种构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化研究是在"社会-文学"关系的考察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诗学作为文化研究中的文学研究,其阐释重心在于"文本"和"语境"的关系.而这,其实也就是一种具有现代形态的文艺社会学.就方法论而言,文化研究、文化诗学和文艺社会学,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将文化诗学定位于"文学文本"研究虽然有助于遏制文化研究的"泛文本化"倾向,但也遗漏了文学研究的某些重要方面.因此,在"走向文化诗学"的同时,有必要"重建文艺社会学".文艺社会学可以有"技术的"、"批判的"、"实践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法律术语是构成法律文件的基本单位,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精确性。每一个法律术语都代表某一种特定的法律行为规范,袁义真实、贴切,都有自己的明确的内涵,不存在意思含范畴不清等现象。因此,法律术语的翻译,精确性成为重中之重。翻译法律术语要求译者在通晓相应的法律知识,了解不同文化法律术语之间细微差别的基础上,仔细推敲每一个术语在法律中的含义及其内涵和外延。这样译出的术语才忠实,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法社会学研究进路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法社会学得到了迅猛发展并成为我国法学研究中的显学。在理论界不断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30年法社会学的研究经历了法律文化、市民社会理论、本土资源理论、民间法研究、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和司法运作研究等进路和主题,通过考察当代法社会学数十年来研究进路,以期把握我国法社会学发展的脉络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法社会学思潮主要以日本人的法意识研究为核心,通过法文化比较研究推动日本法治文明的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与日本有很多相似性,所以我国的法社会学研究应积极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通过建立科学、成熟、发达的法教育学来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伟大转变.  相似文献   

13.
日本现代法哲学思潮源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当代日本法哲学中的新康德主义法哲学、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和法社会学思潮源流的考察 ,可以揭示出当代日本法哲学三大流派的渊源和相互关系。当代日本法哲学的三大思潮在诞生时具有同根同源和相互影响的特点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将法哲学作为一门科学而从不同角度、侧面对法的本质问题和法的现实功能所做的不同方法的研究。日本的现代法哲学虽然充满了国际色彩 ,但缺乏体系性和对本国法律文化的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厉行法治,从清末沈家本先生算起,已达百年之久.进入21世纪,在建构现代化社会时,西方法律理念在中国仍未落实.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将中西双方法律理念相融合与对西方法律的继受看作是一个长期性的社会变迁过程,并分析中西法律理念冲突的成因,希望对探求中国法治之路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鲁迅法律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文学作品中所映射出的法律思想极具深刻性和革命性。他彻底否定封建礼治秩序,大力倡导自然法思想;呼唤民法精神,期盼民法制度,主张“立人”、建立“人国”;深刻揭露反动刑法的罪恶,批判执法当局的腐朽性;运用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重视法律的实施效果。鲁迅的法律思想具有否定性评价的根本特征,对中国封建法制及其所处时代的现实法律问题坚持一贯的批判立场,凝聚着对几千年来中国法律传统和文化的沉痛反思。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法社会学结构性缺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为边缘学科,法社会学具有二元性———法学性和社会学性。在西方理论界,法社会学的社会学性主要体现在法律研究视野上具有社会学色彩和在研究方法上运用了社会学实证的经验研究方法;其法学性则主要表现在它研究法律问题时基本上沿用了法律研究中的一套基本范畴。而在国内,由于绝大部分学者的学科背景是法学,因此,其研究成果往往缺乏社会学性,这造成我国法社会学研究的结构性缺陷。  相似文献   

17.
法律文化孕育和造就了法律语言,法律语言是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英汉法律语言表达、体现、象征着各自民族的文化与法律文化现实.在习得一般法律语言的同时也习得法律文化.因此,在进行法律翻译时应兼顾语言转换和文化转换.  相似文献   

18.
法律全球化是正在进行的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过程的法律表现 ,是一个主权国家协调行动、共同参与的积极进程。我国正在发展的市场经济以其客观规律有力地冲破地域的限制而扩大到国外 ,使国内与国外连为一体。而中国的“入关”又必然使中国在法律全球化背景下 ,在法律制度、法律体系以及法律共同体等方面受到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民间规约作为传统习惯法中成文的、历经千年而未中断的代表,表达了传统法文化的精神以及包括公法文化、诉讼文化在内的传统法文化的众多特征。通过民间规约反映出来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影响着中国人对于规则或者法律的认识。我们可以借助民间规约相关材料来补充以往对于中国传统法文化中一些特征的认识,从而丰富与完善我们对于传统法文化在民间乡里社会中作用的研究。在法制建设面临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人民需求与制度建设存在着差距的当下,民间规约在与传统法文化相契合方面表达出的特征,可以成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可鉴之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