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郝彤彤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5-117,122
据统计,“三言二拍”涉及梦境的共83卷,讲述了110个不同的梦。梦境描写对情节构思具有一定的影响:对现实进行概括;变换作品节奏;造成情节突转。 相似文献
2.
刘向群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2):62-64
僧尼形象是"三言二拍"众多人物形象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僧尼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正僧尼、邪僧尼和高僧.这些僧尼形象体现了晚明的社会思潮、因果观念和女性观念的多层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蔚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18(5):43-48
"三言二拍"是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也是市民文学的代表,它的杰出贡献之一是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晚明社会一系列的商贾形象,同时为我们描述了晚明社会特殊的、处于新旧交替状态的商业意识和商业道德观,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4.
刘珂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105-106
悲剧的内涵指的是悲剧冲突所显示出来的一种审美属性,它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引发人们对于有价值的东西的珍爱,在痛惜中感奋起来,并化悲痛为力量,获得审美快感。本文从悲剧的判定、悲剧女性形象、社会背景与作者态度等方面对“三言二拍”中女性的悲剧命运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
前代历史人物在"三言二拍"中是一组不容忽视的人物形象,作者为了达到道德宣教的目的,将这些人物原有的故事加以不同程度的改造,其人物衍变形态有历史矛盾简单化、人物面貌平民化、因果逻辑观念化、积德效应私利化、行动方式游戏化等.其中,也贯穿了市民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规范,体现了市民阶层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明显的局限. 相似文献
6.
全贤淑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4):122-126
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描写了很多商业活动和各类众多的商人形象,小说中阐述了商人对价值观念的独特理解和认识,诠释了诚信观念是仁义道德的折射和社会交往的追求,可以从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商业活动本身的需求、社会交往以及作家自身的创作理念等方面观照小说中商人诚信观念及其产生的渊源,以及商人对诚信观念的守成. 相似文献
7.
杨成靖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4):99-102
新世纪以来的"三言""二拍"研究有别于上世纪的地方在于文献考证方面的成果较少,研究视线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文本本身的解读,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人物形象研究;为某种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的出现探索原因,结果往往归于社会思潮和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泓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6-79,83
三言与二拍中都描写了大量的商人形象,但两者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三言中的商人重情重义而二拍中的商人重利。这和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人们观念的转变有关,更与编撰者的创作意图有关。冯梦龙注重小说的教化功能,所以用作品中的人物劝戒商人重情重义;而凌濛初书商的身份决定了牟利是他的终极目标,自然要迎合读者的欣赏趣味。 相似文献
9.
秦军荣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2)
“三言二拍”中,以小物件结构全篇的文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型,其物件常常具有隐喻性,既起着缀合情节、贯串人物的作用,同时又承担了“隐藏意义”的功能;二是《李公佐巧解梦中言》型,物件是非隐喻的,其本身仅是推动情节发展的要件。 相似文献
10.
沈金浩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三言”“二拍”是中国古代最多写到商业、商人及市民文化的短篇小说集,因而研究作品中所显示的当时民众及作者的钱财观,对给作者的思想观念进行定位很有意义。本文根据“三言”“二拍”中的大量相关故事,梳理了故事本身及作者在钱财方面的五方面的观点,并由此认为,作者对当时普通民众生活有较深入的了解,但他仍是个传统文人。 相似文献
11.
邓秀林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3):71-74
指出了目前高校校报在新闻评论方面存在的诸如数量偏少、模式化倾向严重、缺乏特色和吸引力、舆论监督力度不够等不足。强调只有充分认识新闻评论的重要性,深入实际反映校园生活,运用多种形式,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旗帜"和"灵魂"的作用,真正做到以强势的舆论影响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为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