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形 而上 学通 过理 论 传统 来 理解 人,其 主旨 是 使人 成为 世 界的 主 人,“精 神 主 体 和权 利( 权 力) 主 体 是其 对 人的 规 定,德性 论 和幸 福论 是 其两 种 形式 ,使 世 界成 为观 念 和 “身 体”的 对象 是其 逻辑 归 宿,现 代性 危 机由 此引发 。克服 现代 性 危机 需要 重 建人 的形 象 ,需要 实 践哲 学 。实 践哲 学 需要 涵 摄形 而上 学 、现代 性 哲学 和 后现 代哲学 的 积极 因素 ,从 而把 建 构和 批判 品 格融 为一 体 。马 克思 的 实践 哲学 提 供了 一种 致 思方 向。  相似文献   

2.
小康社会理论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光荣和梦想 ,成为与时俱进的理想目标和时代精神的精华 ,它是邓小平理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理论层面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社会发展论 ,在实践层面上则激发和唤起了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巨大的建设热情。以哲学的视野全面解读小康社会 ,对于我们理性地把握中国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更好地体认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无疑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括了德国、美国和中国技术哲学的历史发展 ,揭示了当代技术哲学研究的自觉意识 ,并进而提出 ,现阶段技术哲学研究的关键任务有两项 :其一 ,面向技术 ,进行技术创新研究 ;其二 ,面向社会 ,进行技术启蒙  相似文献   

4.
中哲、西哲、马哲之间的对话不能局限于学科层面 ,而应当立足于这几大思想传统在当代的流变及其历史性展开的沟通对话活动。仅仅在传统西方哲学的存在论层面 ,中、西、马之间的沟通实际上是困难的 ,甚至是不可能的 ,但恰恰是在当代背景下 ,西方哲学本身就发生了一场在马克思哲学启动与引导下的存在论转换或生存论转向 ,这一转变的意义就在于敞开中、西、马之间的对话与融通 ,并直接有益于激活中国哲学传统的生存论资源 ,推动中国哲学形态的当代转换。当代中国哲学应当借助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哲学走势 ,实现文化自觉并完成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5.
自然科学的研究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不仅表现在哲学体系上,而且还表现在部门哲学的研究上.哲学体系是对世界的整体把握,而部门哲学则是对具体问题的研究,两者不能互相代替,却可以互相补充.当前,马克思主义部门哲学应该加强对语言哲学、价值哲学与知识哲学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安会茹 《理论界》2008,(7):82-84
在人所有的认识对象中,人是一个最复杂、也最难把握的一种“对象”,正是这种复杂性,决定了研究人必然离不开哲学。同样哲学存在着,就是因为人类存在着、人性存在着,即哲学的存在源于人的存在。由于哲学与人是两种息息相关的存在,人的问题永远是哲学的一大主题,哲学的本性无论呈现出多大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人性永远是其一大本性。  相似文献   

7.
哲学创新与创新哲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哲学创新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与时俱进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体现。哲学创新必然要求对创新进行哲学研究 ,形成创新哲学。创新哲学是哲学的新分支 ,是研究创新的一般现象 ,揭示创新的一般特征、本质和规律的应用哲学。  相似文献   

8.
原始创新和模仿创新是相伴而生共同促进人类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两种重要技术创新模式。原始创新与模仿创新之间存在质变量变关系、主次关系、生成互补关系。忽视原始创新或模仿创新中的一种而过分突出或强调另一种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必将会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而理性的选择应该是既要关注原始创新又要注重模仿创新。  相似文献   

9.
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与对哲学自身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湛 《江海学刊》2012,(2):45-46
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实际上是哲学研究的时代课题的变化,属于"哲学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与此直接相关并具有前提意义的,是"哲学是什么"的问题。相对于"哲学是什么"的无解论和一解论,关于"哲学是什么"的多解论回答是更为可取的。我们可以从对"哲学是什么"的各种理解和描述中,确立一种综合地把握"哲学是什么"的思路。这或许也是走出哲学困境的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0.
“哲学终结论”提出了一个自我否定的问题,即“哲学是否有未来”。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都预设了哲学以未来作为自己性质的规定。通过分析表明,与其他学科相比,哲学是唯一面向未来的科学。通过对哲学史研究、哲学问题研究以及比较哲学研究的性质和范围的说明,我们可以揭示,以未来规定哲学的性质应当被看作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从未来的视角看,哲学确实具有不可取代的预言性特征。一切未来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正是哲学研究的品质所在,而哲学也正是以这样的品质开启对未来的邀请。未来的基本特征包括了“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和“无限开放性”等,这些都规定了未来与过去和现在的明显分别,也表征了哲学的特殊性质。历史已经多次表明,哲学家们在对哲学性质的刻画中总是把自己的哲学看作未来哲学的一种可能形式。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显著趋势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大前提下,根据时代特征和现实生活,对当今世界尤其是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和暴露的新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开展"中、西、马哲学"的对话,合理吸收各方面的理论资源,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从哲学高度提升"中国经验",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话语,探讨建构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主体性精神的觉醒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世界视野和历史视野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2.
实证研究一直是心理学领域的主流研究方式,但是随着近代哲学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审视,一味采用自然科学领域常用的研究思路去进行心理学科的研究,忽视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人文性,机械地将研究对象割裂、物化,用单一的、呆板的量表,对带有主体意识的人进行研究,不仅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更是丧失了对个体多样性的考察.生命哲学是一种尊重生命,承认存在,并且关注生命的“绵延”性的哲学思潮.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对心理学研究方法进行批判的反思,并提出新的心理研究模式,虽然还不成熟,但也不失为一种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不同思维范式的哲学对何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有着不同深度的认识。本体论哲学把个别与一般的关系问题视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认识论哲学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视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而现代实践哲学则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视为哲学的基本问题。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包括二者何为基础和本源的问题及二者的同一性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现代转换将会使许多伪问题被消解,而使许多以往被遮蔽的真问题显现出来,对于哲学思维方式的解放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叶泽雄 《江汉论坛》2007,3(12):33-36
人生问题尽管纷繁复杂,但归结起来不外乎回答"人是什么"和"怎样做人"这么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并且,对人的问题的正确解答构成对人生问题正确解答的前提和基础.从目前学界的研究情况看,人们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后者即"应如何"的问题上,较少在前者即"何以可能"的问题上作深入的理论探究.为此,本文将人的本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为"前提"纳入人生问题的研究视野,从哲学层面上作些初步分析,以求为人生问题研究确定合理的价值坐标和意义支撑.  相似文献   

15.
最初马克思围绕国家、法等问题批判现代性的主流政治哲学,可以说是在现实实践中理解现代性的基本内涵。为了深入把握现代性的现实根基,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处于资本宰制中的现代性进行经济哲学的透视。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到经济哲学的视角,马克思对现代性内涵的理解从精神意识层面深入到了现实根基之中,对现代性始终保持一种反思性的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16.
生态化技术创新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生态价值取向是技术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的理性选择,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目标在于引导技术创新发展向着有利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等方向进行.实现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一是价值观层面建设;二是技术层面建设;三是环境层面建设.  相似文献   

17.
“哲学观念变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时代、问题与哲学的理论自觉”等问题是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为集中交流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成果,2011年10月,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第八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与创新”为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本期刊发的几篇文章作为这次会议的部分研讨成果,出自参会的1970年以后出生的哲学研究者之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青年学者视阈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视野与发展态势,希望能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哲学观念变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时代、问题与哲学的理论自觉"等问题是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为集中交流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成果,2011年10月,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第八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与创新"为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本期刊发的几篇文章作为这次会议的部分研讨成果,出自参会的1970年以后出生的哲学研究者之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青年学者视阈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视野与发展态势,希望能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技术创新成功后形成的技术创新核心刚性常常阻碍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本文揭示了技术创新核心刚性的内涵,基于人类的认知理论,从关注、学习、思考、决策的四个认知层次分析技术创新核心刚性形成的深层次原因,针对创新核心刚性的成因进行系统模型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为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张成岗 《晋阳学刊》2005,1(6):58-61
产业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对产业的哲学研究却一直处于历史缺席状态.从现代性研究的视角看,对产业革命的哲学反思是现代性研究的重要起点,对产业活动的哲学反思是现代性研究的重要领域.创立产业哲学分支学科具有必要性,开展中国的产业哲学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