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群关系,即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历史的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密切党群关系,至关重要。在共产党非执政的条件下,党密切了与群众的关系,凭借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才取得了政权;在共产党执政的条件下,党与人民休戚相关,生死与共,为人民谋利益,从而取得革命建设的胜利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然而在历史上,我党与群众关系有时紧张,确有人民群众不  相似文献   

2.
党的利益体现在党的政治利益上,党的政治利益的价值取向是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党的领导与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是党所从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形成的,新时期,党掌握国家政权要获得现实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就必须得到社会认同和支持,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等三个方面的利益要求。  相似文献   

3.
执政基础是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赖以掌握政权、巩固政权、保证执政有效和成功所必备的根本条件和前提。是否有稳固的执政基础,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执政党能否长期执政、保持执政地位的决定因素。巩固执政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防范执政风险的根本举措,其路径主要有:切实改善民生,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巩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进一步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体制机制,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相似文献   

4.
李廷芬 《南方论刊》2004,(10):12-1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十六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的论述中一个引人瞩目的新论断。刚刚胜利闭幕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进一步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谓执政能力,是指执政党在领导、管理国家经济社会事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领以及这种本领所能达到的程度、效率。共产党执政,就是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因此,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正处于"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相交融的历史阶段,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进一步复杂化的情况下,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水平尤为重要.科学执政既是党的执政目标,又是执政方法,它必须正确处理党、国家政权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必须以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探求政治领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实现科学执政,是关系到党的历史使命能否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胜利实现和民族复兴大业能否完成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6.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得益于我们党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益于我们党坚持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群众路线。今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实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宏伟目标,仍须继续坚持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一、坚持党的宗旨,密切党群关系,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政权的巩固1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国各族…  相似文献   

7.
汪健 《南方论刊》2012,(10):11-14
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得到人民的广泛认同事关政权得失。本文结合当今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的事实,阐明加强执政党建设必须具有科学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实绩,提出只有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保持人民对执政党的持久认同。  相似文献   

8.
党的执政资源的特点:一是长期的历史积淀;二是民心资源丰厚;三是执政资源利用的目的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取向高度一致;四是执政资源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党的执政资源体系主要由党自身拥有的先进性资源、组织资源、人才资源、历史资源等基础性资源和党的政权资源、执政的体制资源等运行性资源以及合法性资源等保障性资源三部分组成的。  相似文献   

9.
一、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事实证明,任何一个阶级、一个政党无论是夺取政权,还是巩固政权,不仅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还必须要有强大的群众基础。群众基础是一个政党发展壮大的根本支撑,也是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没有强大的群众基础支撑的政党注定是没有前途的、注定是要衰落的。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历代统治阶级为了夺取政权、维护执政地位,也自觉不自觉地注意到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作用并借助于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尽量调节和缓和与人民的矛盾,以免引起人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她来自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依靠这一独特的政治优势,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但夺取了全国政权,而且创造了世界奇迹。但长期执政的环境,尤其是改革开放下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又使党时刻面临着脱离群众这个最大危险,即意味着会丧失党执政的基础。当前,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和面临的最大危险,深刻认识导致最大危险的深层次原因,义无反顾地以改革创新精神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1.
政党执政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深化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是历史与现实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一个崭新的重大理论课题。执政党必须提高执政绩效,以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执政党必须全心全意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不断扩大其社会基础;执政党必须善于把握执政方式,处理好党同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处理好同其它党派的关系;执政党必须从严治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一个政权执政的绩效、社会意识、政治统治的有效性及三者的良性互动是政权长期执政的的合法性基础。由于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面临新的考验,党维护执政地位必须巩固经济基础、拓展政治基础,夯实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3.
坚持党的先进性: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核心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先进性与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先进性是共产党执政规律最显著的特点和优点 ,遵循党的执政规律必须与时俱进地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 ;我们应在履行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发展党的先进性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提出过一系列关于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思想:党要坚持正确的群众路线,克服官僚主义,反腐倡廉。他认为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党巩固政权和保持执政地位的需要,也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今天重温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党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个政权执政的绩效、社会意识、政治统治的有效性及三者的良性互动是政权长期执政的的合法性基础.由于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面临新的考验,党维护执政地位必须巩固经济基础、拓展政治基础,夯实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南方论刊》2004,(9):1-1
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已成为全党的一个热门话题,或者说,已经摆在了全党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共产党员的面前,我们必须以实际行动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涉及的内容很多,但说到底,就是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本领。进一步保持和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民为本,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传统,是党生命力之所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党的理论与实践源泉和执政之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才能评价工作得失,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共产党的目标实现,体现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因此,必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正确处理人民主体地位同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置于党的核心地位,走群众路线,以保证党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执政规律是社会主义条件下 ,执政的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及其与先进社会生产力、与先进社会文化、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时代的发展变化的关系互动规律。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既受时代发展的影响 ,也受各国国情条件的制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 ,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 ,包含了对执政规律认识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19.
强化全党的执政意识,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它是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反“和平演变”的迫切需要,它关系到党的事业的盛衰兴亡.执政意识是政党对执掌国家政权的规律性的认识,全党执政意识是党组织和党员对执掌国家政权的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国初期,面对国内外复杂困难的环境,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坚持了群众路线,取得了其执政史上的辉煌成就。坚持群众路线是由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立场、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反过来又关系到执政党的兴衰成败和政权稳固。建立人民信访制度、反对官僚主义、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干部蹲点等是建国初期极具特色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其对于中国共产党化解脱离群众的风险,长期执政,仍然具有重要的现代启示意义,即坚定人民群众主体论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立场、整顿党的作风、干部深入群众、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畅通人民群众参与和监督执政的渠道、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